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在指尖”创意课程开发及实施策略

2021-04-28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纸艺藏书票剪纸作品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华 丹

“美在指尖”课程是江苏省锡东高中“创中学”课程旗下的一门创意课程,由四个纸工类型组成:平面剪纸、光影纸雕、衍纸、纸立体。学校开设纸艺课程之初,只是教学生传统的剪纸(也称为窗花),学生初期的作品虽然花了很多时间、精力,也只是停留在传统剪纸特点的基础上,题材、表现技法、作品所传达的寓意都比较传统,如何使学生的作品有个性,不拘泥于传统的剪纸方式,成为教师想突破的障碍。

要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要创造性地教,笔者尝试开发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创造中学,在学习中创。

策略一:创意从“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开始

学生在剪纸之初看到自己喜欢的样稿或名家剪纸作品,会原封不动地“临剪”“摹剪”,认为一张作品的成功就是和样稿剪得一模一样。我告诉学生好的作品可以临摹、可以借鉴,但必须做出一点点改变,只有做出改变才能开启自我的个性。

图1

学生在这一指导策略下创作了很多剪纸作品,如图1,百度搜索引擎的标志外轮廓是个熊爪,里面是英文字母du,学生的剪纸作品《校园钟楼标志》在基本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纹饰:把外形熊爪变成狗爪,把字母du 变成校园剪影图案,意在表达校园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非凡的创意敏锐性。

图2

图2 左边一幅是意大利表现主义大师莫迪里阿尼的肖像画,他笔下的女性有着独特的夸张结构:三角形的鼻子、小小的嘴巴、又细又长的脖颈。学生乙的纸立体作品《戴帽子的女孩》成功借鉴了这些夸张的“变形”特点,改变了创作手法,通过卷、折、搓、叠加等纸立体造型手法,使原本平面的作品呈现三维的空间。

图3 是法国艺术家丹尼尔的剪纸作品《树》,特点是剪下来的正负形都成为作品的一部分,使平面的剪纸呈现立体的效果。学生的剪纸作业作品《鸟的乐园》借鉴丹尼尔由平面到立体的剪纸表现方法,但在树的外形上做了改变,把一棵树变成了一片森林。虽然学生的剪纸作品只是做了一点点小小的改变,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改变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我,这就是创意的开始。

策略二:“嵌入式”开发微课程

学校的美术课主要安排在高二年级,必修科目是人教版的“美术鉴赏”,结合教材,通过嵌入式开发帮助学生建立求新求变的创作思路。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青花瓷》课程时,引导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工艺价值、美学价值,让学生用青色的宣纸尝试剪出心中的“青花瓷”。

在学习《古代园林艺术》时,让学生尝试用纸立体的形式来做一个园林,当学生完成园林创作的时候,对园林“虽有人造宛自天开”的美学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重点分析了范宽《溪山行旅图》“全景式”构图以及马远《踏歌图》“一角式”构图,两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形成不同的画面意境,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纸艺作品中尝试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学生开始慢慢探寻有个性的画面,学生的审美也在慢慢提升,课后学生感叹:“原来古人的作品中藏着这么多的奥秘,把这些知识用在 自己的作品中,可以使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

根据需要“嵌入式”开发微课程,为学生的纸艺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思维构架,学生纸艺作品的实践与创作更有助于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本知识的巩固与拓展。“美术鉴赏”和“美在指尖”课程相互融合开启学生的创意体验之旅。

策略三:围绕“校园生活”进行创作

学生在具体剪纸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冥思苦想,不知道剪什么,作业习惯于参照别人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逐渐减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构架了围绕“校园生活”的剪纸课程,设置了10 个剪纸主题课程。“美在传统”“缤纷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语言符号,中外大师的剪纸风格、刀法,其它8 个主题系列围绕校园生活展开。

丰富的校园生活,一年四季的校园美景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不计其数的画面。艺术来源于生活,熟悉的校园生活,就是剪纸创作最宝贵的素材,引导学生从生活、自然中寻找素材。素材可以是“静态”的:叶子、小花、标志性建筑;也可以是“动态”的:一次远足、一场篮球赛、一句悄悄话……进行剪纸创作前仔细观察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形象,当场速写或用相机把美的景象快速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手素材。素材有了,学生心里有了底气,创作欲望也更强烈了。

学生的剪纸作品《美在校园》《瓶花》《爱巢》《艺术节》《剪纸藏书票》都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反映。当学生关注校园、关注生活时,美好的形象自然会信手捏来。

策略四:“剪纸 +”课程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让学生的创意生根、发芽、开花。如何让学生的剪纸作品更上一层楼、推陈出新,笔者开始带学生一起探寻“剪纸+”课程。

“剪纸+光影”。在多层剪纸的背后加一条led 灯带,连接一条开关线,接通电源,光从一层层镂空的剪纸背后映射出来,使原来普通的剪纸蒙上了斑驳神秘的色彩。学生用光影纸雕的形式来表现校园,作品较传统的剪纸视觉冲击力更强了。孙同学和沈同学合作完成作品《星空的梦》之后,在作品背后写下了这样一段简介:“‘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作为一名锡东学子,校园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深爱着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整个校园沉浸在星空的静谧中,尤其校园那标志性的建筑钟楼,更显庄重、质朴。星空下的校园好似星空的梦,神秘而美好……”当学生完成作品,灯光打开,梦境呈现的那一刻,他们此前一次次失败,一次次绞尽脑汁,都在“学”与“创”面前“华丽转身”。

“剪纸+环境”。在剪纸学习过程中,学生尝试把剪纸置身于不同的环境,思考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猫头鹰》《戴草帽的女孩》《兔子》是学生把剪纸和不同环境相结合创作的作品,作品中不管是猫头鹰还是女孩,加上了不同的环境,仿佛有了生命,使原本单调的剪纸变得生机勃勃。

“剪纸+藏书票”。台湾作家蒋勋有一本书《美的沉思》,打开书的扉页,一枚标有“EX·LIBRIS”字母的小卡片吸引了我的注意,通过上网搜索我知道了这是一枚西方人习惯使用的藏书票,相当于中国人的藏书章,图文并茂,方寸之间别有一番天地。藏书票的制作形式通常是版画,课堂上我改变了藏书票的制作形式,让学生尝试用剪纸的形式来体现,选择自己熟悉的校园生活为题材,制作一枚藏书票,把藏书票张贴在自己喜欢的书的扉页。藏书票的制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爱藏书的好习惯。

策略五:“小作品大用途”

一件作品的成功不止是完成了它,有人欣赏它,有人愿意用它,才是作品的价值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火花就熄灭了。”“小作品大用途”即作品为生活所用的策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剪纸作品美化装饰生活,也为学生学习剪纸打开一扇窗,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校的《大成》《晨钟》杂志每年选用学生的剪纸作品作为杂志的主题封面,配合学校的“立体阅读”,鼓励学生多借书、多读书、多藏书,并用自己制作的剪纸藏书票装饰美化书籍。建议学生用自己创作的“衍纸中国结”包装的礼盒来包装礼物。在艺术节的时候,带领学生用剪纸的形式创作校园主题黑板报。学生的作品多次被学校赠送给外国友人、市区各级来宾,友好学校韩国亚洲大学和法国蒙彼利埃大教师来校访问交流时,学生的纸艺作品受到高度赞赏。当学生用自己的剪纸作品装饰生活、美化校园时,他们的学习体验是新奇而丰富的。当学生看到教师用欣赏的目光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他们心中的自信和骄傲是油然而生的,创意的种子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心田。

策略六:让学生互相激励

在纸艺教学活动中科学有效的激励性策略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并充满兴趣地完成每一次美术作业。

榜样激励法。每学期举办纸艺展览将学生完成的纸艺作业归类整理,标注好姓名、班级、作品名称,装裱在镜框中悬挂于教学楼、图书楼大厅、展览室,全校师生、家长、上级领导进行投票评选,对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物质精神鼓励。优秀的纸艺作品制作展板及时展出,学生在欣赏实物过程中会寻找他人的优点、借鉴他人的闪光点,在自己的作品中取长补短。通过微信推送学生的作品,让更多社会人士参与评价,学生的纸艺作品“光影纸雕”被江苏教育微博及教育部微博转发。选择优秀的剪纸作品向校报推荐,给学生作品“秀”的机会。校园文化的打造不仅营造了浓郁的艺术氛围,树立了“榜样的力量”。

活动激励法。学校举办“创客节”活动,学生现场DIY活动,嘉宾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体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增加学生的勇气与信心,实现学生的“创客梦”。

比赛激励法。从2013 年开始,在两年一届的区艺术节“纸立体决赛”中,本校学生已连续四届夺魁。每次比赛前的集训,学生自发组成研究团队相互揣摩技法,点点滴滴的构思、一步一步的尝试、在失败中不断寻找突破口,虽然每次现场比赛只允许两名学生代表参赛,但他们背后却是一个团队的创意智慧,学生们相互激励、合作探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在决赛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比赛的硕果激励学生不断去挑战自我,创作更多更新颖的作品。

“美在指尖”的创意课程不强调用单一的、专业的技术去训练学生,核心理念是“造梦”,给学生提供一种与生活相联系的创作机会,让学生尝试体验剪纸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痛苦,让学生逐步发现自我、成就自我,完成梦想。

猜你喜欢

纸艺藏书票剪纸作品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藏书票欣赏
纸艺——鸟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季玉兰剪纸作品
藏书票基本常识
纸上宝石——藏书票(上)
藏书票
纸艺插花技术
纸艺大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