APP下载

幼儿协调能力评价与体育活动指导策略探讨

2021-05-10蒋萌菲

成才之路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评价方法体育活动

蒋萌菲

摘 要: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的黄金期,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质,还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对幼儿协调能力评价方法及体育活动指导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协调能力;评价方法;体育活动;教学实效;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9-0104-02

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质,还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协调能力作为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是评价幼儿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制定科学的协调能力评价方法,给予幼儿体育活动有效指导,对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幼儿协调能力评价方法及体育活动指导策略进行探讨,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常见问题

1.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幼儿教育的独特性,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对科学、语言、社会等领域有一定了解,还要拥有幼儿园体育教学、早操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等组织能力。高质量师资队伍,能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对幼儿全方位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一些幼儿园中,专职幼儿体育教师较少,多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大多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未接受过正规体育训练,体育素养不足。部分幼儿园专职体育教师虽然是体育专业毕业,但很少接受幼儿体育相关课程学习,对幼儿体育运动知识了解较少。此外,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性别比例失调、年轻化、专业化不足等问题。

2.园区场地器材缺乏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体育器材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体育技能的工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器材的正确利用,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然而,部分幼儿园往往只拥有一些用于游戏的常规性设备,专业体育器材缺乏,这影响了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多数幼儿园滑梯、跳绳等器材充足,推动了幼儿走、跑、平衡等动作的发展,但对于幼儿投掷、攀爬等动作的发展,相关器材明显不足,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受限,体育活动内容单调。

3.活动设计和幼儿体质能力匹配度不高

目前,我国大多幼儿园在体育教学中以游戏为主,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体育教学效果显著。但随着游戏化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体育游戏存在形式化、模式化、自由化趋势,活动设计与幼儿体质能力不匹配,导致幼儿体育教学不达标。随着国家对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走、跑、平衡、跳等基本动作教学。但部分幼儿园仍存在体育教学安排科学性不足、随意性较大、成人化等问题,与幼儿心理、体质发展规律相悖。另外,部分幼儿园在体育教学中,保护措施不足,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幼儿协调能力评价方法

1.幼儿基本形态素质评价

幼儿基本形态素质包括身高、体重等。幼儿基本形态素质评价包括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等。

2.幼儿身体移动和变换能力评价

(1)双脚连续跳。准备尺寸为10 cm、5 cm、5 cm的软包10个,卷尺,秒表,在幼儿园园区选择平整且宽阔的场地,依照直线放置软方包,每两个间距50 cm,在第一个软方包前方20 cm处,画一条白线作为起跳线。教师发布口令,幼儿起跳,每个幼儿测试2次,以判断幼儿的弹跳能力。若条件允许,可利用SONY摄像机定点拍摄幼儿双脚连续跳的动作,对跳跃第4、5方包的离地动作、着地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幼儿髋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足跟点、足尖点解析受试者的离地时间、着地时间、着地角度、跳跃距离等,以对幼儿平衡能力进行科学评估。

(2)10 m折返跑。在幼儿园内选择平坦且宽阔的区域,以白线绘出10 m测试区域,画出若干跑道,准备若干秒表。根据幼儿人数与跑道数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一组受测者分别站立在对应跑道,两脚一前一后,听到起跑信号,立即起跑,到达终点返回,以判断幼儿跑步能力,分析幼儿协调能力。

(3)十字象限跳。在幼儿园区平坦地面,绘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直线在1 m左右即可,将测试区域划分为4象限,标示数字1、2、3、4,配备若干秒表。受试者立于第一象限内,双脚并拢,听到教师口令后,依照1-2-3-4-1的顺序跳跃,以30s为限,记录受试者完成次数,若出现踩线、顺序跳错等问题不计次数。

3.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评价

(1)穿鞋带。准备若干孔直径3 cm的8孔穿线板、鞋带与秒表。每名受试者手拿穿线板和鞋带,教师发令并计时,受试者开始穿鞋带,全部穿完结束计时,记录受试者完成情况。

(2)图形临摹。准备若干十字、圆形、三角形等临摹图形样题,白纸,彩笔。每名受试者手持测试样题和白纸、彩笔,根据样题顺序将图形依次临摹在白纸上。教师发令后开始,全部完整计时结束,记录完成时间。

三、幼儿体育活动指导策略

1.走的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在幼儿走路时,教师应指导幼儿目视前方,两臂自然摆动,双脚自然行走。同时,为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教师可设置踩影子活动,由一名走路姿势最佳的幼儿领头,其他幼儿必须跟隨行走且必须踩在前一人的影子上,以此提升幼儿参与兴趣,提升幼儿走的能力。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可指导幼儿上身挺直、步幅均匀地行走,可设置限时大步走、折线走等活动。大班幼儿身体素质、理解能力等均有所提高,教师可指导幼儿走路时落地轻柔,双臂前后自然摆动,可设置独木桥等游戏,锻炼幼儿走的能力及平衡性。

2.跑的指导

在小班幼儿练习跑步时,教师应注意观察,观看其身体前倾与否,双手是否自然下垂。为避免幼儿跌倒,教师应指导幼儿双腿稍稍弯曲,眼睛目视前方。同时,教师可设计抓泡泡游戏训练幼儿跑的动作。在中班幼儿练习跑步时,教师可适当加大难度,指导幼儿身体稍微前倾,双脚自然分开,手臂小幅度摆动。同时,教师可设计节奏性奔跑等游戏,锻炼幼儿奔跑能力。在大班幼儿练习跑步时,教师应进一步加大难度,增强规范性,指导幼儿身体稍微前倾,肘关节弯曲,手臂随着步伐左右摆动,前脚掌着地。同时,教师可设计躲闪追人游戏,提高幼儿奔跑能力。

3.跳的指导

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只需要指导他们能够以双脚平稳向前跳,即可达到目的。幼儿在跳的过程中,双脚应并拢,膝盖微微前屈30°角,双脚起跳时,手臂前后摆动。为吸引幼儿参与,教师可设计“跳格子”等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应指定幼儿在固定位置连续跳动。幼儿在跳跃的过程中,双脚分开1脚左右的距离,膝盖微分,肘关节弯曲30°角,手臂前后摆动,眼睛目视前方,动作要规范。为吸引幼儿参与,教师可设计袋鼠连续跳等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指导幼儿自主跳跃或跳障碍物、单脚跳等。幼儿在跳跃时,动作要规范,两膝前屈30°角,手臂上下摆动。教师可设计原地跳远、跳绳等比赛游戏,锻炼幼儿弹跳能力。

总之,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科学评价对后续活动设计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通过评估幼儿身体移动和变换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形态素质等判断幼儿协调能力,科学设计体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尝试引入多元化材料,满足幼儿动作练习需要。同时,教师要注重科学策略的应用,规范幼儿动作,考虑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以提高体育教学实效,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雪,罗冬梅,陈皆播,等. 3~6岁幼儿跑步动作发展特征及教学策略分析[J].体育科学,2017(11).

[2]王会娟,黄瑞敏.我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运营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6).

[3]蔡畅.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策略教学案例分析——以大班情境体育活动为例[J].黑河教育,2020(08).

[4]徐志敏.多样化运动体验提升幼儿运动品质[J].江苏教育,2020(47).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评价方法体育活动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