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识贾母

2019-08-13陈佳怡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刘姥姥贾母贾府

陈佳怡

之前我以为贾母只是一位喜欢热闹、不重书卷、慈祥宽容的老太太,现在看来这并不是贾母形象的全部。贾母的性格与其他出身名门望族的老太太是有所不同的。

贾母是金陵世家史侯家的女儿,后嫁给荣国公贾源的长子贾代善,一生享尽荣华富贵,常年执掌贾府最高权位。但是,她身上没有狂傲跋扈之气。刘姥姥是个居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连丫头们都瞧不起她。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被众人作弄,尤其是鸳鸯,在戏弄刘姥姥时毫不含蓄、毫不惧怯,只为图个取笑。但贾母一点都不鄙视刘姥姥,她以平等原则待刘姥姥,甚至十分关心她。刘姥姥在苍苔路上滑倒时,“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了“小蹄子们,还不搀起来,只站着笑”,并询问刘姥姥“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言语中饱含关切之情,令人感动。这,正是贾母人格的体现,她居高位而不倨傲,拥名利而不自恃。出身高贵、地位最高,给她的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宽容他人的资本。正是在贾母的带动下,贾府上下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家庭风气,虽然礼教繁重,但在这样的家族里,亲情还是真挚的。

贾母出生于世家,自然极受繁文缛节的束缚,从贾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来看,贾母青年时期书、文类的教育自然是有所欠缺的。然而这并未影响贾母作为贵夫人的修养和德性。她见识多广,情趣高雅。第四十回中,贾母教王熙凤、薛姨妈等认纱的款式与名称。稀有而奢侈的官用纱罗,“软烟罗”“霞影纱”等无人听闻过的词汇,她一一道来,大显出身诗礼簪缨之族贵夫人的风采。第五十四回中,元宵节贾府听戏,贾母点戏,一出《寻梦》、一出《下书》,吩咐“只提琴至管箫合,笙笛一概不用”,薛姨妈对此疑惑不解:“实在亏他,戏也看过几百班,从没见用箫管的。”贾母认为这没什么稀奇,只是个人讲究而已。这体现了贾母对艺术有自己的见解,她没有被惯例的条条框框限制,对艺术的鉴赏有清雅不俗的—面。

“高处不胜寒”,我想贾母也会有孤独感。她“性喜热闹”,然而喜热闹的实质往往是畏惧独身一人。贾母虽一生荣华,但真正获得的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情感,多多少少由于家族里的等级制度和礼节制度而淡化了,众人大都敬她畏她却并不亲她。贾母留下刘姥姥游大观园,和她友好地谈天,固然源自她和善的性格,但何尝不是因为她想借此打发孤独感。和刘姥姥相处,贾母十分欣喜,这令人不禁想到贾母此前有多久没有和一个能与她真心交谈的同辈人好好拉下家常。贾母对后辈的关心与疼爱,应该有一部分,也是为了消解自己的孤独吧。

我难以想象贾母年轻时生活的场面,难以推断出贾母在各般处境里的心理,更难以发掘出贾母完整的性格。但上述情节已使我受益匪浅——我认识了一个新的贾母,一个不愿孤独的史太君。(指導老师:黄翠)

[简评]通过细读,作者对贾母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她脱俗的人格。认识到了她不凡的见识,感知到了她的孤独,可谓读有所得。具体行文时,事例紧随所论,所论又生发于事例,有说服力,语言朴实,层次清晰。

[他山之玉]

贾母现如今有享用不尽的衣食、富贵,又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大把的时间。没有琐碎的家事劳心,也没有对生计前途的担忧,“享乐”就成为了她生活的唯一要求。这位品位高雅、富有生活情趣的老人从来就不缺少享乐的花样,见识之高可见一斑。《红楼梦》里写的几出家庭行乐、团聚尽欢的场面,花样极多。又非常精彩,这些都是以贾母为中心的,少了她的参与和鼓兴,这些活动就要失去许多的颜色。第四十一回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这种极有意趣的提议、极其高级的享乐方式。不是那个擅长“市井取笑”的凤姐可以想得出来的吧!怪不得连最不随便批评人的宝钗也不得不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这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但是这位老太太并不是一味的高乐,对所有的家务事都不闻不问。在她认为必要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贾府“第一人”的身份,处理事情既果断又迅速。

——周博《论<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

猜你喜欢

刘姥姥贾母贾府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刘姥姥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老将出马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谨小慎微林黛玉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