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想见的就是朱正先生

2021-04-27刘运峰

博览群书 2021年2期
关键词:两本书全集书柜

刘运峰

到长沙参加鲁迅研究的会,最想见的就是朱正先生。

细算起来,上一次见到朱正先生,还是2005年11月底至12月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先是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鲁迅全集》新书发布会,随后又去西山八大处中宣部培训中心召开出版座谈会。这几天,我天天见到朱正先生,一起开会,一起去餐厅。我请他在《鲁迅全集》第六卷上签名,他是这一卷的修订者,为我写了一段较长的话。其间,他还送给了我两本非常稀见的书,这两本书,我依然珍藏着。

一晃14年过去了。14年中,我和先生通过几次信。2006年5月,我回到母校南开大学任教。先生得知后,很是赞同,并由他的儿子朱晓寄给我两本书: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和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先生在附信中说,你由机关到大学教书,收入上可能会减少一些,不过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收入多少是不重要的。这两本书,大概对你新从事的传播学专业有些用处。14年中,先生在《随笔》《新文学史料》《炎黄春秋》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章,也出版了不少书。这些文章,我全读了;先生的书,只要见到的,我也全买了。其中《一个人的呐喊》(《鲁迅传》),我是逐字逐句读完的。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曾根据书中的一些材料写了一篇周氏兄弟失和的文章,在《今晚报》以整版篇幅刊出,算是给了一位以“二周”失和大做演绎文章作者的一个回应。

与我同去拜访朱正先生的,还有澳大利亚新威尔士大学中文系主任寇志明教授。他是美国人,汉语讲得不错。他在上午的大会发言中提道:听说这个会在长沙举办,我很高兴,因为朱正在长沙,我很佩服他。散会后,我找到寇志明,问他想不想去见朱正先生,他一听顿时两眼放光,立即回答:“当然想去!什么时候?”我说我先联系一下,你听我回话。

回到房间,我给朱晓发微信说明寇志明的情况和想法,过了一会,朱晓回复说:“一并欢迎!”午饭时,我告诉了寇志明下午去拜访朱正先生的安排,他很高兴,说,我特意带了一本朱正先生的书请他签名。

出租车开了约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先生的楼下,按了门铃,出了电梯,朱正先生和朱晓已迎候在门前。14年不见,先生变化并不明显,只是有些耳背,说话需要大声一点儿。进入客厅,我们要求换鞋,先生立即阻止,说:“来自己家,不用换鞋!”茶几上,放着两本塑封的《鲁迅传》,先生说:“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刚刚寄到的,给了5本,你们俩一人一本。”寇志明说:“这本书我有,是带来请您签名的。”说完便从包里拿出了同样封面的一本《鲁迅传》。先生翻开版权页,说:“你这本是去年出的,我这本是今年8月份刚出的,把前面的错改过来了。另外,我还根据新出版的《冯雪峰全集》中的一些材料,做了一点儿补充。”我们请先生签名,先生不紧不慢地撕掉塑封,很认真地为我写上:“运峰老友览正 朱正谨奉”,然后又加盖了一方朱文的名章。趁着寇志明和朱晓聊天,先生领我到他的书房,指着一个书架说:“这两排放的都是我自己的书,你看看还缺哪一本,我如果还有复本,都可以送你。”我仔细看了一下,还有少数几种没有收藏。先生说:“好,我找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复本。”他快步走到一个书柜前,蹲下身子,打开柜门,很快为我找出了几种。我双手托着,既感到温暖,又感到沉重,因为这都是先生心血的结晶,其中饱含着先生的智慧、先生的思想、先生的爱憎。先生很耐心地为我一一题字、盖章。我站在旁边,很是感动,谁能想到,先生已89岁,仍在工作,仍在思考。

我拿出从天津带来的《人和书》《字纸篓》和《一个人的呐喊》请先生签名,先生指着《人和书》说:“这是我第一本杂文集。”指着《字纸篓》说:“这是上世纪我出的最后一本书。”又指着《一个人的呐喊》说:“有了刚才的那本《鲁迅传》,这本就不用看了。”

14年前,先生走路快、举止敏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14年过去,先生走路依然很快,一会儿去书房找书,一会儿到客厅签名。我说:“您走路还是那样快!”朱晓说:“他走路快是有了名的,连小区的保安都说这老爷子是‘草上飞!”我问:“朱先生平时锻炼吗?”先生说:“不锻炼!”朱晓说:“他也就是去收发室取取邮件,平时就是在家里看书、写东西。”先生引我来到一个朝北的小房间,说:“这就是我的工作间!”房间不大,约有12平方米。一张漆皮斑驳的写字台上,是一台半新的电脑,旁边堆满了书籍、刊物,椅子背后的书架上,是先生经常用的资料,其中的《鲁迅全集》《毛泽东选集》《等都翻得很旧,有的已经开胶、脱页。

先生又指着走廊里的一个书柜说:“你看,这都是《鲁迅全集》的版本,这是1973年版,这是1958年版,这是1981年版,2005年版在书房里,我经常用。”我指着1958年版问:“这就是您最早读的那一套吗?”先生答:“是的,里面有不少批注,大部分是我写的,也有少量是別人借走后写的。”我随手翻开第一卷,只见上面有很多蓝色钢笔的字迹。这套《鲁迅全集》有的封面已经脱落,有的书脊已经开线,大多数都磨去了底色,这就是先生在落难时的精神支撑。可以想象,当年先生以“戴罪”之身被打入另册,在白眼和冷眼中一面做着粗活儿,一面研读《鲁迅全集》的情形。这需要怎样的勇气、怎样的毅力啊!看着这套有些破旧的《鲁迅全集》,让人感慨不已。

先生又指着一个书柜说;“这里面有你的书!”我一看,是我编的《鲁迅佚文全集》和《鲁迅全集补遗》。我说:“这本《补遗》又出了一个增补版,我回去寄给您吧。”先生连忙摆手,说:“不必了,我看不过来。这些年,我不断收到作者的赠书,无处安放,没有办法。去年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开会,我就给他们带去了一批,转赠给他们的资料中心了。我不希望别人再给我寄书。”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先生的通达、务实,不像有些人那样虚言客套。

时针将指向下午五点,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怕先生太劳累,只好告辞。先生把我们送到电梯口,说:“我就不下楼了。”我们与先生紧紧握手,走进电梯,与先生默默对视,互相挥手,直到电梯门自动关闭。

(作者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两本书全集书柜
有趣的“拔河”比赛
整理书柜
“对话”小伙伴老舍
一口“仙气”
书柜,请开门
两本书
整理书柜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
会告密的闹钟
促进数学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