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穴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对外伤后脾破裂患者手术后胃肠蠕动的影响

2021-04-22潘伟芬洪陈侃谢珍珍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恶心胃肠功能胃肠道

潘伟芬 洪陈侃 谢珍珍

丽水市中心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外伤后脾破裂可合并多种多发性损伤,病死率高。保脾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手段,但患者由于胃肠道牵拉以及手术创伤等刺激,影响胃肠道蠕动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1]。本次研究通过探究多穴针刺联合穴位敷贴对外伤后脾破裂患者手术后胃肠蠕动的影响,旨在改善外伤后脾破裂的术后效果。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外伤后脾破裂患者为观察对象,符合下述标准:①无腹部手术史;②无严重胃肠道疾病;③无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变;④无孕期、哺乳期妇女;⑤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综合组。对照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5.27±6.23岁。观察组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5.36±6.22岁。综合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6.02±6.15岁。3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接受饮食、用药、心理等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感染预防等常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治疗。药物组成:枳壳10g,槟榔9g,厚朴8g,香附7g,木香、小茴香各4g,细辛、冰片各3g。所有药物研磨成末,以饴糖赋型,置于敷贴纸中部,贴于天枢穴、神阙穴、涌泉穴和足三里穴,每6h更换1次。

2.3 综合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多穴针刺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穴位选取足三里、上巨虚、内关、公孙,采用提插捻转手法行针至达针感,留针30min,每天1次。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指标:①比较3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胃肠不良反应分级评分。②腹胀反应分级评分:无腹胀感,计0分;腹部轻微隆起,可感受到气体在腹内流动,计1分;腹部中度隆起,伴有恶心等表现,影响睡眠,计2分;腹部明显隆起,伴有恶心、呕吐、切口疼痛等表现,腹壁张力大,叩诊鼓音,无法睡眠,计3分。③恶心呕吐反应分级评分:无胃肠不适,记为0分;无呕吐,有干恶表现,计1分;每日呕吐1~2次,计2分;每日呕吐≥3次,计3分。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3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3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

表1 3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h)

注:与综合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综合组观察组对照组排便35.72±6.16 43.17±6.02*#56.34±5.95*肠鸣音13.02±2.59 17.25±2.68 23.62±2.42全流食70.45±6.33 81.29±7.08 93.26±6.29肛门排气30.37±5.68 39.26±5.91*#48.27±6.34*

3.4 3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3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5 3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分级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3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分级评分比较(±s,分)

表3 3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分级评分比较(±s,分)

注:与综合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综合组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0.58±0.29 1.08±0.27*#1.76±0.25*腹胀治疗前2.09±0.31 2.10±0.27 2.08±0.23治疗后0.52±0.32 1.12±0.31*#1.75±0.24*恶心呕吐治疗前1.95±0.34 1.98±0.33 2.01±0.24

4 体会

外伤后脾破裂患者术后一方面由于手术创伤导致胃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低氧损伤,使内霉素和细菌移位,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另一方面手术疼痛会引起肠麻痹和胃肠道反射性抑制,使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延迟恢复肠道功能,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排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中医学认为,胃肠功能紊乱为脾失健运、升降失常、脾虚气滞引起。临床治疗应以理气健脾、疏通胃肠气机为主。本次穴位敷贴选取枳壳、槟榔、厚朴、香附等药,具有行气除满、消积除痞等功效;外敷穴位中,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功效理气止痛、清利湿热、活血散瘀,神阙穴内连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奇经八脉,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主要穴位,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三穴合用,能够发挥调理脾胃、畅通腑气、调理百病的功效[2]。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蠕动强有力而规律,并能提升多种胃蛋白酶的功能,促进消化;上巨虚穴能够调和肠胃、疏经调气,内关穴能够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平冲降逆,公孙穴能调气机、理升降、扶脾胃、理下焦,多穴合用于胃肠道蠕动障碍患者,能够兴奋低张力、运动迟缓的肠道,抑制高张力、运动亢进的肠道,具有调理气机、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3]。

猜你喜欢

恶心胃肠功能胃肠道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The selection rules of acupoints and meridians of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 data mining-based literature study
题出的太恶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