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1-05-09李永平马丽萍秦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学平台

李永平 马丽萍 秦涛

摘  要 通过整合课程资源,搭建“1+1”教师团队,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探索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并以“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问卷星和访谈方式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反馈,结果显示: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动性,培养探究式学习能力,是实践—感知—思考和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整体学习和有效学习。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6-0077-04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mmersion Mixed Teaching Mode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LI Yongping, MA Liping, QIN Tao

Abstract Exploring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immer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building the “1 + 1” teacher team, and taking the example of “life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crisis response” as teaching design. The feedback effec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s carried 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tar and the interview way. 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new teaching model can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quiry learning. It is a holistic learn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that involves practice-perception-thinking and physical-psycho-logy-soul.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mmersion mixed teaching mod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0 前言

近年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的关注,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时见报道,有不少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有的甚至抑郁自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方面,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提升心理健康素质[1]。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价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效调控压力、学会管理情绪等,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基础。

1 长治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采用合班教学已成为普遍现象。在长治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选课人数多,涉及各个年级、各个专业。学校为提高教学效率,通常采用合班教学方式,动辄一二百人,课堂教学属于单向的“传授—接受”模式[2-3]。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对学习规律的掌握,而偏离了高校大学生的现实诉求,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逐渐脱节,很难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高校“消灭水课、打造金课”。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模式,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有效应用手段,以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2 沉浸式混合教学理念

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和传统的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运用合适的教学技术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这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想和目的不谋而合[4]。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博士提出了一种沉浸理论,认为当人们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中时,就会忽略掉其他干扰,从而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借助沉浸理论来分析学习者的内在状态,可帮助重新创设学习情景,利用移动智能学习端,重新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不断质疑、反思、实践,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从实践—感知—思考到身体—心理—灵魂的整体学习和有效学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微课程、在线模拟、课堂互动练习、VCR短视频等方式,引入先学后教、实践探究、自助化学习等教学新思维,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让教、学和用成为一个真正的有机共同体。

3 构建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以长治医学院为例

整合课程体系,搭建“1+1”教师团队  长治医学院精神卫生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3人,全部为一线教师,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了有效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改革进程,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搭建“1+1”教学团队和一个基于学习通的“和美心理”网络平台。“1+1”教学团队是指一人负责课堂教学和课程辅导,一人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VCR剪辑和上传、信息收集与反馈评价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整个教学团队可角色互换,可以解决大规模课堂带来的局限[5]。“和美心理”网络平台是教师借助超星学习通把相关资料推送至该教学平台上,包括专题讲座、案例分享、心理短剧和心理电影等内容,可供学生浏览、下载,同时可以实现在线课堂分组、在线答疑讨论、签到、发放问卷等互动环节。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将课程体系分成六大模块,分别是大学生适应能力、大学生学习能力、人际交往和人格塑造、爱情和性心理、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的应对[6]。各个模块的平台资源和学习目标见表1。

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长治医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学年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构建一种适合医学生的全参与式混合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线上资源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选取的案例和专题讲座要具有实用性和体验性,以学生需要和实际情况为标准,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设计,要做到亲、近、新:亲是教师对内容了然于胸,感同身受;近是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新是新案例、新启发、新的体验方式。如大一新生刚跨入大学,学习会因为各自不同的适应能力而出现明显分化。有些学生沿用中学时代的学习观念和方法,明显跟不上大学的步伐。新生自身的心态及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通过专题讲座和心理电影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线下课堂的情景设计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巧设情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影响学生情感,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7],可随机分组,也可自愿组合。这样就可以把课本的“死”知识转化成“活”的情景表现出来,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协作、创新和转化知识的能力,发挥了主体性、创造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个人精神完全投注于教学活动,身临其境般沉浸其中,让学习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有趣、有效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线下课堂设计见表2。

4 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实例:以“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为例  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因学业、就业、情感等因素自杀事件的屡见报道,各高校也加强了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8]。通过沉浸式混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对课程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认识生命的意义,感知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生命的意义;线下教师通过组织多种互动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生命的价值。学生全身心参与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亲身体验生命的价值,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亲密感。教师的高尚专业情操和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不断感染学生。教师行走于课堂间,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利用智能手机发放活动规则和要求,努力创设互动、开放的“教”与“学”氛围。同时,学生将活动的感受及时推送到平台,教师能适时作出反馈,调整教学过程,有利于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的动态闭合环,学生也能真切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身心。教案设计见表3。

教学效果分析  分别对2019级新生和2018级两届学生实践新的教学模式,利用问卷星和访谈方式进行调研。问卷调查的项目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能、学业情绪三方面设计,重在能及时把握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线下课堂的参与性和应变性,进而反馈教学。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灵活可行的访谈,有个别访谈、小型座谈、团体访谈。

针对长治医学院两届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共500名,其中男性185名,占调查人数的37%;女性315

名,占调查人数的63%。专业构成包括临床医学、精神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学、康复治疗学、药学,其中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和药学为四年制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3.2%;临床医学、精神医学、麻醉学、口腔学为五年制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6.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0%的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给予认可和肯定;75%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分析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8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鼓励自己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范朝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建立[J].大学教育,2019(2):115-117,184.

[3]王朝,任婉秋.当前我国高校大班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考试,2018(2):71-75.

[4]刘黄子玲,黄荣怀,朱伶俐,等.一项混合式教学的行动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11):5-9.

[5]杨小敏,刘建平,张梅基.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物理化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24):20-24.

[6]凌四宝,杨东明,舒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吴禹,魏红娟,厉红,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8):49-51.

[8]梁亚男,姜大巍,王国杰,等.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40-41.

*项目来源:长治医学院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HHZD2019007);长治医学院校内思政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和效果研究”(SZ201908)。

作者:李永平,长治医学院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心理咨询服务;马丽萍、秦涛,长治医学院精神卫生系(046000)。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学平台
高校辅导员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分析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