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2021-05-04王琛谷源

公关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信高校

王琛 谷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发展强劲,为大学生提供了接受、传递和分享观点和信息的重要平臺,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高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借助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增强内容吸引力、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力、提高信息传播的驾驭力、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辐射力,从而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微信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感和吸引力,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微信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强大的宣传场域

微信操作功能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在群聊中,以专业和学院为单位,内容可以随时发布,只要手机处于联网状态,思想精神等信息可以快速传递;在微信公众号中,高校可以把当天的活动内容和会议新闻编辑推送,方便师生及时观看,内容制作周期较短,时效性更强;在朋友圈中,师生们可以把社会热点、形势政策、校园活动以图文方式分享到朋友圈中,这些内容往往可以引起共鸣,师生之间的转发和分享往往使信息的传递产生“裂变”效应,从而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场域,使高校宣传的内容能够广泛传播。

(二)微信为高校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效结合搭建了桥梁

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要以显性教育为先导。高校要加强对高校学生的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老师和同学们头脑,通过微信向周围的人们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充分发挥其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大学生们在网络中导航,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高校要以隐性教育为重点,将宣传与渗透相结合,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利用微信手段开展隐性教育可以使高校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渗透到高校大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当中。

(三)微信为高校从单一式灌输向多样式灌输转变提供了契机

互联网日益普及, 使灌输教育的途径、形式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形象化,使灌输方式由线下拓展到线上,由集中灌输拓展到分散灌输,直接灌输与间接灌输并举。微信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们常用的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利用微信的群聊、朋友圈和公众平台,学生们可以与高校教育工作者们在平等、和谐、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双向互动,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用典型事例启发学生,用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图文和视频以及观点文章的点对点分享,可以使学生们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二、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微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主导性形成挑战

微信以快捷、共享和互动为特征,在丰富高校大学生朋友圈内容的同时,也裹挟了大量多元的文化。不同文化中蕴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网络世界中的信息传播不分国界,良莠不齐。随着微信用户不断增多,微信平台逐渐成为了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激烈交锋的重要阵地,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新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思潮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发布分享传送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迷惑大学生价值取向。“大众传播的发展大大扩大了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的运作范围,因为它使象征形式能传输到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广大的潜在受众”高校在利用微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要警惕其作为载体侵蚀大学生思想的危害。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法提出挑战

随着微信的出现并且成为高校大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方式,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受到了很大挑战。目前,虽然有些高校建立了微信平台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但是只是重“量”而不重“质”,思想引领力方面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理论的覆盖面范围较低,新瓶装旧酒。例如,在增强公众号内容吸引力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对微信内容缺乏加工,适合大学生需要和符合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原创性内容不够;微信的表现形式上千篇一律,没有发挥微信固有的双向沟通互动的优势,理论宣传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通俗形象生动化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理论宣传“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的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

(三)微信对高校教育宣传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要求更高

微信是新媒体的一个重要代表,高校学生通过微信自主获取丰富的信息,由于网络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学生们掌握的信息,高校教育工作者未必掌握;大学生中的最新网络流行用语,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未必知道;学生们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图片和文字,高校教育工作者未必明白。所以,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介,更新速度快,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与学生们接触最多的群体,也要跟上节奏,增强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提高队伍工作素质。

三、高校运用微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高校可借助微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增强内容吸引力

微信内容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对高校大学生“三贴近”。其发布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灵活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进行“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就像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他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高校教育者可以抓住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从大学生角度,剖析问题,因势利导。利用微信推送一些对当今形势政策解读的内容和相关活动,设置大学生关心的议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引导大学生的思维。

(二)高校要利用微信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力

高校要关注和把握微信内容发布和转发链接、评论动态的方向。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微信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在发布内容和转发内容时候加强审核和思考,加强微信公众号规范化建设,对微信平台内容做系统规划。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外来思潮交锋和国家热点事件发生时,要始终站在党和国家高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不随意对不确定事件评论扩散。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绝不给错误意识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要敢于同微信中的错误言论作抗争,掌握微信上传播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三)高校要培育专门的微信宣传运营队伍,提高信息传播的驾驭力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微信队伍,要培养一批既懂网络技术又擅长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以通过政策重点培育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者,提升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和社团,把优秀的学生党员骨干纳入进来,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情况,宣传队伍可以快速反应,利用微信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发布应景的内容,始终在高校朋友圈中保持一种正能量,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聚焦点”,依托一些重要节日和纪念日、大事件来开展丰富的“微信线上”活动。高校始终用高素质的宣传、教育队伍,保持在网络时代对社会思潮的引领,掌握舆论宣传的主动权,不断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高校要利用微信构建“大思政”格局,提升思政工作的辐射力

打造“大思政”格局要以第二课堂为分渠道,依托校园文化,利用微信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高校微信在通过校园文化来推进理论大众化时候,要注意把“线上”与“线下”活动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虚功实做。“线上活动”是“线下活动”的延伸,“线下活动”也是“线上活动”的具体实践,“线上”和“线下”形成了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最后高校的微信运营要完善考核形式,把宣传思想工作的“虚”化与考核标准的“量”化结合起来。鼓励各单位能够出品越来越多的优质宣传作品,赢得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粉丝。因此,在培养大学生成长的大学校园内,要努力营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促进青年大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更好地加强和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 c64094-28936173.html,2016年12月09日

[2].約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化[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5年,第.286页

[3].《毛泽东选集》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35页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6页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高校
微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