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道家学说与存在主义思想理论比较研究

2021-05-04刘欣格

公关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存在存在主义自然

刘欣格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道家学说与西方盛极一时的存在主义理论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妙,其思想都可以为今天的哲学与教育学提供借鉴。首先,存在主义要领悟真正意义的“存在”是只有通过特殊的“存在者”才能实现的“存在”,这与道家学说所主张的“道”虚无缥缈而不可见,却又是真实存在着的,并且只有通过有着“道”精神气质的人来体现“道”是一个意思。其次,存在主义者反对过度的理性,过度的说教;过度的理性与说教必然导致人的异化,导致人的真实的自我遭到扼杀;这与道家学说中返璞归真,少言无为的思想十分相似。最后,道家注重传递“无”的境界与品质,这就与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所强调的促进个人整体性与生命性实现的观点很相似。

关键词:道 自然 存在 存在主义

一、道家学说概述

从哲学方面讲,道家自然观的中心概念和最高范畴就是“道”。“道”对一些人来说是虚无缥缈的也是不可感知的,仿佛不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体悟与验证的。但从信奉道家学说人的角度看或是从老子的角度来看,“道”既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也是宇宙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道”作为宇宙的根本,是在天地之前就存在的,具有一种独立而不更改的永恒特性,是“周行而不殆”的运动实体。简而言之,“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的存在与作用方式是自然而然的,也是顺其自然的,其起作用方式可以描绘为一种不强制、不干预、以静制动、用柔弱战胜刚强,近似于借力打力的作用方式。其具有强大的能力,可以产生万物,但又不将万物据为己有,这就是道家学说所追求的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这也许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见的生活中在道家学说中有所修为的人总是展现出一种又安静又和善的人格魅力的原因。

接下来还需要对道家学说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自然”进行简要介绍。老子对于“自然”这个概念的重视程度某种意义上说不低于对于“道”这个道家学说核心概念的重视度。对于《道德经》中的“自然”,笔者认为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将其理解为自然而然的一种规律。通过对《道德经》文本的深入研究与日常观察,笔者认为,老子的“自然”概念含义确实是道家学说中除了“道”这个范畴之外涵义最深刻的一个。在学界过去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应该把“自然”理解为自然而然的人。但从笔者的角度思考,“自然”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说与“道”这个概念密不可分,两者是有着直接联系的。所以“自然”这个概念在道家学说中的地位就不仅仅是一种对人的指代;从“道”的角度与道家学说的整体特点来看,自然这个概念已经超越了人的局限,是比“无为”更为深刻的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讲,不论是说从人的角度阐述的无为,比如君王的无为而治等等还是说“道”的无为而无所不为角度看,我们都可以说无为是“道”的一种最基本的存在、活动和作用方式;那么“自然”就更像是道的最本质规定性层面的概念,这种“自然”规定了“道”将以“无为”的形式来存在、活动和作用。

二、存在主义思想理论概述

存在主义的产生也和许多哲学思想一样,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德国与法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资本主义强国。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法国的共同特点都是经历过失败、困苦与迷茫。战争带给这两个国家恐惧和堕落,资本主义原本信奉的美好理念比如自由、博爱、理性和平等这些观念与思想都因为残酷的战争和失败的阴影变得失去了对民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人的生存都成为问题之时,时代就呼吁一种新的思想成为当时的德法两国人民的精神寄托。存在主义便响应了这种诉求而诞生。

进一步谈到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就不得不说到一位非常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是一位在存在主义思想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著名德国哲学家,并且是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涉及的存在主义思想内容也是以海德格尔的思想为主。

海德格尔对于什么是人的真实存在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要领悟什么是真正的“存在”,只有通过特殊的“存在者”也就是专业术语所说的“此在”来实现,也就是证悟了自己真实存在的人才能去映证。因为“存在”本身是抽象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类似概念和范畴似的东西,只有经由马克思常说的“现实的人”才能去体现和展示。除了海德格尔的观点外,存在主义还有几位有着突出贡献的大家也需要我们有所认识和了解。比如克尔凯·郭尔,这位哲学家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十分重视对独单的个人的研究,甚至提出了人心中的体验才是人的真实存在,这与后来的存在主义主流观点十分接近。还有伟大哲学家尼采所提出对理性的批判,他认为理性压制了人性导致了异化和虚无,主张对人的自我的真正回归才是真实的存在。除此之外,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萨特的人学也都为存在主义哲学思想提供了理论方法与理解途径。

三、道家学说与存在主义思想比较研究

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与道家学说相比有很多互相联系的地方,又有一些微妙的区别。例如,從二者的本体论角度来看,道家学说对于“道”的认识与存在主义对于区别于“此在”的“意义之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存在”的认识十分相似。二者都像是在本体论角度追求一种存在于世界之上无处不在,无时无刻都在发挥着作用的规律。此外还有从整体的“道”与“意义之在”过渡到教育思想、生活态度等具体受这种规律所指导的生活、生产领域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中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存在”与道家思想所主张的“道”虽然是杳杳冥冥,虚无缥缈而不可见却又真实存在着是一个道理。道家也主张只有通过得道的人来体现“道”的含义与存在,也就是通过人对自然的观察与修行,体悟到“道”的涵义与万事万物运转的规律,进而通过这样有“道”的修为的人来让别人观察和体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表达出的意思一样,“道”的最终落脚点和自我展示方式在于人,而人又通过领悟升华“道”的意义与精神来用自身物化和诠释“道”,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说就是践行“道”。与此同时,道家学说与存在主义思想理论中都体现着人本主义关怀,道家讲究养生,讲究追求生活的真谛与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快乐,存在主义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经历的战乱之后学会了以人的存在为出发,讲究自由是人所追寻的最高方式。

最后,存在主义者反对过度的理性,过度的说教;认为过度的理性与说教必然导致人的异化,也就是人与自己的本质离得越来越远,导致人的真实自我遭到扼杀。这与道家学说中返璞归真,少言无为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过度的辞藻和华丽的语言容易让人迷失在辩词之中不能自拔,而过度的理性宣扬会让人忘记真正的自我,这都是失真的表现,是人误入迷途的表现。人应该学着经常花时间静下来反观自己的内心,反观自我,发现自我,尊重自我,用自我去感受世界,感受“道”,感受自由的“存在”。

道家學说与存在主义理论在启发人与教化人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道家学说与存在主义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很有市场,至今也还有很多人还在继续坚持和信奉并研究这两种思想。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这两种思想,道家讲求的“无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质量互变有一定的联系,因为这种“无为”不是一种真正的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干;“无为”说到底其实是一种有度的为,再具体说可以理解为是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因此,无为而无不为也深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如此一来,我们加强对道家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的根基与载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时可能出现的与本土文化习俗冲突以及水土不服等现象。

同时,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重视也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想有着一些联系。关注人、重视人的生存与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并永远为之奋斗的事情。所以,加强对存在主义思想研究有助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对存在主义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通相近的方面融入到解释马克思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活动中,这样可以在文化日益多元的当今社会中使我们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更加丰富饱满有活力,同时也有利于那些信奉存在主义思想的人民群众对我们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认同感与亲切感。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从世界观角度看,存在主义与道家学说与我国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一些出入,前两者更趋向于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我们还是不能忘记世界的物质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法融.道德经释义[M].北京:东方主办社,2012.

[2]布托.海德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马尔霍尔.海德格尔与《存在与时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4]科萨克(波).存在主义的大师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5]张尚仁.道家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6]金海元.《道德经》与到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1

[7]刘盼倩.《道德经》中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探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0月.

[8]霍如涛.道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9]史向前.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研究概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6第1期.

[10]方丽华.浅析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3期.

[11]易经.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和中国文学的姻缘[J].求索.2012.9.

[12]高新民.试论《老子》道家学说的易学情结[J].社科纵横.总第19卷第5期.

[13]潘帅.试论道家学说“道”的精神特质及其当代价值[J].文史在线.2011.10.

[14]王爱玲.述存在主义与存在主义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第6期,第1-5页.

猜你喜欢

存在存在主义自然
存在主义美学视野中的《罪与罚》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伍迪?艾伦电影的存在主义特色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