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喂颗粒料和粉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胃形态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2021-05-07朱秋凤张永静编译

猪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粉料胴体胃溃疡

朱秋凤,张永静,黄 强(编译)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2.北京三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北京 102202;3.安徽禾丰牧业有限公司,利辛 236700)

为了提高育肥猪的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许多养殖者已经改变或者正在考虑用颗粒料饲喂猪。然而,由于饲料厂的局限性和物流因素,养殖者可能无法保障一直能为猪提供颗粒料。因为许多饲料厂或养殖者自己的代加工厂没有足够的能力将所有的饲料制成颗粒,他们选择只把部分饲料做成颗粒,或者干脆不做颗粒料。目前,几乎没有数据可以表明在育肥期饲喂少量的颗粒饲料可以使猪的生长性能达到最优。从猪的健康角度来讲,采用颗粒饲料会增加育肥猪胃溃疡的发生率,最终导致死亡率增加(Friendship, 2004;Cappai等,2013)。有研究者们已经评估了饲喂不同时间段的颗粒饲料或脉冲式饲喂(颗粒饲料和粉料之间的切换)的效果,但其对猪胃形态的影响尚不 清 楚(Potter等,2010; Paulk和 Hancock,2015)。

与颗粒饲料相关的饲料加工成本也有所增加(Wondra等,1995b)。只有当猪生长性能足够好,可以补偿这部分成本的增加或猪只死亡率的增加,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才可以被接受。通过确定何时饲喂颗粒料可以使养猪利润最大化,以便在饲料工厂生产能力限制生产颗粒饲料时做出生产决策。我们的研究假设是,通过对猪轮换饲喂颗粒料和粉料,养殖者可能会意识到制粒后的好处,而不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生率和由于长期饲喂颗粒料而导致的猪淘汰数量。因此,这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估颗粒料和粉料不同饲喂方案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胃形态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饲养管理、试验动物和日粮

试验中使用的所有操作和程序均已由堪萨斯州立大学动物保护与使用委员会(3445)批准。这次研究是在明尼苏达州伊斯顿的一家商业育肥研究猪舍中进行的。猪舍是双列式猪舍,地板是全漏缝地板,有很深的粪坑用于存储粪便。每个栏位都配有一个3孔不锈钢干式自动喂料器和一个饮水器,猪可随意采食饲料和饮水。猪在进入育肥期时饲喂普通玉米-豆粕型粉料,直至试验开始。在试验期间,对所有喂料器每周进行调整,在改变饲料形态后,无论饲料形式如何,都将饲料覆盖率控制在60%。每天每个栏位的饲料添加量通过智能进料系统进行,其能够提供和记录每个栏位的饲料供给量。2100头猪(PIC 327×1050;初始重为31.5±0.13 kg)用于试验,试验期为118 d。试验分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4个栏位,每个栏位25头猪,每头猪占地0.67 m2,每个处理组中,有7个阉公猪栏位和7个母猪栏位。饲粮的配制要达到或超过各自体重范围内猪的营养需求估计值(NRC,2012)。所有日粮均在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基础上配制,使用原料成分营养值和标准回肠可消化系数源自NRC(2012),但DDGS(含 可 溶 物 的干酒糟)除外,后者使用Stein和Shurson(2009)的值(如表1)。所有日粮均是含15% DDGS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分5个阶段饲喂。在第5阶段,将DDGS从日粮中去除。5个阶段分别为 0-28 d、28-56 d、56-84 d、84-98 d和98-118 d。6个处理组分别为0-118 d全部饲喂粉料、0-118 d全部饲喂颗粒料、0-70 d饲喂粉料而70-118 d饲喂颗粒料、从0-70 d饲喂颗粒料而70-118 d饲喂粉料、或者颗粒饲料和粉料每两周轮换一次,以粉料开始以颗粒饲料结束或者以颗粒饲料开始以粉状饲料结束(具体分组可见文章最后附表)。大约每两周猪称重一次,测定饲料消耗量来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当猪因体重较轻、健康或动物福利问题而面临风险,需要隔离时,由现场管理者决定是否移走。如果一头猪从研究中淘汰,在淘汰时对猪进行称重,并将其重量计入猪被淘汰期间的生长性能中。在试验110 d(约135 kg)结束前销售的猪也使用这个程序。在每个称重期结束时,猪饲养天数(每栏猪数×试验天数)被用于调整栏舍内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这样到称重期时一个淘汰猪的饲养天数就被加回到该栏舍内的总饲养天数中。

表1 试验日粮组成(饲喂基础)1 %

在第110天时,每栏里随机挑选4头猪(2头阉公猪和2头母猪)进行称重并运送到自然食品仓库(Sioux Center,IA)。除运输期间外,猪可以连续采食饲料。猪被屠宰并收集每个胃。然后对胃进行胃溃疡和角质化评分,这是由一个人(J. A. De Jong)在屠宰时使用Paulk等(2015)概述的评分系统进行目测确定的。简单地说,角质化评分按1到4的等级进行评分,1表示食管区域角质化正常或无角质化(图1),2为食管区域角质化<25%,3为食管区域角质化25%-75%,4为食管区域角质化>75%(图2)。胃溃疡评分也按照1到4的等级进行,其中1表示未见溃疡,2表示溃疡影响食管区<25%区域,3表示溃疡影响食管区25%-75%区域,4表示溃疡影响食管区>75%区域(图3)。通过对猪的胃溃疡和角质化进行评分,建立了猪的胃形态评价指标。每头溃疡评分大于1的猪再加4分。因为角质化和溃疡评分呈负相关,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区分溃疡评分高而角质化评分低的猪,其综合评分与角化评分高而溃疡性评分低的猪相似。随着溃疡评分的增加,角质化评分下降,因为组织逐渐从被角质化变为被溃疡化。可以认为溃疡评分高而角质化评分低的猪其胃形态较差,因为溃疡是角质化的产物,代表胃食管恶化的进展情况。因此,这一指标被制定出来,高分代表一个胃有更多的损伤,呈现角质化和溃疡。在猪只最后销售前,所有的猪都被单独称重并做标记以收集胴体数据。试验第112 天(阉公猪)和第118天(母猪),所有剩余的猪被运送到246 km外的食品加工厂(泰森食品,滑铁卢,伊利诺斯州)进行屠宰。采用美国国家猪肉生产委员会(2001)程序测定并计算了标准胴体特征,包括胴体重、胴体产量(由胴体重和出售体重计算得到)和瘦肉率(瘦肉率% = 48.3575-(6.38916×背膘厚,mm)+(4.424677×眼肌厚度,mm)。测量脂肪厚度和眼肌厚度是用光学探头(SFK技术,赫尔雷夫,丹麦),探头插入胴体右侧第3和第4根肋骨之间,距离背部中线约7 cm。

图1 胃食管开口无角质化或溃疡(溃疡指数分为2)

图2 胃食管开口100%角质化且无溃疡(溃疡指数分为5)

图3 胃食管开口100%溃疡(溃疡指数分为9)

所有的饲料都是在饲料厂(哈伯德饲料,曼卡托,明尼苏达州)生产的。饲料用205.8 kW(280马力)制粒机生产(7800 HD主模型;加州制粒厂,旧金山,加州),使用4 mm的环模孔径,在74 ℃条件下制粒约45 s。

1.2 日粮成分分析

在饲料厂收集玉米、豆粕和DDGS的样品,以及每个饲喂期间的日粮,混合并进行二次采样。分析原料和饲料样品的DM(干 物 质)(934.01法;AOAC,2006),粗 蛋 白(990.03法;AOAC,2006),粗 脂 肪(920.39 A法;AOAC,2006),钙(965.14/ 985.01法;AOAC,2006),磷(965.17/ 985.01法;AOAC,2006),淀粉(996.11法;AOAC,2006),中 性 洗 涤 纤 维和酸性洗涤纤维(Van Soest等,1991)。对试验中使用的玉米、豆粕和DDGS的分析表明,其营养价值与配方设计中使用的原料营养价值相似(表1和2)。对试验日粮的营养分析表明,所有营养成分也与配方值相似(表3)。

使 用 泰 勒 筛(W.S. Tyler,Mentor,OH 44060)测 定 日 粮的粉碎粒度(制粒前),目数有6、8、10、14、20、28、35、48、65、100、150、200和270。使用Ro-Tap振 动 筛(W.S. Tyler,Mentor,OH)筛 分100 g样 品10 min。 通过称量每个筛子筛上物的量,计算出几何平均粒径和对数正态标准差(ASAE,2008)。在粒度分析时没有使用流动剂。在这次研究中,各阶段日粮的粉碎粒度范围在641~714 μm之间。

表2 原料的化学组成分析(饲喂基础)1 %

表3 日粮的化学组成分析(饲喂基础)1, 2 %

对于颗粒饲料,使用Holmen NHP100(Tekpro Limited,英国诺福克)确定颗粒耐久性指数(PDI)。含粉率是指在15 s的手动摇动过程中物料通过6目泰勒筛(孔径为3360 μm)的比例。在从饲料中去除DDGS的最后阶段,含粉率最低,颗粒耐久性指数最高。从日粮中去除DDGS后,预计颗粒品质会有所改善,这与Fahrenholz(2008)的观察结果相似,后者观察到当日粮中添加DDGS的量超过日粮的10%时,会对颗粒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2 数据分析

使用SAS的PROC GLIMMIX程序以每栏作为试验单位,对数据进行了完全随机设计分析。该模型包括处理和性别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除角质化评分外,溃疡评分和每栏淘汰的猪外,所有分布均假定为正常。假设响应中的二项分布为负,对这些标准进行建模。负二项式反应的过度分散使用基于最大似然的Pearsonχ2/ df统计量进行评估。对于这些标准,假设正态分布,并使用研究残差的标准诊断检查。此外,收集胴体重、背膘、眼肌厚度和胴体数据,个体屠宰数据。统计模型中包含了性别和处理之间的影响。使用LSMEANS声明的diff选项,对均值进行两两比较,以确定处理之间的差异。并进行P值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

3 结果和讨论

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

总的来说,当猪采食粉料或颗粒料时,平均日增重没有差异(表4 )。但是,绝大多数关于饲喂粉料和颗粒料在育肥猪上的研究表明,当猪采食颗粒料时,平均日增重有显著或有数量上的改善(Skoch等1983;Wondra等1995a, b;Potter 等2010)。这次试验中饲喂颗粒料对猪的平均日增重没有改善,可能是胃形态恶化的结果,正如胃溃疡指数评分所显示。研究结果与Elbers等(1995)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胃溃疡发生率的增加,颗粒料对平均日增重的预期改善效果可能受到了负面影响。这也与Ayles等(1996)的研究一致,他们的研究表明,随着溃疡严重程度的提高,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

表4 饲喂颗粒料和粉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胃形态的影响1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饲喂粉料的猪平均日采食量最大(P<0.05)。与颗粒料和粉料每2周之间来回转换的饲喂模式相比,全期饲喂颗粒料显著降低了平均日采食量(P<0.05)。Wondra等(1995b)观察到,与饲喂粉料的猪相比,饲喂颗粒料的猪食量有所减少。如Hanrahan(1984)所指出的,饲喂颗粒料导致的猪采食量减少可能是由于减少了饲料浪费,或者是由于颗粒料提高了饲料消化率(Skoch等,1983)。消化率的提高或饲料浪费的减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始终饲喂颗粒饲料的猪的料重比改善最大(P<0.05),而始终饲喂粉料的猪料重比最差(P<0.05),其他所有处理组处于中间水平(P<0.05)。饲喂颗粒料在料重比方面的改善已经在许多文献中得到验证(Stark等,1994;Myers等,2013;De Jong等,2013)。

Paulk和Hancock(2015)进行了一项分两阶段饲喂育肥猪的研究,全期给育肥猪饲喂颗粒料或者饲喂粉料,或者猪在育肥期的前半阶段饲喂颗粒料而后半阶段饲喂粉料,或者猪在育肥期的前半阶段饲喂粉料而后半阶段饲喂颗粒料。作者指出,在研究过程中,饲喂颗粒料的猪的日增重和料重比改善最大,饲喂粉料的猪最差,而在生长育肥期仅饲喂部分颗粒料的猪其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的改善一般。在这次研究中,颗粒料和粉料每2周之间来回转换的饲喂模式并没有影响料重比;与同期采食粉料的猪相比,2周期间采食颗粒料的猪其料重比从5%提升到13%(见图4)。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与其他处理组相比,全期饲喂颗粒料的猪的淘汰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在试验最后48 d饲喂颗粒料或在整个试验期饲喂颗粒料,与最后48 d饲喂粉料相比,其胃溃疡指 数 评 分 增 加(P<0.05),其 他处理组评分处于中间水平。这与Flatlandsmo和Slagsvold(1971)以及Wondra等(1995b)的研究结果相似,他们都报告说,饲喂颗粒料增加了育肥猪胃溃疡的发病率。连续饲喂颗粒料增加了溃疡的发生,这就导致淘汰猪的数量增加。Mößeler等(2012)观察到,饲喂颗粒料的猪胃中有更多的液体食糜,并增加了溃疡发生。胃内容物流动性的增加可能导致溃疡发生率的增加。Dirkzwager等(1998)和Mößeler等(2014)指出,与饲喂粗粉料相比,胃的pH在所有4个区域更一致。这可能表明在饲喂颗粒料时,胃内容物的混合增加,很可能是胃内容物流动性增加的结果。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最后1个饲喂阶段(第5阶段)不像前4个阶段那样日粮中含有15%的DDGS。这样做是为了减少DDGS对胴体重和脂肪碘值的负面影响,但可能增加了胃内容物的流动性。Dirkzwager等(1998)观察到,与日粮中不含粗纤维相比,猪采食添加粗纤维的饲料,其胃溃疡的发病率降低。在这次研究中尽管所有的猪在研究的每个阶段都饲喂相同的日粮,但应注意的是,与之前的日粮相比,在研究的最后阶段,猪被饲喂含有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因不含DDGS) 的日粮。

图4 粉料和颗粒料每2周轮换饲喂对料重比的影响。数据表明当猪在2周中饲喂颗粒料时其料重比得到改善,当饲喂粉料时,其料重比较差。每个体重阶段这种差异都显著(P < 0.05)。从112-118天,仅试验中剩下母猪在最后阶段改善了料重比。

在研究中观察到,与全程饲喂颗粒料或后半阶段饲喂颗粒料的猪相比,后半段饲喂粉料的猪胃溃疡评分指数下降(P<0.05)。Ayles等(1996)已经证明,饲喂3周的粗粉碎的粉料也可以改善胃的形态,即使前期饲喂的是粉碎较细的颗粒料。虽然颗粒料和粉料中玉米的来源相同,粉碎粒度也相同,但制粒过程可能会进一步降低饲料原料的粒度。先前的研究表明,制粒过程中饲料原料的粒度会减少50~290 μm(Svihus等,2004)。在制粒过程中饲料粒度的进一步降低可能引起颗粒料有较小的粒度,这可能是制粒造成胃溃疡的原因。目前研究中颗粒料的细粉碎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给猪饲喂颗粒料时其胃形态评分变差。

Paulk和Hancock(2015)研究发现当育肥猪采食粉料转变成颗粒料时,对猪的胴体品质无影响。Nemechek等(2016)表 明饲喂颗粒料和粉料对胴体品质无显著影响。然而,Pottere等(2010)发现给猪饲喂颗粒料时可以提高胴体重,但是降低了瘦肉率和眼肌厚度。这种胴体品质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与饲喂粉料相比,饲喂颗粒料后猪的屠宰体重更大。

总之,这次研究表明在育肥期将粉料与颗粒料进行轮换使用,可以减轻胃壁的溃疡,并且可以改善颗粒质量。饲喂颗粒料改善了料重比,但也增加了试验期间可能由于胃溃疡而被淘汰的猪的数量。

附:对文中的分组做形象化表述(如下表所示):

猜你喜欢

粉料胴体胃溃疡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家禽胴体清洗技术研究
商品猪胴体性能对分割销售后效益的影响
论电容式粉料称重计量原理及其在搅拌站中的应用
怎样治疗和护理胃溃疡?
吸烟对胃溃疡患者有什么危害
干法制粉与喷雾干燥制粉的粉料性能对比研究
胃溃疡易演变成胃癌吗?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手术治疗胃溃疡9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