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员工”在岗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1-05-04毛艳丽吴洪艳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

毛艳丽 吴洪艳

【摘 要】随着校企一体化育人的深度推进,在工作岗位上开展人才培养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一个常态环节。在岗培养涉及学校、企业、岗位、教师、师傅多个要素和主体,同时学习伴随工作,工作中蕴含学习,教学组织面临隐含性、不稳定性、无规律等问题,教学组织更加复杂。教学评价是引领教学组织的关键环节,针对“学生员工”在岗培养教学组织的特点,从评价主体要素、评价维度与内容、评价机制与保障等方面提出支撑该阶段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建设规范。

【关键词】“学生员工”;在岗培养;评价体系;五元联动;平台支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2-0068-05

【作者简介】1.毛艳丽,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山东潍坊,261011)教师,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新商科教育;2.吴洪艳,山东省潍坊商业学校(山东潍坊,261011)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正式发布,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被推向新高度。在学校和企业间轮转培养的“学生员工”数量逐渐增加,在岗人才培养将是教学组织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测学生在岗培养中能力的发展情况,引领实施规范有效的“做中学”,让知行合一的教育从形式到内涵真正发生,成为各院校推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2014年起,笔者所在学校先后依托教育部和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修订物流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构建“行企校生”多元主体评价、搭建数据评价平台形成支撑保障,实现了对学生在岗边工作边学习的人才培养实践和专项研究,探索了在岗培养评价体系构建的路径规范。

一、项目的理念遵循

(一)借鉴成熟的国际化运作模式,探索本土化的具体作为

比对国际上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发现英、德等国的学徒制实践一直是其人才战略的重要主题。自2009年以来,英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与学徒制相关的政策性文件(《英格兰学徒制的未来:执行计划》《英国学徒制:我们的2020愿景》等),学徒制培训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形成了由国家、行业、企业、培训机构等利益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其国家职业标准也日渐成熟,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稳定成熟的人才培养制度。

研究国内多所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案例后,发现各院校在组织开展校企联合培养时,在实现了思想上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后,仍面临融合不深入的问题,特别是在岗培养中学习行为不明显、不系统的问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组织的制度规范欠缺,特别是评价体系缺失或者评价分量不足。聚焦于教学评价环节,我们发现存在缺乏实施性评价标准、没有引入更具客观性的第三方评价等问题,大多数评价停留在实践结束后的总结性评述,缺乏过程评价,培养结果鉴定含糊不清晰,致使人才在岗培养阶段带有随意性。而英国学徒制培训采取多元主体评价、遵循统一的国家职业标准等举措,科学高效地推动了产业人才的供给。引入英式学徒制的职业标准,与本土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引入社会第三方机构服务于评价过程,构建起结构化的微观评价体系,形成人才在岗培养评价机制的系列设计。

(二)在岗实践渗透综合素质培养,引领“学生员工”在“实做”中系统学习

以服务“学生员工”的就业与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均为重要目标。项目组研究英式学徒制培养的运行机制,依据职业标准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規格、描述的体例,提取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清单,形成系列单元能力学习标准。同时,结合岗位工作需要设计文化课学习标准。单元能力学习标准和文化课学习标准成为在岗教学实施的依据,同时对应岗位相应的能力要求,研发量化评价标准,使教与学行为成为可以被评价的对象。

(三)形成校企衔接培养路径规范,实现生产与教学的深度契合

对“学生员工”培养的实质是落实在“实做”中学习。不同于以工作为主的顶岗实习环节,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更强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的学习活动系统化、显性化、深度化,突出让“工作着的学习”真正发生。“学生员工”的做与学如何合理地设定、如何规范地教与系统地学成为此阶段的重要命题。以研发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为抓手,推动整个学生员工在岗教学体系的组织运转。从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三个维度来寻求突破,重点从评价标准、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支撑条件等方面进行具体建构,由基础的学生自评、教师和师傅考评逐步导入第三方评价。不同评价充分印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支撑,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与评价,得出学习成长数据。通过数据的及时反馈,引导教与学的循环修正,进而推动教学在校内与校外、课堂与岗位、教师与师傅间高效轮转。“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逐渐形成校企双元培养的一体化运行规范,真正落实双元一体提升人才培养品质的目标。

二、在岗培养评价体系的开发策略

(一)标准开发范式: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职责融合形成岗位教学标准

岗位教学标准是构建评价体系的起始,是整个评价工作的统领和依据。岗位教学标准起始于对职业标准的研究。鉴于目前国内物流行业职业标准正在探索形成,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英国学徒制培训框架体系里比较成熟的职业资历架构,引入其对应岗位的职业标准,与合作企业相应岗位工作职责进行融合,采用任务分析法解析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形成基于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清单,即单元学习标准。单元学习标准基于理论认知和技能要求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和规格,同时也结合岗位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即文化课和专业通用能力的学习标准,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岗位培养学习标准的开发路径。

(二)评价指标约束:按照标准化、结构化、度量化原则来构建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的设计包含通用能力、专业认知、专业技能等维度,融合渗透安全、5S管理、创新思维等职业素养,按照标准化、结构化、度量化的原则来科学构建指标体系。标准化即参照英式学徒制资历框架形成岗位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逐条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学生员工”的学习评价依据。结构化即对应每个岗位,学生须进行5~8个主题单元的学习,从认知岗位职责、岗位沟通、企业贡献、客户服务、工作方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全面学习。学生依次学习这些主题单元,通过评估后就代表这个岗位学习已合格,随后可结合企业需要安排流转进入新岗位的实践学习。度量化即通过教学标准拆解形成评价度量化标准,形成对“学生员工”在认知和技能发展方面的评价量表。

(三)评价主体与机制:形成由自评、互评、他评组成的全员参与、分层约束、全程评价

我们遵循考训一体化与适度分离的原则规划评价主体,设计了参与者自评、关联方他评、第三方综合评价的全员评价,从参与主体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权威性。参与方采取逐层递进、关联约束来具体实施评价,通过分层次递推评价机制的设计,实现对关联方评价进行再评价,发挥评价体系本身的约束性。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对评价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还对能力形成过程的频度进行定期评价,评价后及时进行情况反馈,以更好地通过评价引导学和教的行为,充分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推进学习和教学的优化循环。

(四)评价结果显性化:大数据支撑下的个人成长画像

我们借鉴英式学徒制的取证方法,采集物证、人证等第一手证明资料,将基础数据汇聚传输到专门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确定指标建模,得到学生的个人成长画像(如图1所示),全面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成果。指标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建议、关键事件访谈获得,分析企业人力需求的大数据,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提出建模方案,设立由评价维度与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具体涵盖了通用能力、职业技能与规范、工作组织与管理等维度,每个维度下分别设计全面、精准的要素标签来描述每个学生的表现数据。我们将每个学生的数据与班级平均分进行比对,得出学生实践学习存在的优劣情况,形成学生具体的成长“画像”,为“学生员工”后续学习指明方向。

三、在岗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物流专业学生在岗培养标准、“行企校生”多元评价体系及相应的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撑等,总结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组织实施规范。

(一)形成了“全程贯通、多维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标准

通过调研合作企业的岗位工作职责,我们研发制定了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3+X”实践教学标准(如图2所示)。“3”指核心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数统应用、语文应用)、专业通用能力(通用技能、核心素养)、职业素养(安全素养、5S素养、创新素养),“X”指岗位技能标准。围绕“3+X”,项目组先后开发了客服员、快运员、仓管员等不同的快递类企业岗位教学标准,开发了仓管員、理货员、营销员等不同岗位的仓储类企业实践教学标准。

(二)构建“五元联动”体系,形成评价过程规范

我们引入行业协会、校企合作咨询服务公司作为第三方评价,构建由学生、师傅、教师、内审员、外审员五方构成的评价主体,搭建逐级向前约束评估的评价链,形成“五元联动”的评价过程规范。学生在实践中按照培养标准逐条提供学习成果证据,随后经师傅、教师、内审员(校企合作服务公司)和外审员(行业协会)的逐级检查与论证,实现层层把关的逐级递进评价。“学生员工”依据工作内容取证自评;师傅与教师每周对学生自评情况进行评价,咨询服务公司的内审员对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现场考核指导,检查“学生员工”证据上传到网络平台的情况;来自行业协会认定的外审人员对内审员进行每三个月一次的现场考核,确保整个项目评估严谨公平。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视角对实践教学效果给出评价,互相印证以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整个评价过程科学有序,评估结果真实可靠。

(三)形成了基于工作任务的系列评价方法

学生基于工作任务,依据实践教学计划,对日常工作内容进行自我采集、自我评价,以此为核心提炼11种“学生员工”自评取证方法:观察法、引导式讨论法、问答法、个人陈述法、证人证词法、工作成果测试法、学前资格认证法、口头汇报法、工作经验法、作业/项目法、练习册法、在线测试法等。“学生员工”根据学习标准,选择适合的自评方法,提高了“学生员工”评价的积极性。“学生员工”注重自评证据的采集和数据抓取,形成了有效的反馈和纠偏机制。

(四)构建了“多维视角、平台支撑、五元联动”的教学评价组织体系

我们依据“3+X”的建设路径系统构建在岗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形成“3个核心模块+岗位技能单元”的课程开发规范,多维度在岗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生对在岗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及完成的其他学习任务进行取证,形成的视、音频及文字资料成为师傅、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测评的主要依据。我们通过现场访查、证人证词等方式进行校验求证,由第三方(咨询企业、行业协会)对学生取证、师傅(或教师)评价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五元梯阶、逐级制衡”的评价制度。整个体系在校企合作教学信息化平台上规范运行,实现了评价证据的规范收集、评价结果的即时反馈、在岗学习行为的持续修正,从而形成了大数据采集下的科学、高效的评价体系规范(如图3所示)。

四、反思与成效

“多维视角、平台支撑、五元联动”的“学生员工”在岗培养评价体系形成了“梯阶制衡”的科学运转机制,全要素、多维度的评价贯穿学生在岗学习全过程,有效支撑了在生产场景下通过“实做”达到“真学”,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项目借鉴英式现代学徒制进行本土化改造,构建了从学生到行业协会五方互动的“五元”评价主体,设计了结构化、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形成了相互制衡的“五阶”评价机制,突破了以往在岗实践教学阶段教学评价主体单一、评价依据缺失、评价过程随意、评价结果含糊不清而导致的评价机制不健全、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

学校物流专业试点在岗培养评价体系后,师生职业适应性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岗位稳定性由原先的46%提高到89%,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专业对口率稳居95%以上。教师作为评估师参与指导评价学生,深度参与企业岗位工作,收集大量的第一手生产经营实例,切实提升了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学生员工”在岗培养成为教师与企业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项目整合了校企双元诉求,在规范的评价指标引领下,“学生员工”培养工作科学高效,企业战略业务与“学生员工”培养协同规划。校企利益平衡点的确定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信心,奠定了项目深度合作的基础,校企间实现了深度协同育人、专业办学和企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实践证明,这套体系是符合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正在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在下一阶段教育研究与实践工作中将聚焦问题,对接1+X证书制度,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梯阶评价体系进行整合设计,重点厘清评价主体的职责范围,重视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迭代,提升评价手段的数字化、评价过程的数据化,提高在岗培养评价体系的运行品质和效率,从而形成对新时期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更加具体明确、科学规范的引导。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