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上评价走进课堂

2021-04-26丁亚莉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

丁亚莉

[摘要]教学就好比“挠痒痒”,在开展教学之前,我们要精准地掌握学生的“痒”处在哪儿。学生思维的养成是有步骤的,教师的教学只有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置层次递进的一个个小目标,才能够让学生通过一个个低台阶顺利走到目的地。评价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对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生动的有感情的人,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要想各种新花招,更要融入感情。

[关键词]前测;后测;学习目标

一、教学评一致

在应试教育中,學生为了拿高分,大多是被动地通过机械记忆强行接受科学知识。长期下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考试,也失去了对科学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同时每节课都要设置“前测”,用以了解学生的想法,找到阻碍学生学习的问题,从而精准地制定教学目标。

(一)前测

前测可以是课前设置的测试题,可以是真实的物理情境,也可以是课堂问题的导入。通过前测,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道他们有哪里不会,从而更精准地教学。在课前设置好学习目标,不一定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预期,要随时跟进,要可测量,越细越容易评价,通过大致的走向进行整体设计,再用心雕刻。

毫无疑问,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一节课上完后,学生学会了什么、会做什么、能够说出哪些东西,是教师要关注的重点。老师教了,不等于学生学了;学生学了,不等于他们就学会了;只有真正动手做了,才等于会了!

第12章第4节机械效率的第1课时结束后,我发现学生存在死记硬背W有、W总的问题。机械效率不是一个形象的现象,而是一个抽象的计算结果,但是如果在理解了机械效率就是“机械所做的‘有用的’功与‘总功’的比”的基础上,再通过显著的差异去进行对比,那是可能形成感性经验的。

于是在第2课时的实验课,我在课前先通过设计让学生感受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展示挂200g的钩码的滑轮组,请一名中等生用画圈的方式尽可能准确地指出“何为有用功”“何为总功”,并说出“额外功的来源是什么”。接着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挂2个200g的钩码的滑轮组形成对比。让学生去观察这两个滑轮组有什么区别,接着追问“这两种情况的机械效率一样吗?”“你认为谁的更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举手统计来评价学生的前概念。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判断的?”“需要测量哪些功?”最后,向另外一名中等生提问,“测有用功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总功又需要测哪些物理量?”,并在黑板上板书公式 。

这样精心设计“问题串”,通过追问的方式,就是希望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层次递进的一个又一个小目标,让学生顺着一个个低台阶顺利走到目的地。

(二)后测

课后或者当堂课的新授知识讲完之后要有一个后测,后测要编写一些能够反映真实的思维的考题,同时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难度,要让中层乃至低层次的学生有“饱腹感”。本节课的最后,我通过“找最小力”的活动,运用“评价”的方法,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尝试后总结方法,先培养学生的“饥饿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有收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常来说,在日常教学中的后测需要注意选好练习题,在走进课堂前就要准备好,最好能够在课堂上检测和统计,如果可以面批就更好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评价

课中要学会评价。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可以通过评价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使他们的学习是有方法的,是快乐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尤其要多关注中层的学生,不把某一个人的错误变成全部人的错误,讲到某道题的时候可以指名道姓地说出哪个知识点是哪些学生写错了,表面上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被批评了,但是实质上是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原来老师是关心我的、知道我的学习情况的”。

比如,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一边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一遍统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点,用投屏的方式展示在白板上,做完实验后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正确的实验做法。同时,当堂训练要有针对性,选择的题要与刚刚新授的知识内容一致,难度方面要有难有易、呈梯度上升,这样学生写题的时候才有成就感,“我学会了!”同时,我们要及时关注到学生的情况,掌握课堂学习的证据。

二、设置实验课目标

(一)实验课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一定要让他们明确地知道实验是帮助我们动脑开阔思维的,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我们大脑里的活动,实验的过程要有针对性地收集证据,实验只是帮助学生思维的手段,不是我们的目的。学习目标的设置,要尽量细致、可评价,比如应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会总结”等可评可测的行为动词,而不太使用“理解”“感悟”“体会”等难以评价的词语。

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全局把握整个学期的教学进度,我之前在上实验新课的时候总想着要“面面俱到”,恨不得在一节新授课中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全部点出来让学生去避免,对学生在新课上出现的问题当堂点出,急于纠正,把一个学生的错误当成所有学生的错误。而这样的教学,不仅避免不了学生在本节课的“易错点”出错,还导致完成不了当节课内容。

后来,通过磨课改进,我认识到一节上不完的物理公开课转化成一节游刃有余的优质公开课,仅仅在于授课教师对这节课的目标设置细节,以及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指令的设置,要细化到让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做实验。同时实验操作只要能够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服务即可,对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细节,在以后的课程中有充足的时间再去详细解剖分析。对于实验新课,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思维的引导,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学习目标的设定

在《机械效率》这节课中,我们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能够说出物重和动滑轮的重力对机械效率的影响”,那么整节课就要围绕这个大目标来执行,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物体上升高度h与绳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这种小目标,是可以淡化的,小目标要服务于大目标,老师对课堂的管理既是对学生的管理,也是对实验的管理。教师在带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一定要事先亲手演练,对这个实验了如指掌。

通过精心的设计,《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节课板块变得特别清晰,变得简单了许多(大道至简),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①提前准备计算机,减少在处理数据上的耗时

②提前组装滑轮组并告诉学生如何更快地改装

③提前分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

④提前验证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减少测量物理量的次数等。

上课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把大目标完成,要适当地忽略一些小目标,比如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是学会测量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三、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一)克服硬件上的局限

原本实验室的器材就比较粗糙,对本身实验误差就比较大的“測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的完成增加了许多难度。因此,在铁架台上固定弹簧测力计上固定1.5米的刻度尺,并在弹簧测力计的金属外壳上贴上标记,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读出物体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实验。

(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做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先向学生强调,要注意将弹簧测力计沿着竖直方向缓慢向上拉动,当挂上m=200g的钩码(G物=2N),测得的拉力为0.8N_________,符合____________(G物+G动) (提前写出G动=0.1N)。

接下来,学生继续完成挂2个钩码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测量,并分析数据,在学案上写出结论。同时邀请较快完成实验的小组,在黑板上记录下他们的实验数据,并分析数据,将需要进行对比的数值用大头笔圈出,将实验结果可视化便于理解,引导其得出初步结论: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此外,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挑选有价值的数据。

四、结语

学习是一个长期进步的过程,物理学科的教学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记住课本的公式定理,会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习惯。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我将以学习目标为目的地,以学案为方向盘,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路况,在课堂中创设、保持更多真实的“物理情境”,时刻关注学生距离目的地有多远,将评价和证据意识带入课堂,努力让我的物理课堂更加有物理味道,通过物理来育人,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
“教学评一致性”在中学英语阅读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
试论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意志的培养
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规避“男生危机”现象
数学学困生学习共同体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