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葵丘点兵吹角鸣

2021-05-07李郁葱

湖南文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岳飞

李郁葱

胸蓄浩天志,刚毅不畏险。

雄风磅礴势,奋翼吞河川。

——李宝《睹鹰日志》

就像是一部通俗小说里的人物,李宝这个名字和张三李四一样普通,缺乏光彩,但如果在我们去看历史的时候,这样普通的一个名字,至少有过两个厉害的人物。

其中之一是后西凉国君主、北魏镇北将军李宝,他是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孙,酒泉太守李翻之子,西凉后主李歆之侄,十六国时期后西凉君主,后归顺北魏,算是家底深厚。

另外一个就是本文想说的人物李宝,出生于北宋,成名于南宋,山东宛亭人,他出生草根,从外号“泼李三”可以看出。南宋有不少知名的将领起于草莽之间,像韩世忠当年也有类似于“泼李三”这样的外号。从出身而言,李宝比韩世忠或许更落魄些,在记载中他出生于哪一年都不可考。

但这个人的气运在他的人生履历中又得到了证明,冥冥中他得到了命运的眷顾。

故事从一一三九年开始。

他一个乡下的农民子弟,在和平年代,如果没有意外,他的人生是可以看见的,或者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澈,或者是成為如刘邦少年时般荼毒乡里的无赖痴汉,但时代让他成为了另外一个人,走上了另一条路,尽管从个体的角度而言,更加艰险和苦难。

靖康之变让李宝沉睡在身体里的精神气得到了一次释放,当金军铁蹄肆虐中原大地时,李宝在濮州(今山东-城北)啸聚了一帮悍勇之士对抗。这里可以看出,他在自己的地盘上有着相当的号召力,按照通常的社会经验,从孩提时候起,他应该就有领袖群伦的魅力,比如胆大,比如自信。

这一切在关于李宝的史料记载中都查找不得,仿佛一阵风就让它们消散了,就像临时组建的这支义军战斗力不能和正规军比,战略上的素养也不能和正规军比,李宝的这支队伍很快就被打散了。也许从这个时候起,李宝明白了自己的短板和差距,有心报国,无力杀贼,带着剩下的人马,算了李宝共四十人,决定去投军。

他的眼光非常准,找到的是岳飞。

历史的吊诡在于它的发展每每出乎我们的想象之间,比如李宝出身乡野,似乎也没有读过书,但却有诗句传世,这可能是宋代“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汉”价值观的一个体现。我们能看到的李宝的诗不多,除了放在文章前面的《睹鹰曰志》,有一首《咏葵丘》似乎略好一点:“昔日诸侯会此盟,坛高路远望京城。靖康之耻埋壮志,葵丘点兵吹角鸣。”

也就是直抒胸臆的写作,当然算不上好诗,符合我们对他的认知,当然也有可能是李宝幕僚的代笔,反正也无从查证。

到了岳飞那里,按照传统评书故事里的情节,应该是英雄惜英雄的桥段,好像也是,岳飞得知李宝的事迹后,大为赞叹,也觉得李宝并非池中之物。据说岳飞为了降大任于李宝,要锻炼他,把李宝下沉到普通军营中历练。岳飞的情商之低从这里可以看出:你是好心,但得让对方感受到,要不这就是轻视了对方。

李宝自己肯定是有想法的,而追随他的那些弟兄更是忿忿不平,当老大并不容易,在享受他们的追随时也得照顾他们的情绪,当天夜里,趁着月色,李宝带着手下出营离开,想另投他处。

但岳飞治军是真有一套,没等李宝他们想出再投何处时,就被抓了回来。在这样的乱世,李宝等人进而复出的行径无异于潜逃,岳飞为了整肃军纪,也为了杀鸡骇猴,下令处死这四十人,并把李宝安排在最后。

这个时候可以看出李宝的担当和胸中的沟壑了,他仿佛不知道死之将至,犹如坐在一场盛宴的中心,和岳飞侃侃而谈了一番反击金人的规划。这打动了岳飞,居然让这位意志坚决的统帅放弃了处决李宝的念头,但同时让李宝必须戴罪立功,并且离开大部队深入到敌后。

在未来的某一天,这种离开又挽救了李宝,在秦桧清算岳家军时,李宝避开了正面的冲击,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只是可惜了那三十九个追随李宝的热血汉子,但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者在静寂的午夜梦回时,李宝脑海中会浮现出这些汉子的面容,他们也可能已经寄身于李宝的皮囊里了,李宝就是他们的代言者。

李宝离开了岳飞的军营,不知道他有没有带着人走,但这个时候,他算是有了一个官方的身份:河北路统领忠义军马。这个应该是个虚衔,或者说是给了李宝一个官方的名头,可以便宜行事。

我们无从知道的是,在当年,岳飞和李宝之间有没有深入交流,或者说,他们之间有没有过对时局的探讨,也许有,也许只是浅尝辄止。转了一圈,李宝又秘密潜回山东,没有任何款项钱粮调拨,顶着一个虚名,李宝艰难组织起了抗金的义军。

说孤胆英雄也好,说敌后武工队也罢,这支队伍李宝还真的拉了起来,这是对他能力的一种挑战,或者就是一次磨炼。能够确切知道的是,在一一四〇年,当宋金停战盟约被背弃后,李宝的队伍多次配合岳家军反攻,在山东发动多起袭击,牵制了金朝军队的有生力量。

和李宝相似,孙彦、梁兴、董荣等人也被岳飞陆续派往河北、太行山区等地,以配合作战。

但在主和为基调的战略下,终究无法逆转局势,到了宋金相持阶段,在敌区的李宝部难挽劣势,被金军围剿,李宝通过水路逃回宋朝。关于李宝的这次逃亡,在《宋史·李宝传》中有所记载:高宗谓宰臣曰:“李宝顷因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

笔墨不多,但透露的信息不少,用后世曾国藩的话来说,李宝就是屡败屡战,而他的手下大抵在这败的过程中壮烈殉国。在这次水路逃亡的过程中,李宝或许产生了水上作战的念头,一个有准备的人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他都有对命运的审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

回到宋朝后,李宝没有回到岳飞的麾下,而是到了韩世忠的手下。从人的气质等因素的自然分类而言,李宝和韩世忠可能更有亲近感,毕竟两人都是在社会底层打滚厮混过。韩世忠对李宝是信任的,并给予重任,守卫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

高宗赵构召见李宝估计是在此时,可能是李宝随韩世忠觐见,但这种阴差阳错使得李宝躲过了一年后的杀身之祸。

一一四二年,宋高宗赵构诏:“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在这之后,大清洗不可避免,受到牵连的岳家军将领甚广,评书中广泛受人喜爱、传说气死金兀术后笑死的牛皋也被一杯鸠酒毒死了之。但李宝没有受到冲击,一方面他和岳飞的关系若即若离,且早已归于韩世忠帐下,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出于赵构的一念之仁,他对李宝的感觉颇好,在《续资治通鉴》中有所记载,宋高宗曾对亲信大臣说:“李宝骁勇善战,深谙韬略,可以依靠。”

在一一四二年之后的近十八年里,李宝已经升为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按照《宋史》的说法,这一职位是在他毛遂自荐之后宋高宗封给他的,但不管怎么样,在岳飞等将星陨落之后,李宝已经是宋之“长城”和“屏障”了。

那场由李宝指挥,并被英国列入《影响人类最重大的一百次战役》的壮举正在十八年后等待着他。

有些人的一生,大概就是为某一时刻而准备的。

站在后世角度去看,一一四一年宋金所签署的绍兴和议,对宋和金两国都有积极的意义,不至于让两国完全滑入到战争的泥淖中。于宋而言,在半壁江山中至少站稳了脚跟。

但金对宋版图上的江南春色垂涎已久,到了一一四八年,称得上雄才大略的金兀术死去,完颜亮继任右丞相,据说他风仪闲逸静和,体态雄伟练达,是汉文化的粉丝,对于权谋非常熟悉,熙宗完颜亶对他一直忌惮,两者关系不可能默契。到了完颜亮任右丞相的第二年,利用手中的权力,他索性弑君而篡位称帝,改元天德。

在位十二年的完颜亮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两面人:一方面他残暴荒淫,有众多以他为种马般主角的话本小说,海陵王的故事在网络时代同样是一个视点;另外一方面他是一个合适的统治者,能够在吏治、农业、财税、中央集权等方面励精图治,各有建树。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鹊桥仙·待月》)這是完颜亮留下来的词,可见他的文学素养。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法是完颜亮意图颠覆南宋的半壁江山,主要是受柳永《望海潮》一词的诱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说得好像这文字就是他黑暗内心的源动力了,这大抵出于后世文人的意淫,但花花世界对于完颜亮等人的诱惑一直持续。我们可以从时间线上去捋,一一五二年,金大修燕京,次年从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中都大兴府,接着又修汴京。完颜亮的意图很明确,逐步南迁,以便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图穷而匕见,到了一一五九年正月,宋、金贸易的榷场,除泗州一处外全部被金停止。战争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这年二月,金在通州造战船,并抓紧修建开封的宫殿。

一一六一年七月,金迁都汴京。九月,六十万兵力分四路大举南侵。其中东路由完颜亮亲自率领,由寿春攻淮南,势在一举灭亡南宋。这次战争的另外一个因素,应该是完颜亮为了转移内部对他统治的不满情绪,上位者的游戏完颜亮玩得很溜。在海路上,完颜亮派出了七万金兵,战船六百艘。

如果不是遇到李宝和魏胜,完颜亮的计划也许完成了,历史或许改写。魏胜前面没有出现过,他的经历和李宝相似,这两人的名字也都太平常,平常得就像是张三李四。魏胜最早是在楚州时投入韩世忠军中,当时是一名弓箭手。一一四一年五月后,“在淮十余年而金人不敢犯”的韩世忠移驻镇江,魏胜却留了下来,他成为一个侦察员,经常以盐贩、匠人等身份去刺探金国军情。

一一六一年,在完颜亮尚未发动南征之际,他探知并分析出金军将大举南侵的消息,并建议楚州知州蓝师稷趁金兵不备袭取涟水,不听,魏胜自己召集了三百人,连夜渡过淮河,一举占领了涟水城,之后又向海州进发,并收复海州,魏胜自己权知州事。

在之后,魏胜和他率领的乌合之众居然顶住了金人的反扑,使得海州成为钉在完颜亮脊背上的芒刺,而后来魏胜李宝双剑合璧后果然收到了奇效。

此时,李宝在临安请战,高宗问他:“舟几何?”

李宝说:“坚全可涉风涛者,百二十艘。”

“兵几何?”

对答:“仅三千,皆闽、浙弓弩手,非正兵也。旗帜甲仗亦粗备。事急矣,臣愿亟发。”

看起来这种力量的对比是如此悬殊,但李宝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对高宗侃侃而谈,面对强大骄横的金国舰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在最佳时机中歼灭敌人。

我们一贯把赵构看作是孱弱无用之人,但事实上,一个在弱冠之年只身入金营,并在近乎不可能的情况下重续宋史的宋高宗岂是简单之人,在李宝的叙述中,他看到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可能,于是赐给李宝玉带、马匹,以及数以万计的银两、绢等作为军费。

出发前夕,李宝在部下面前折箭为誓,并留下亲笔遗书,安排好自己的后事。到了八月,李宝远征舰队从平江军港起航,东出长江口,沿海岸向陌生的金国腹地驶去,并由江阴入海北上,迎击金军舟师。

当时,也许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支远征军,或认为是飞蛾扑火,但结果我们已经知道:“向微唐岛之捷,则(完颜)亮之死未期,钱塘之危可忧也,(李)宝之功大矣!”

但回顾这场战争,依然有诸多荡气回肠之处。

在李宝大军开拔的同时,魏胜在海州也节节胜利,《宋史·李宝传》中对此的记录是:

“八月,次江阴,先遣其子公佐,谓曰:‘汝为潜伺敌动静虚实,毋误。公佐受命,即与将官边士宁偕往……士宁自密州回,得敌耗甚悉,且言公佐已挟魏胜得海州。宝喜曰:‘吾儿不负乃翁矣。……胜出城迎,宝奖其忠义,勉以共立功名,胜感泣。”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读一下《李宝传》,但另外有一种说法是李宝派他的儿子李公佐从海上刺探敌情,乘船到海州以后才知道魏胜为国家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李宝闻讯后一面向朝廷表奏,一面邀魏胜共商破敌之策。

这个我们没法探究,历史的细节常常在演义和真实之间,既然是写李宝,我们就从李宝的时间线上去说。

出海后,时西北风凛冽,恶浪滔天,部下多有怨言,李宝下令出言沮丧士气者斩!他对左右慷慨陈词:“李宝心如磐石,上天怎么试探我都不会改变!”到海州东南的东海县登陆时,李宝以剑画地道:“奋力死战!”然后他挺槊猛冲,士卒无不以一当百,金军溃散而去。

在冷兵器时代,以槊为武器者大抵勇武过人,比如传说中的宇文成都、尉迟敬德,而真实历史上的秦琼、程咬金使用的也是马槊,按照后人的研究,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鐏,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既可用于骑兵持槊冲锋,又可舞槊横扫。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李宝此时所使用的应该是步槊,但可知他的勇力。入城后李宝见到了传说中的魏胜,两人的相谈在我想来是愉快的:共同的抱负和理想,在海天一色中大丈夫的胸襟亦当如此。而魏胜告诉李宝的一个细节在之后的战争中举足轻重:金人练兵时只在内河,一到海上很多人就头晕目眩。

而与此同时,善于谋略的李宝注意到金兵的船只都用油帆,这意味着金军的战船易燃。

一场惊天动地的海战计划已然酝酿,当然从局外的眼光去看,也是时机恰好,关键是决策者和指挥者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自我的磨练。

当李宝的海军十月下旬航行至石臼岛海域时,数百名金军中的大汉军前来投诚,告诉李宝金军舰队刚刚驶出基地。当下,李宝帐下裨将曹洋请命进攻金军舰队,李宝深以为然,排除了多数部下认为敌众我寡风向不利另觅战机等建议,一路奔袭。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海上霞光初露,刮着南风,海面上有海鸥盘旋,多么好的一个早晨。当发现宋军舰队时,金军舰队在匆促中张帆迎战,宋军正好以火箭远程迎敌:火箭不仅箭头燃火,尾部也采用火药驱动,射程极远,顺风射去,引燃许多舰船。

宋舰一路推进,之后用大炮、床弩等重型武器攻击。霹雳炮和火球炮,世界上最早的火药驱动重武器,大概在这一次海战中得以显现狰狞。到了距离更近一点的时候,新式武器“猛油火柜”出世。

“猛油火柜”是用石油为燃料的巨型喷火器,用熟铜制成柜,柜有四脚,上有四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唧筒前部为内装引火药的“火楼”,使用时,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的空气施压,进而使猛火油从“火楼”喷出长长的火舌,在当时可谓恐怖。金军舰队的风帆当时已被大量引燃,此刻更是陷入一片火海……

金军虽然人多,但被各个击破后,惨遭全歼,只有舰队司令、浙东道水军都统制苏保衡只身逃脱。

这便是“唐岛之战”,历史上又称黄海奔袭战,是一次扭转南宋历史的关键战役。李宝也因功授静海军节度使、沿海制置使。到隆兴元年(1163年),兼御营统制官。次年,升沿海御前水军都统制,相当于南宋的海军总司令。

《宋史》中这样记载消息传回时赵构的反应:“上喜曰:‘朕独用李宝,果立功,为天下倡矣。诏奖谕,书‘忠勇李宝四字,表其旗帜。”

一百余年后,在南宋犹如夕阳坠入海面之际,无法力挽狂澜的文天祥如是感慨:“然使之无得弃去,则中国之技,未为尽出其下,彼亦犹畏中国之有其人也。独惟旧海,在天一隅,逆雏宄之者,数年于兹。飓风瞬息,一苇可航,彼未必不朝夕为趋浙计,然而未能焉,短于舟,疏于水,惧吾唐岛之有李宝在耳。”

他从水路被押解到元大都,远眺李宝海军纵横驰骋的洋面时,内心的悲怆可以想见。

金乌摇摇欲坠,李宝挽救过的宋朝终究沉没于时间之渊。

先说说这场战争的后续。相对于赵构的欣喜,完颜亮知道这场海上大败时,正忍受着另一个战场失败的煎熬:在采石之战中被虞允文所败。

此后不久,失去耐心的完颜亮开始了艺术家气质的作死,他命令麾下全军三天内要完成南渡,否则全部处死。这激化了内部的矛盾,他的统治本来就没有那么坚固,只是之前没有暴露出来。十二月五日(阴历十一月乙末),完颜亮被部将完颜元宜所杀,时年四十岁,金军此次南征彻底失败。

完颜亮在后世的故事里常常被称为海陵王,主要是他死后被剥夺皇帝位,先被追废为海陵炀王,不久又被废为庶人。海陵王的故事通常以艳情和荒淫为主,从时间的领地上抹去了他生前的努力,如果完颜亮知道这个结果,也许会仰天大笑,以他的浩阔之词相答:“断锁机谋,垂鞭方略,人事本无今古。试展卧龙韬韫,果见成功旦莫。问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黄迎路。”

而对立中的另一位大佬宋高宗赵构,在战争之后也许是疲倦了,或者深谙于中庸之道,凡事不能求全,他萌生了退意,在第二年五十六岁时禅位于皇太子赵眘,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一个多么伟光正的称呼,如果单纯从这个名字去看,你能想到这是偏居一隅的王朝统治者吗?赵构的太上皇生涯很长,一直到了一一八七年八十一岁时“薨”。

而在这场海战中耀眼闪光的李宝和魏胜两位将军,他们的结局也大不相同。先说魏胜,在李宝表奏朝廷后,魏胜被封为“閤门祗候”,正式被任命为海州知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之后受到都督张浚重用,转授他为“閤门宣赞舍人”,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兼镇江府驻扎御前前军统制,仍知海州。

一一六四年,宋与金再次议和,海州又一次划入金国,魏胜被调任楚州知州,专门负责清河口(今淮阴市清浦区)的军务,受淮东路安抚使刘宝的节制。魏胜四十五岁时,和金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在如蝗飞矢中殒灭,主要原因是刘宝的见死不救。宋孝宗得知后将刘宝贬往琼州,而魏胜被追赠为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在镇江府江口镇为他建造了“褒忠”庙,后来,又在他战死之处立下一座“褒忠祠”。

到一一八八年,宋孝宗依然记得魏胜,和大臣说,如果没有战事,又怎么知道魏胜之能(“人材须用而后见,使魏胜不因边衅,何以见其才?”)。他爱屋及乌,对魏胜的两个儿子优渥有加,这个在很大的程度上和魏胜发明了“如意战车”和炮车相关:如意战车每辆可容五十多士兵,只需两人推动便可进退自如。炮车发射火炮,可达两百步外,有点像后世的坦克,战斗时,则出骑兵两向掩击,得势则乘胜追击,不利则避入阵中。朝廷按照魏胜这种战车的样式,为各军仿照制造。宋孝宗大抵是睹物思人。

而李宝同样对南宋军队的武器有着自己的贡献。《宋史》中说:“宝战具精利,宰臣陈康伯取其长枪、克敌弓弩,俾所司为式制之。”

我们知道,李宝卒后谥忠勇,赠检校少保。但让人意味深长的是,魏胜之死我们能够找到确切的时间,而李宝之死和他的出生一样,没有一个确切的日子,仿佛时间已经遗忘了他。

就像今天去读李宝的一生,仿佛雾里看花。他的一生充满了阴差阳错,当年如果他和岳飞走得更近一点,也许他早就追随牛皋等人的脚步被秦桧等权贵诛杀,而没有了后来唐岛海战的辉煌。

在我想来,李宝和提携于他的韩世忠一样,在那个时代,有着一种生存的智慧。这智慧,让他从赳赳武夫变得圆润和通达,“泼李三”能够写作诗词这本身说明了许多:他努力去融入那个时代,但他不知道的是,那个时代并不是最好的时代,而最好的时代从没有在时间中出现过。

他的眼眸里,倒映着那些战舰被击碎后,浮沉于碧波中的碎影。有的时候,骆驼能够穿过针眼,就像海鸥栖息在一小片木头上,飘远了,飘到我们视野穷尽之处,终于不见。

責任编辑:胡汀潞

猜你喜欢

岳飞
勤练本领的岳飞
岳飞学艺
岳飞背上的字
岳飞不会做人?
岳飞,我想对你说
岳飞遭秦桧陷害 手下大将缘何落井下石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案“尘埃落定多亏谁
苦练本领的岳飞
岳飞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