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研究

2021-05-08葛雯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9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葛雯

摘要:“思辨性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思辨性表达”是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思辨性表达教学主要包含阅读和写作两方面,“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并列的三个任务群。“学为中心”也正是“思辨”读写能力形成的最佳生成点,如何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有效培养高中生的“思辨性表达”,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希望在“基于语用的思辨读写”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发展思维,建构语言,并且用思辨性的语言表达独到的文学、艺术见解,有效落实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思辨性表达 以生为本

一、“思辨性表达”在当下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标把“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目标都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文课程价值追求的求真也说明了“思辨”出现的合理性。“思辨性表达”的价值恰恰在于锻炼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另外,注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国际教育的潮流,批判性思维是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开发批判性课程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思辨性表达”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自然不言而喻。

二、高中语文“思辨性表达”教学策略

(一)借助思辨阅读,助力思辨性表达

1.发掘文本,辩证思考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发掘教材中包含的辩证因素。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中“鱼翅”“鸦片”代表的含义,文化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的,教师就该文本可以请学生辩证性地看待文化精华与文化糟粕。第二,引导学生发掘课文在表现主题中的辩证因素,以及课文语言现象中的辩证因素。比如《雷雨》《祝福》两篇课文主题的解读,《雷雨》有前、中、后三层解读的空间,“雷雨”是如何与周朴园一家的故事相联系的。又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多次提到“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和“我实在无话可说”,让学生讨论作者是处于何种处境下说出这样的话,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探寻语句背后蕴藏的深刻主题。

2.发散思维,创新思考

“辩论、联想和举一反三”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总之,以思辨性构架起整节课堂,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中,学生联想到贾宝玉是一块女娲补天的五色石,有学生进而联想到四大名著《西游记》的石猴孙悟空,二者同为“五色石”,却命途迥异。教师可以将此观点作为一堂群文阅读课的主题引发学生辩论,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3.群文阅读,启发思辨

群文阅读的灵魂在于议题,“议”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比较分析,求同析异,易于对学生的惯性思维形成撞击,利于启发学生思辨。因此,教师要确定一个好的主题,文章以一带多,创设一个良好交流、开放辩论的环境,让学生思维碰撞,启发智慧。高中群文阅读,教师需要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相整合,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整合,内外得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展开以“悼念刘和珍”为主题的群文阅读课中,教师让学生再度翻看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师还让学生结合石评梅的《痛哭和珍》、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周作人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思考同为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的思想感情表达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学习写人记事散文“一波三折”的情感表达方式。

4.智慧设问,开拓思维

质疑设问能够培育学生思维品质。首先,教师要善于给出问题。其次,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反映,有效进行追问。教师设问的时候可以关照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审美情趣,能够以问题引领课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有的学生爱美,于是教师在《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进行趣味设问:“王熙凤和林黛玉作为十二钗中的代表,又同为很美的女性,王熙凤和林黛玉的美有无差别?”

(二)借助思辨读写,助力思辨性表达

1.由句到段,思辨语段

这里的思辨语段是指让学生经历语段训练,主要包括复述、概述、评述、转述四种训练。首先,让学生进行“一句话转述”的训练,“转述”先不要学生考虑到更多内容。比如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诸如类比和比喻等,要进一步更详细地解释,最好给出合适的例子。其次,“一句话评述”训练,教师可以找到质疑文本中的疑点,还有课前十分钟推出一个热点新闻和话题让学生进行评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给出合理的评述。再次,概述和复述这两个训练,可以就组合成的段落进行,也可以就整篇文本进行。概括文章的段意,情节概述,概括文章;教师请学生复述情节,形式可以是分段复述,可以是简明复述,也可以生动具体地复述。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祝福》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按照“祥林嫂”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复述。

2.以读促写,落实思辨

读写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内容的深度上,把握好内容的密度、广度和深度,达到以读促读、以读促赏、以读促写的效果,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布置的任务,以问题引导学生精读文章,通过问题链促进学生勾画圈写:第一,这是怎样的一所府邸?进入贾府后的林黛玉可能会生活在怎样的一种状态中?(如学生可以写贾府的外观、写贾府的布局、写贾府的陈设)第二个任务:林黛玉进贾府先后看到了谁?第三个任务: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她出场后的情节设计,人物所表现出的性格和她在贾府的地位如何?(如学生写出“凤辣子”,文中描述了她的容貌、服饰打扮、说话谈吐等)第四个任务:贾宝玉为何最后出场?贾宝玉是何形象?其性格特征如何?他又为何摔玉?

3.基于立场,具体思辨

在高中阶段,语文课需要学生学习写读后感、颁奖词、读书笔记、倡议书、感谢信、宣传标语、征稿启事和消息等。这些有的涉及一些身份和个人所处的立场,这就使得学生写作时要具体思辨。“具体思辨”包括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具体的问题及具体的目的。例如,教师呈现的阅读材料,可以是以电影《少年的你》引出校园暴力作为具体语境,还可以将“高校纷纷出台‘禁外卖令”作为具体语境,这些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具体思辨。

4.小组互评,提升思辨

语文老师以“评估思辨文”为任务,为学生每周布置一篇需要小组合作修改的作文。在小组互评之前,教师应当先制定好思辨性写作的评估模板,学生依据这个模板才能高效地给同学以高质量的评估反馈。然后教师将各个小组提交的已修改好的作文进行反馈、点评,到了作文写作课,才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学生小组批改作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对于作文评估的模板:第一,学生可以从作者的观点表达是否合理、是否精彩给出自己的客观评论;第二,对作文中给出的支撑性案例进行评估,文中材料是否起到了进一步详细解释的作用?能否将文章上下串联?置于文章中不会突兀吗?材料合理吗?第三、第四、第五分别是作者推理的核心(基本概念)、确定作者的假设前提和找出最重要的推论或结论,在这些中心句后,会给出具体、引导性的话语。

总之,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思辨性阅讀,而思辨性表达是植根于个体的生命经验,是生命展示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高中生思辨性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发挥自身多元角色作用,促使学生沿着“思辨”这条路走向真知。

参考文献:

[1]梅玫.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2013(8):73.

[2]胡建军.浅析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2017(4):7172.

[3]曹家强.关于思辨性写作的教学反思[J].应用写作,2017(2):4245.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