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07

人人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风险管理

曹 莹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 甘肃庆阳 745000)

(前言)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心脏病[1]。针对冠心病疾病,临床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在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基础上可采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以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2],同时,在患者围手术期间还应重视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避免不良影响,争取早日出院。因此,我院选择66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探究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冠心病患者66 例,患者就诊时间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甲组和乙组2 组。甲组中,患者共33 例,男13 例,女20 例,59 岁到71 岁,平均(65.25±5.13)岁。乙组中,患者共33 例,男15例,女18 例,60 岁到73 岁,平均(65.19±5.41)岁。

1.2 方法

甲组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管理,具体为:术前常规宣教,告知患者手术相关风险性及高成功率,告知患者手术大致的方法、过程、时间,并告知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知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手术当日指导患者禁食4~6 小时,术前排空二便。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24h 出入量等情况,予以24h 心电监护,并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指导患者术后饮水1~2L,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食用牛奶、豆浆等胀气食物或辛辣过冷食物。

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风险管理管理:

(1)管理准备。首先要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责任护士与质控护士组成,负责评估与识别冠心病患者采用介入手术治疗的风险,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方案。

(2)风险评估。一方面为患者基础情况带来的风险。这方面要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风险因素并进行管理。首先是年龄因素,80 岁以上的患者要考虑心肌梗死、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并发症及出血风险。其次是心脏功能因素,对于某些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警惕严重心脏事件风险。再次是基础疾病因素,患者合并糖尿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会增加。最后是肾功能因素,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术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出血、对比剂肾病等并发症风险更高。另一方面为人员风险。如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不强、操作技术欠缺、缺乏护理风险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对此要完善护理风险应急预案,进行护理小组人员的技术强化,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鉴别处理能力[6]。

(3)措施实施。根据对患者的病情了解和风险评估,制定和实施护理。首先是术前准备。要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指征和风险,如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还要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进行血小板抑制,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前充分水化,使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患者,手术当日上午停用1 次,糖尿病患者手术如安排在上午,则当日停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如安排在下午则安排患者少量进食[7]。其次是要进行术后监测和随访。一方面要监测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抗高血压药物或降糖药物的服用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生活方式调整,特别是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进行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并适当延长相应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要加强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及术后病情发展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如患者出现异常的心率增快、气短、胸闷、烦躁、咳嗽粉色泡沫痰等症状要警惕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情况。

(4)强化人员管理。首先,要定期予以小组成员系统化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了解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各项风险及解决措施,做好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应急预案,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的应急预案,并重点完善心律失常处理、大出血急救等严重并发症处理方案。其次,护理人员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患者的日常巡视和病情监测中,认真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临时或突发护理情况要及时上报和处理。护士长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进行检查,确保临床护理人员完全严格按照临床护理管理规定开展护理工作,定量评估与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情况,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 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护理质量测量表评分范围为0 分~100 分,若得分越低,代表护理质量管理越好。

(2)比较2 组平均住院时间。

(3)比较2 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有: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心律失常、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射、出血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 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若P<0.05 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 结果

2.1 比较2 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分

护理前,甲组、乙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分别为(78.44±2.28)分、(77.65±2.14)分,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乙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分(89.28±4.67)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 探究2 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分

2.2 比较2 组平均住院时间

甲组住院时间(14.19±2.26)d,乙组住院时间(7.17±1.13)d,其中乙组更短,经t 检验P<0.05(t=15.560,P=0.000)。

2.3 比较2 组并发症发生率

甲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 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1 例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6.06%(2/33);乙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2 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3 例心律失常,2 例低血压,2 例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27.27%(9/33),其中乙组明显低于甲组,经卡方检验P<0.05(X2=5.346,P=0.021)。

3 讨论

经临床研究证实,冠心病患者多突感心前区疼痛等临床症状[3],若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心脏功能损害[4]。介入手术是冠心病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但该术型风险较高,若护理不当,易引发不良事件,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5],延长住院时间。由于常规的护理管理多为一般性护理,而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存在一系列的护理风险,所以常规的护理不能全面满足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本院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乙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患者并发症率更低(P<0.05)。

其中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首先通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建一批高质量的护理管理队伍,确保护理服务质量。其次,风险管理着重分析了引起冠心病介入术患者护理风险的原因,包括患者因素和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护理管理措施。一方面是针对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患者评估,并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和实施了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培训,强化日常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提供了更为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护理风险管理[8],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所以乙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最后,通过规范化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早期出院。这样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的沟通,制定了针对性的、合理的护理计划,术后加强并发症的密切监测,积极防治并发症改善了患者长期预后,所以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促进了患者更快康复。

综上可得: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高,并显著减少了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康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