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2021-04-22李雪黎昌友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

李雪 黎昌友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更是举足轻重。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写作兴趣不高、不主动积累素材和不重视作文修改,教师教学重考试轻兴趣、重技能轻情感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效率,教师应根據学校的实际情况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留心阅读观察,主动积累写作素材;借助自然环境,开展情境教学;根据学生生活,创新写作题材;根据学生兴趣,开展随堂练习;重视习作修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词】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6-0252-03

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习作教学分为三段,其中小学一、二年级的低段称为写话,三到六年级的中高段称为习作,并对每一阶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小学中段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中间阶段,学生由“写话”向“习作”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这一学段是习作教学的重要时期,大多数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就是在这个时候培养的。相比城市的学生而言,乡村的学生学习环境较为艰苦,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当前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贡市W村小学位于富顺县某镇的乡村,学校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233名学生。学生多为本村留守儿童,教师数量少,一个教师教多门学科,学校四面是农田、土地,距离镇上有6公里左右的路程,是一所颇具代表性的乡村小学。本研究以自贡市W村小学(以下简称“该校”)三、四年级的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发现,乡村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层面的问题

1.学生写作兴趣不高

笔者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对于“你是否喜欢写作?”这一问题,该校三年级和四年级共83个学生中,选择“非常喜欢”的仅有10人,选择“喜

欢”的有21人,选择“不怎么喜欢”的有38人,选择

“不喜欢”的有12人。从占比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喜欢写作,缺乏写作动力。

通过进一步调查该校那些不喜欢写作的中段学生,发现其中“害怕写不好”的有23人,占总人数的46%;“不会写”的有13人,占26%;“对写作内容不感兴趣”的占20%;还有4名学生“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

2.不主动积累素材

从“你会积累写作素材吗?”这个问题的回收数据来看,该校中段学生有一半“不会”,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表示“老师要求就会”,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经常”或“有时”会收集写作素材。由于经济和交通的问题,乡村小学的学生获取素材的途径窄、阅读条件差,加上学生平常又不主动收集写作素材和好词好句,也就很难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内涵丰富的文章。

3.不重视修改作文

优秀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应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据对该校中段学生的调查,只有6名学生会“经常”修改自己的作文,“偶尔”会修改的学生也只有15名,两项合计仅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选择“从不”的学生有33名,占总人数的40%;还有35%的学生选择“老师要求就会”修改作文。可见,只有很少一部分乡村小学中段学生能坚持修改作文,大部分学生不重视修改作文。

(二)教师层面的问题

通过对该校中段的多位语文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发现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重考试轻兴趣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该校开设所有的课程基本上是为了考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习作教学也不例外。针对“您平时在习作教学前有主动问过学生想法吗?”这一问题,两位教师的回答都是没有,她们提到一般是书上要求写什么或考试考什么,习作教学内容就教什么。从教师的回答可以看出该校中段的习作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却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师在教学中几乎没有重视学生的想法和兴趣。

2.重技能轻情感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通常重点讲如何写作、如何谋篇布局、写作时使用什么修辞手法等,过于重视锻炼技巧而忽视情感的表达,这种情况下学生写的文章比较“空”。对“您在进行习作教学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该校中段多位语文教师表示她们在课堂上主要关注如何写和写什么的问题,对于情感的表达则是一笔带过或是需要学生自己去

体会。

二、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面对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种种问题,教师应早发现,早解决,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习作当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无论多难,只要感兴趣,学生都会迎难而上。乡村小学中段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基础本就薄弱,三年级一开始就要写作文,许多学生内心是害怕的,无从下手。

对此,教师首先应在开始教学之前了解学情,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如针对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害怕写作的问题,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字一句慢慢写作,先练好写话,然后写段,最后写作。在引导中,教师还应注意选择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让学生写出自己有切身体会的事情,慢慢建立对写作的兴趣,消除畏难心理。其次,可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中段的学生刚从写话迈入习作阶段,可用对话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想法,讨论后再下笔写,慢慢适应写作的节奏。还可把习作与游戏、绘本等相结合。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是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最好方法;绘本颜色丰富,画面形象,可帮助学生把抽象的作文主题与真实画面联接起来,搭建桥梁,帮助学生感知。62B18A33-52FB-4697-B341-C7C683626655

(二)借助自然环境,开展情境教学

李吉林自1979年就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开始了情境教学的实验,并构建了系统情境教学理论框架,建立了有效的执行系统[2]。情境教学最早是从语言片段的训练入手,然后逐步运用到习作教学当中,情境教学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泼化和小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提高[3],同时对习作教学的优化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情境教学强调师生要深入情境,感知情境,在情境中获取直接经验知识。乡村小学位于农村,贴近自然环境,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相比城市的学生来说,乡村小学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大自然、体会大自然,有着开展情境教学的天然优势。教师在设计习作课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借助村里的自然景物、环境等创设情境,或者让学生走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自然情境中学习。

乡村小学班级人数少,学生对周围环境熟悉,便于教师组织学生外出,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里开展学习。如在进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六单元“这儿真美”的习作教学时,教师就可带学生到周边的田野里、小溪边、大山周围去亲身体验、实地观察,然后写出自己所观所感的真实体验。

(三)贴近学生生活,创新写作题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作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也主张现实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认为教育不可脱离生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都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三四年级正是习作的关键阶段,这时候写作的主要目标是敢写和把事情写清楚。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习作教学中要注意将习作的内容、题材尽量与学生生活贴近,与乡村生活相联系,立意不用太高远,真实即可。该校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乡村,周边能成为写作主题和内容的素材很多,教师应让学生多挖掘生活中有趣的事件,从身边的生活写起,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文主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引导学生阅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2018年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均读书量为4.67本,而同年美国是9本,日本则为40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国民的阅读量是普遍偏少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乡村小学生因为经济、交通等条件限制,周边几乎没有图书馆,获取一些书籍不方便,阅读条件也比较有限,加上学生平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强,所以写作时素材少,无法下笔。

为帮助学生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学校现有的书籍,主动阅读,积极阅读,从中摘抄好词好句和名人名言,积累写作素材,到需要的时候,就可调动储存的素材放进文章,使文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观察是学生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习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物体等,能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增强习作内容的真实性[5]。如教师可提醒学生多观察放学回家路上的花草树木、天空、河流,父母的言语、神态等,为后面写观察日记或者描写人物积累素材。

(五)根据学生兴趣,开展随堂练习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习作教学从写话到习作,就是小溪慢慢汇聚成大海的过程,课堂上的随堂练笔是帮助学生从写话过渡到写句,再从写句过渡到写文章的最佳方式。

教师可把阅读与习作结合,在阅读教学时,发现写得优美的句子,就可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其写作能力。如朱自清的《春》里面许多关于春天景物的描写都十分细致、优美,教师讲授时就可选出一两段,细细分析,让学生结合当下季节和平时的观察进行仿写,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随堂习作练习的时候,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班上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能力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立足学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借助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稍微高一点的要求;而对基础、能力相对不那么强的学生,则可以稍微放低要求。

(六)重视习作修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鲁迅先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他认为文章的修改比文章的创作更为重要。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中段习作的要求也明确地提到了要“学习修改习作中具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但实际情况却不太理想,学生的写作与修改是分离的,写是自己写,改则是教师改。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乡村小学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观念,让学生知道文章的修改与创作同樣重要,甚至有时候修改更为重要。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重视修改,在学生习作完成后,专门拿一、两节课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修改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自主修改、同桌修改、小组修改等。同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具体修改的方法,如“增、删、改、调”等。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电子产品,帮助学生保存每一次修改的文章,形成修改的过程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其写作信心。

总之,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很多,面对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应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其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根据当地的特点和乡村独有的环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同时,习作教学的内容也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应重视作文的修改,借助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提升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10.

[3]周玉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6(3).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80.

[5]胡文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典型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4).

【作者简介】

李雪(2000~),女,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通讯作者】

黎昌友(1970~),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语言与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21年度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凉山州彝区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研究”(项目编号:TER2021-012)部分研究成果。62B18A33-52FB-4697-B341-C7C683626655

猜你喜欢

乡村小学中段习作教学
尿检时如何取中段尿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小学低中段儿童诗自主创编教学实践探微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如何提高西藏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浅谈乡村小学电教设备管理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