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谈:文美胜三分

2021-04-25陈志宏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低分古桥文采

陈志宏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所说的“文”,是指文采、文饰,但绝不是空洞无物式的华丽辞藻。确切地说,是用接地气的语言,描绘出作者心中景、眼中人、笔下事,语言灵动飞扬,富于想象。

对于作家而言,语言是最重要的第一关。语言不好,你的故事再离奇,景色再绮丽,也无法读下去。

记得有位老作家说,一个小说家提笔创作小说的时候,至少要有十年写散文的语言训练。我的作家朋友胡子宏说,要想当一个好作家,必须发表一百篇“小豆腐块”,语言才能臻于完美。从我发表第一篇文章到现在,一晃已过数十年。早在十年前,对于写作,我就提出了“一尺深的热爱”,意思是检验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热爱写作,就看他能不能写出一尺厚的废稿来,而这正是锤炼语言这项基本功的过程。坐十年的冷板凳,只为写出惊人语来。

对作家而言,言要有文;对中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写考试作文,若言之无文,很容易得低分。写作最忌学生腔。语言平淡、空洞无物、千人一面的习作读来让人昏昏欲睡,这样的作文不得低分才怪。只有那些语言清丽、行文流畅、个性飞扬的作文,才会使老师眼睛为之一亮,自然就能拿到高分,甚至是滿分。

那么,如何让作文的语言美起来呢?

首先是要多读,汲取前人语言营养。

经典作品,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语言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红楼梦》的语言美,近乎中国语言文字的集大成者,是中学生学习、揣摩语言的范本。大家不妨读一读,甚至可以多读几遍。我写“江南”系列散文,大抵都是汲取前人语言智慧,然后自成一体,描摹自己心中的江南。

截至目前,数十篇“江南”系列散文均已公开发表了。打头阵的《江南瓦》,首发于颇有影响的刊物《散文》杂志。其中,《江南瓦》《江南池塘》《江南柳》等在发表的当年便被选入中考语文试卷。《读者·乡土人文版》先后转载多篇“江南”系列散文。芜湖市某校一语文教师在博客中给我发消息,表达了她对“江南”系列散文的喜欢。朋友孩子的老师要求背诵一段关于春天的段落,孩子首先想到了我的《江南春》,他在班上背诵出来后,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其次,要深入生活,富于想象。

“万事开头难。”早在2015年正月,我就在本子上写下题目“江南桥”,但很长时间都没能动笔,只因找不到一句合适的开头。

两年后的清明节,我的恩师饶怀中先生背着摄影器材从抚州东乡赶到我的家乡陈坊村,在我的陪同下,冒着如丝飘飞的春雨拍摄古桥。就在饶先生俯仰侧趴取景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突然迸出一句:“如果说江南盈盈的水流是丽人柔荑般的手指,那么,河上桥便是一枚光灿灿的定情戒。”回到家里,坐在西窗下,我将脑中所想写在了本子上。这就是本文开篇的首句。这一句的得来,全凭对江南古桥的仔细观察和合理想象。这样,文思自然泉涌,文采不请自来。

最后,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选用生动、形象、有趣的字句,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江南桥》一文大量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鲜活灵动的句子、有趣而有灵魂的段落助力文采的形成,让读者愿意读下去,给予读者美的享受。

文美胜三分。作文有文采,考试拿高分。只要用心读、专心写,发挥想象,运用好修辞手法,你的语言一定会美起来的。愿《初中生之友》的读者朋友们书写人生篇章,文笔绝妙,文采灿然。

猜你喜欢

低分古桥文采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低分剧成了大众的“情绪容器”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让“低分”学生道歉不是挫折教育
怎样帮助低年级低分学生提高学业
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