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腔注射抗炎药物联合甩肩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2021-05-08傅晓婷舒琼燕朱杭张亮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状面抗炎药肩周炎

傅晓婷 舒琼燕 朱杭 张亮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是五十岁左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由于关节囊上动脉不全栓塞或全部栓塞导致关节囊供血障碍,引起关节囊缺血性炎症反应,继而出现肩关节及外周组织炎性疼痛和肩部运动功能的进行性障碍,影像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常因天气变化、劳累而诱发或加重,疼痛持续,夜间较甚,影响患者睡眠、生活和日常工作[1]。本研究应用肩关节腔注射抗炎药物联合甩肩运动治疗肩周炎,并进行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诊疗的肩周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42~76岁,平均(56.18±10.68)岁;病程1~12个月20例,>12个月2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41~75岁,平均(55.52±11.42)岁;病程1~12个月19例,>12个月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1)>50岁中老年人;(2)肩部自发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可放射至上臂,但无感觉异常;(3)肩关节活动受限;(4)肩周软组织压痛;(5)肩周肌肉痉挛或萎缩;(6)影像学及化验检查无异常发现[2]。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及透明质酸钠注射液2 ml,1次/周,连续3周后停用药物注射,之后结合运动疗法,在疼痛能忍受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选用爬墙摸高、健侧手牵拉患侧手、弯腰晃肩、外旋、梳头、后伸摸背、抗重力锻炼等动作[3],3周为1个疗程。(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甩肩运动,患者采取站立位,身体略前倾,患肢自然下垂,患侧手握住1~2 kg锤子,将自制的上肢皮肤牵带固定患肢,用棉纸保护肘腕关节骨凸处,牵引带末端挂1~2 kg锤子做牵引;适应数分钟后嘱患者作矢状面、额状面摆动及划圈运动[3]。第1周作矢状面、额状面摆动30°,划圈约10°;第2周矢状面、额状面摆动45°,划圈约20°;第3周矢状面、额状面摆动60°,划圈约30°。上述动作交替进行,每天甩肩3次幅度由小到大,力所能及,3周为1个疗程[4]。患者治疗前14 d停用其他药物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2周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标准 (1)临床治疗效果:①痊愈:活动正常,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及内外旋转活动正常;②显效:肩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局部受限,肩关节高举达到170°以上;③有效:肩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可高举140°以上;④无效: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5]。(2)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系统[6]。包括疼痛(35分)、关节活动度(25分)、功能情况(30分)、解剖位置l0分四个部分,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肩关节恢复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肩周炎患者的Neer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肩周炎患者的Neer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3个疗程后观察组 43 56.18±10.68 88.72±8.54*对照组 43 55.52±11.42 83.42±10.06*t值 0.277 2.634 P值 0.783 0.010

3 讨论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1993年定义“肩周炎”为“非明确肩关节疾病所致的,以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度均明显减小为特征的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一直存在争议,典型的临床特点是一侧或双侧肩关节渐进性的疼痛和关节主动被动活动障碍,尤其以外旋受限为特征。国外研究表明,关节囊上供血动脉不全栓塞或全部栓塞导致供血阻断产生的无菌性炎症,是本病的触发因素。然而国内尚未有对肩周炎患者实施肩部血管造影的报道。根据肩关节自身的结构特点,肩关节外周肌群、腱性组织、滑囊易发生反应性炎性改变,如果炎症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继发组织机化、功能障碍[7]。肩周炎的临床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至今无统一的治疗准则,中医常见治疗有针灸、推拿、外敷、拔罐等,虽然均能获得部分缓解,但是存在治疗周期长、关节活动功能改善不明显等弊端,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8]。近年来,临床常用关节腔注射抗炎药物结合甩肩运动治疗肩周炎,关节腔注射抗炎药物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使关节囊外周径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关节囊血供,获得永久性症状消除。有研究证实,规律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尤其是提高治疗后期关节活动度较传统推拿疗法及物理治疗有明显疗效[9]。

甩肩疗法,通过矢状面、额状面摆动及划圈甩肩活动,可松解粘连的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囊,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松解局部软组织粘连的作用[10]。本研究观察应用关节腔注射抗炎药物联合甩肩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发现治疗疗程结束后对照组的Neer评分为(83.42±10.06)分、观察组的Neer评分为(88.72±8.54)分,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05%、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甩肩疗法较传统爬墙摸高、健侧手牵拉患侧手、弯腰晃肩、外旋、梳头、后伸摸背、抗重力锻炼等运动疗法有明显优势,而且甩肩疗法易于操作,患者相对依从性提高,能进一步提升治疗有效率。通过主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对关节进行循序渐进的牵拉,可改善粘连,能保持和增加活动范围,减少肩周炎的复发[11]。

综上,肩关节腔注射抗炎药物联合甩肩运动可有效治疗肩周炎、且费用低廉、无手术创伤,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不良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行。

猜你喜欢

状面抗炎药肩周炎
双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特征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请您诊断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关于颅面部正中矢状面确定的讨论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包衣抛光工艺对消炎利咽丸溶散时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