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思政元素导入路径探究

2021-05-04李茜

校园英语·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实施路径混合式教学

【摘要】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借助《英美文学选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果,笔者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思政元素的课程导入路径,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文学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对接过程,实现《英美文学选读》课程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向同行”。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英美文学;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李茜(1982.0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翻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理论研究类)“‘互联网+背景下《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思政元素导入路径研究”(编号:YJ19B05)的研究成果;西安翻译学院2020年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XYZ202005007)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任何课程教学都肩负德育的责任,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则是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德育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在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英美文学选读》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以让学生了解英美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目的,而这些作品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革新与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思政元素与文学课程的有机融合拓宽了路径。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上《英美文学选读》在线课程建设成果,利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充分挖掘文学作品本身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通过灵活多样的“线上”及“线下”教学活动,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及育人目标。

二、传统《英美文学选读》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1. 教学内容“重实用,轻素养”。鉴于目前很多院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就业率及考研率,导致文学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忽视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本科高年级学生,随着专业知识的增加,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他们富于理想,敢于挑战,充满自信并渴望获得成就,这些特点虽有利于促使大学生突破传统,勇于创新,但由于社交范围的局限、自我定位过高、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原因,也有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校内接受的专业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政教育方面的引导,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则在于教师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单线输入,从而忽视了与该门课程相关联的德育知识的渗透。因此,以“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为突破点,结合文学课程的授课内容,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映射点,将教学过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必不可少的。

2. 教学方式单一化。传统的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以教师讲授教材内容为主,为了加深学生对一些重难点知识的印象,有的教师不惜进行反复地灌输。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出于应试的考虑,始终处于被接受的地位,对文学知识点也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文学作品的全方位认知及自我理解分析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更习惯于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来获取知识及信息,传统的以教材内容为主,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极易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导致学生丧失对英美文学学习的兴趣。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丰富的图片、影音视频、互联网超文本等信息资源,能够真实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渊源,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其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及自主思维能力,使其意识到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文学课堂上课程思政的实施拓展路径。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英美文學选读》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整体了解英美经典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英美国家的历史、社会、传统等具有清晰的认知,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批判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人文素养。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实际课堂授课过程,笔者将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思政元素的课程导入,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对接过程。

1. 课前自主学习阶段。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发起自主学习任务。学生通过文本阅读、观看微课、线上讨论、线上测试等形式,从宏观上了解该文学时期的发展脉络,包括文学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提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及自主思维能力。

例如,关于作家富兰克林,学生首先需在“线上”阅读或观看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包括作家生平经历、代表作《自传》以及《自传》中“十三条美德”。完成线上学习后,学生可进行在线测试并按要求提交小组视频作业。教师通过查看成绩、整理视频成果、记录问题等方式掌握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其次,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在线发布有关富兰克林是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的话题讨论,并将讨论环节与品德培养的内容结合起来。在互动讨论富兰克林人生奋斗与成功经历的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引入勤劳务实的奋斗精神、求索真知的坚毅品质、善与美的道德真谛以及回报社会的家国情怀,并以此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富强、敬业、诚信、爱国等思政元素。

2. 课中实施阶段。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解析,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文学文化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结合作品中的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帮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会从分析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中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相互讨论中寻求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建立多元文化的视角。

其一,借用作者经历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思考。

例如,在讲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了解主人公桑地亚哥敢与自然、命运以及蛮横暴力抗争的硬汉精神,理解生命的意义;也要引导学生明白作者这部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态困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任意毁坏和消灭自然界中的存在物。这种对自然界强烈的控制欲和征服欲最终导致了生态失衡,而人类也饱尝了来自大自然的报复。教师由此可以关联到我国的生态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起学生对绿色生态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从身边事出发”“从我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

其二,借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根据对比性原则,引导学生就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深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例如,在讲授古英语文学时期代表作《贝奥武夫》中,通过对中西文化中龙的形象的不同阐释,引导学生能够多元化地看待问题,通过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从而促使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在17世纪文学这一章中,将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 “跳蚤” 与中国元代赵孟頫妻子管道升的《我侬词》作对比,使学生了解中西方诗人表达情感的异同之处,并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中“诗缘情,诗言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学素养,能够咏诗言志。

3. 课后课程思政活动。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为了灵活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思想上的“潜移默化”,教师可通过课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及线下课程思政活动,包括线上拓展阅读、经典诵读交流会、红色话剧表演、家国情怀手抄报展示等,将思政元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联系自身现实,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这一章讲授结束之际,学生可以在于线上继续进行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杰作《堂吉诃德》的拓展学习,进一步体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关辉。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堂吉诃德形象多面性及其中国接受”,了解堂吉诃德的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在不同文学历史时期的动态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堂吉诃德可爱、可敬、可悲的多面性,引导学生审视自身,认清理想与现实矛盾,把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四、结语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思政是主动的、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自然而不生硬、有机而不牵强的组织、贯穿、融合于有关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感到在学习英美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不由自主地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自觉恪守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和个人道德准则,提高人文素养。

借助《英美文学选读》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果,本文力图呈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英美文学作品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探讨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文学专业课的讲授中,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通过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即“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做人做事,重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心志及养成品性的过程”,进而实现《英美文学选读》課程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向同行”。

参考文献:

[1]季绍斌.探析高校专业课堂导入思政教学元素要旨——以《英美文学欣赏》课为例[J].中国报业,2018(4):93-95.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94,17.

[3]谢莉.如何有效地开展英美文学类课程思政的改革[J].卷宗, 2018(8):213.

[4]唐洁.大学英语分级体系中英美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海外英语,2018(8):213.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实施路径混合式教学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英美文学作品译介的小众化和多元化的出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