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母之“巧”

2021-04-27刘相雨

博览群书 2021年2期
关键词:贾政贾母鸳鸯

刘相雨

在《红楼梦》中,贾母是一位养尊处优的老太太。作为贾府最高的权威,她的威望不仅仅来自于辈分,也与她的智慧密切相关。薛宝钗曾当面对众人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第三十五回)宝钗所说的并不全是奉承话,贾母之“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齐家的智慧。小说中对此虽着墨不多,但是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仍可看出贾母处理家庭事务的突出能力。这在日常生活选择、家族内部矛盾化解、晚辈情感处理策略以及家族面临重大危机时的魄力与担当等方面,均有所表现。

享受生活

贾母年轻时,曾经是理家的能手,“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第三十五回);如今,贾母“得放手时且放手”,把这种权力交给了王夫人和凤姐,过起了“退休”后的闲适生活。

贾母曾自嘲地对刘姥姥说,“我老了,都不中用了,眼也花,耳也聋,记性也没了”,“不过嚼的动的吃两口,困了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儿顽笑一回就完了”(第三十九回)。吃饭、睡觉、娱乐,这就是贾母的日常生活。

贾母对于吃饭很讲究,“像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第六十一回)。“天天转着吃”,一方面显示出贾府日常生活的奢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营养的均衡。贾府的饮食不以量多取胜,而以质精取胜,如莲叶羹、茄鲞、鸡髓笋、风腌果子狸、烤鹿肉等,都是平常人家难以吃到的。贾母比较喜欢吃甜的、软的食物,喜欢吃甜食,属于个人口味;喜欢吃软的食物,则是因为它更容易消化,更适合老年人。

贾母喜欢娱乐活动,特别喜欢和孙子、孙女们在一起,看这些晚辈们喝酒、吟诗、绘画。贾府每到重要节日或有人过生日的时候,都会请戏班唱戏。贾母喜欢听《西游记》《刘二当衣》等热闹、诙谐的戏,但是不要以为贾母很俗气。贾母的艺术欣赏水平还是很高的。在元宵节的宴会上,她认为《八义》这出戏太“闹”,就让芳官唱一出《寻梦》(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只提琴与管萧合,笙笛一概不用”;连薛姨妈都感到新奇,“实在亏他,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萧管的”(第五十四回)。萧管的声音低沉、悠扬,笙笛的声音相较则高亢、嘹亮,贾母命人只用琴萧伴奏,与《寻梦》所表达的缠绵、婉转的情绪正相适应。第七十六回,贾母让人从远处吹笛子,“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静,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带领众人欣赏了一场高水平的笛子演奏。

化解矛盾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是一个四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贾赦、贾政兄弟并没有分家,只有各人屋里的财产是属于自己的。这个大家庭中矛盾重重,主子与主子、主子与奴仆、奴仆与奴仆之间都有矛盾。探春就曾感叹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七十五回)

贾母是贾府中的最高长辈,她虽已“退休”,但有些矛盾,还需要她亲自化解。如贾母对于大儿子贾赦、大儿媳邢夫人的行为是很不满意的。她认为贾赦都胡子苍白了,还“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放在屋里,没的耽误了人家。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作去,成日家和小老婆喝酒”;邢夫人在“婆婆跟前不过应景儿”,而且“禀性愚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聚财货为自得”,“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第四十六回)但是,贾母并没有当面批评他们,只是在与别人聊天时偶尔谈到这些。

后来,贾赦欲娶鸳鸯为妾,就与贾母发生了正面冲突。贾赦为达到目的,先让邢夫人去劝说鸳鸯,后又找来鸳鸯的哥哥嫂子进行劝说,最后又威胁鸳鸯,可是鸳鸯不为所动,她对贾母哭诉说:“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若有造化,我死在老太太之先;若没造化,该讨吃的命,服侍老太太归了西,我也不跟着我老子娘哥哥去,我或是寻死,或是剪了头发当尼姑去!”鸳鸯宁愿去死、去做尼姑,也不愿意嫁给贾赦。

鸳鸯是贾母最信赖的贴身大丫环,贾母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鸳鸯帮忙。贾赦、邢夫人的行为,惹怒了贾母。她甚至迁怒于王夫人说:“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当探春提醒她以后,贾母马上意思到了自己的错误,让宝玉代自己给王夫人道歉,她对宝玉说:“你快给你娘跪下,你说太太别委屈了,老太太有年纪了,看着宝玉罢。”贾母在没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对邢夫人说:“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就只这个丫头不能。留下他服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服侍我尽了孝的一般。”(第四十七回)贾赦无计可施,最后花八百两银子买了个17岁的姑娘嫣红为妾。在鸳鸯事件中,贾母拒绝了贾赦夫妇的无理要求,她甚至愿意出钱让贾赦去买别的姑娘为妾,给贾赦夫妇留足了面子。即使如此,贾赦仍然觉得贾母“偏心”。

在中秋节的家宴上,贾赦当着贾母、贾政、贾宝玉等众人的面,讲了一个母亲“偏心”的笑话。贾母马上就听出了这笑话的言外之意,她勉强吃了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第七十五回)这里,贾赦的做法,是将他与贾母的矛盾公开化了。接着,贾赦又故意称赞贾环的诗,说:“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这也是与贾母、贾政等人唱对台戏,因为贾母、贾政等人都认为贾宝玉才是贾府将来的希望。即使如此,当贾赦摔伤了腿,贾母还是马上派两个婆子去看望。贾母自嘲地说:“我也太操心。打紧说我偏心,我反这样。”(第七十六回)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卷224),在贾府这种大家庭中,很难保证各种事情都十分公平。家庭成员之间只有互相体谅,尽量寻找共同利益,缩小分歧,才能保持整个家庭的和睦团结;如果家庭成员都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这个家庭必然矛盾重重,最后走向分崩離析。作为母亲,贾母对于贾赦夫妇的无理行为是宽容的、忍让的,她尽量化解彼此的矛盾,保持了母子、婆媳之间表面上的和气。当然贾母偶尔也会犯错误,但是她能够迅速改正错误,取得别人的谅解。

呵护晚辈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但是这个家族正在走向衰落,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家族的后继乏人。那么,谁有可能成为这个家族未来的希望?宁国公、荣国公的灵魂曾经对警幻仙姑说,他们的“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只有贾宝玉“聪明灵慧,略可望成”(第五回)。贾母也将宝玉看作贾府未来的希望,她说:“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第二十九回)“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不仅仅是指容貌上长得像,更是指为人行事方面的相像。贾母希望宝玉将来能够重振贾府的辉煌。

贾政对贾宝玉要求甚严,宝玉十分害怕他。每次贾政叫他时,他都“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杀死不敢去”(第二十三回)。而在贾母身边,宝玉就轻松多了,“如同开了锁的猴子一般”(第二十二回)。贾政曾经毒打宝玉,甚至要用绳子勒死他,也是贾母及时赶来,救下了宝玉。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因为黛玉的母亲去世,贾母对于聪明灵秀的黛玉也格外疼爱,把她看作自己的心肝儿肉一般。此外,贾母对于探春、迎春、惜春、湘云等,也都爱护有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贾母,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采取了默默支持的态度。

贾宝玉、林黛玉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第三十四回宝玉派晴雯送给黛玉两条旧手帕,黛玉在手帕上题诗,可以视为两人定情的标志),两人曾经互相试探,再加上宝玉有时“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因而引发一系列的误会和矛盾,两人不断地发生争吵。宝玉甚至因“金玉姻缘”一事而砸玉。贾母多次调停二人的矛盾,还让凤姐去劝说二人。贾母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第二十九回)贾母称宝玉、黛玉为自己的两个“小冤家”,对两人又爱又恨。宝玉、黛玉两人又互为对方的“冤家”,冤家聚头,必成眷属。

第五十七回紫鹃以林黛玉要回苏州老家来试探宝玉,结果宝玉“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贾宝玉以这种激烈的、极端的方式,告诉贾府众人:如果黛玉离开贾府,他也不活了。贾母当然明白宝玉这种剧烈反应意味着什么。

贾宝玉、林黛玉的关系,在贾府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凤姐就曾当着众姐妹的面,对黛玉开玩笑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并指着宝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第二十五回)凤姐是深知贾母的心思的,如果她没有从贾母那里得到相关的消息,是不会开这样的玩笑的。连贾琏的小厮兴儿都认为:“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第六十六回)也就是说,贾府上下人等,都认为贾母是支持宝玉、黛玉两人的婚姻的。

后四十回中的贾母,突然改变了原来的想法,同意让薛宝钗嫁给贾宝玉,与前八十回中的贾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后四十回中的贾母,也不像前八十回那么宽容、慈祥。

在贾府这样的贵族大家族中,如果不是有贾母的庇护,贾宝玉、林黛玉之间是不大可能有爱情发生的。因为贾母的呵护,宝玉才有了与黛玉耳鬓厮磨的机会;贾母让宝玉与黛玉等姑娘们一起搬到大观园居住,他们才有了共读《西厢记》的机会。也是在大观园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他们的爱情逐渐成熟。如果不是贾母,宝玉和黛玉也许早就被王夫人拆散了。

王夫人对于与宝玉接触的丫环防范甚严。金钏儿因为与宝玉说了几句玩笑话,就被王夫人撵出去,导致金钏儿跳井自杀;晴雯因为长得太漂亮被撵出,后来死去;芳官、蕙香也被王夫人撵出。

因此,贾母为宝黛爱情的发生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并且默默地关注着他们爱情的发展。这在贾府的长辈中,已经是比较开明的了。

勇于担当

俗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贾母平日里是一个会享受的老太太,可是当贾府被抄家以后,贾母却显示出了非凡的魄力与担当。这时,荣国府、宁国府同时被抄家,家中的大部分财产被抄走,贾珍、贾赦等人还被关到监狱里。贾政对于如何理家,一筹莫展,只是在那里不断地叹气。贾母面对“祖宗世职革去,现在子孙在监质审,邢夫人、尤氏等日夜啼哭,凤姐病在垂危”的情况(第一百零六回),并没有像贾府其他人那样显得惊慌失措、失魂落魄。贾母将自己平生的积蓄拿出来,给贾赦三千两银子,让他“拿二千两去做你的盘费使用,留一千给大太太另用”;给贾珍三千两银子,“只许拿一千去,留下二千交你媳妇过日子”;给凤姐三千两银子,“叫他自己收着,不许叫琏儿用”;剩下的金银等物,“大約还值几千两银子,这是都给宝玉的了”;“珠儿媳妇向来孝顺我,兰儿也好。我也分给他们些”……另外,为了节省开支,家里的奴仆、丫环,也“该配人的配人,赏去的赏去”;家里的田地“该卖的卖,该留的留,断不要支架子做空头”……(第一百零七回)

贾母的这一系列分配措施,公平、公正、周全,显示出了贾母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理家能力。这种能力是贾政、王夫人都不具备的。而且,贾府被抄家以后,贾母能够迅速放下贵族之家的架子,不再讲究排场,“由奢入俭”,这也是贾府的年轻主子难以做到的。危急时刻,如果年轻的主子们都能像贾母那样镇定、清醒,将来贾府的复兴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可是,贾母死后,周瑞的干儿子何三勾结海盗,对贾府进行了洗劫,使贾府雪上加霜,生活更加困难了。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贾母,显示出了卓越的“齐家”智慧:她平日里是一位善于享受生活的老太太,能够灵活处理家庭内部的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她呵护晚辈,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环境;当危机来临时,她能够沉着应对,勇于担当。正是在贾母身上,体现了这个已经延续百年的“诗礼簪缨”之家的贵族气派。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贾政贾母鸳鸯
重识贾母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红楼梦后四十回贾政形象的转变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贾政也有温情时
也说贾政
贾政缘何被奴才拉下水?
“作秀”的鸳鸯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