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筋疲力尽》中的艺术创新

2016-11-09李佳兴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

【摘 要】《筋疲力尽》是20世纪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作品。这部影片以其怪诞的故事情节、独特的叙事技巧、模棱两可的角色动机和反常规的剪接方式,突破了好莱坞电影的经典风格和叙事惯例,获得了第十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关键词】存在主义;跳接;外景拍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30-01

一、存在主义

《筋疲力尽》讲述了一个盗车贼在枪杀警察后,想弄到钱带着女友逃亡意大利,结果却被女友告发,在街头被警察击毙的故事。这部以一个美国式的强盗为主角的影片,表现了一种存在主义者的世界。

存在主义,是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的。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筋疲力尽》中的男主人公米歇尔就可以被看作是存在主义者。影片中米歇尔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盗车、偷钱、枪杀警察这些违背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并没有使他感到羞耻和恐慌,而是依旧按着自己计划自在地生活着。

影片一开始,米歇尔偷了一部汽车,同伙姑娘希望和他一起离开,但米歇尔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同伙。从这一情节表现出存在主义的一面,可以看出米歇尔以自我意识为根本,而不考虑其他。

帕特丽夏读着威廉福克纳的《野生棕榈树》:“在痛苦与空白之间,我宁愿选择痛苦。”帕特丽夏问米歇尔的选择是什么,米歇尔给出回答:“选择痛苦,这太蠢了。我选择空白。这也好不到哪儿去,但是忧愁就是一种妥协了。要么统统归我,要么一无所有。”由此可见,米歇尔注重的是一种纯粹的东西,如果不能获求,就干脆不要。他注重真实的存在,绝对的自由,按照自身的选择做事。

当女友帕特丽夏向警察通风报信告发了米歇尔,随后告诉米歇尔,自己是不会跟他走的,让他赶快逃跑。然而米歇尔却没有选择逃跑,他甚至想到了自己被逮捕后,关进牢里。他的朋友安东尼来还钱,劝米歇尔逃跑,米歇尔说道:“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想睡了。这会儿我不应想她,可是办不到,这事儿真烦人。”这说明米歇尔很冷静,已经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从中也可看出米歇尔是深爱帕特丽夏的。他的选择符合自己的意愿。因此,米歇尔忠于自己的选择,没有逃走。

影片最后的长镜头,米歇尔中弹后一直向前奔跑,最后跑不动倒在街上,这时候警察和帕特丽夏都跟了上来,他没有在意警察,而是看着心爱的帕特丽夏,对她做了以前经常做的三个鬼脸,对帕特丽夏说:“你这个寄生虫。”然后就掩目归西了。导演设定的这一情节,让米歇尔用自己的行为,再一次表明了他不在乎是否会被逮捕,甚至不在乎自己的死亡,他唯一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选择。

二、创新手法——跳接和外景拍摄

不同于好莱坞电影的传统连续性剪辑方式,影片最具开创性的技术是采用了跳跃剪辑的方式。这种剪辑方式让画面组接显得有些突兀,引人注目的同时也让人迷惑。戈达尔以此来作为挑战好莱坞电影传统叙事手法的手段之一。

戈达尔与帕特丽夏在车内对话时,摄影机在帕特丽夏的左后方,但呈现出一连串跳接的镜头。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物帕特丽夏背景的不统一,所以故事时间也随之转换。

米歇尔枪杀警察的情节:镜头先是米歇尔在看到警察后对他头部的特写,接着是一个短镜头,让观众瞥见米歇尔的手臂,然后是手枪的局部特写,接着枪声一响,警察就死了。这种处理方式,加快了情节的发展速度,使节奏更加活泼,让观众意识到要时刻保持警觉,才能跟上剧情的发展速度。

《筋疲力尽》的摄影师拉乌尔·库塔德曾在战场上做摄影师,危机四伏的环境锻造出一身新闻式摄影技术。即使那些在室内拍摄的场景,拉乌尔·库塔德也没有增加任何人工灯光。所以,有些画面特别模糊甚至看不清楚人脸。

在帕特丽夏的房间内,由于空间的限制,拍摄条件也有限,没有摄影机轨道推车,难以取得合适的角度拍摄。库塔德就坐在轮椅上手持摄影机,让戈达尔推着轮椅,跟随角色的位置变化来拍室内的移动镜头。

三、结语

影片《筋疲力尽》符合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特色:其一,在人物角色上强调自我;其二,在叙事上反对传统情节,但不反对讲故事;其三,在拍摄手法上运用外景拍摄,用肩扛摄影机或者手持摄影机,跟拍,抓拍等,赋予影片以自然、偶发的创作风格;其四,在剪辑上运用跳接,加快视觉节奏,打破传统蒙太奇的规则,加快了电影语言现代化的步子。

《筋疲力尽》采取好莱坞警匪片相通的故事类型,有偷盗者、枪杀、女人、追捕、奔逃等相同元素,但是戈达尔却采用独特的拍摄和剪辑技巧,用更为真实和自然的处理手法,创造出一种新的人物形象,将爱情与死亡的主题贯穿始终,并引发出人类对于存在主义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2]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作者简介:

李佳兴(1992-),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
路在脚下——从萨特存在主义看《长路》
斯蒂芬“良心”的生成与成长:《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体意识的存在主义解读
为存在主义所受责难的辩护
——浅析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积极心理学的批判与发展:存在主义给予的启示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以存在主义和符号学为主导对简约主义包装设计的理念解读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杰克·伦敦的《海狼》的互文性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残酷现实·破灭理想·无奈逃避——戏剧《愤怒的回顾》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