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期民间职业剧团的发展趋势和措施
——以浙江省为例

2021-04-21

戏剧之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剧团浙江省民间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均涌现出了大批民间职业(戏曲)剧团,这些剧团常年扎根农村,对中国戏曲的继承、发扬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浙江省民间职业剧团的现状和特点

(一)数量众多,遍布全省。

浙江是南戏故里,自古以来戏曲种类众多、土壤丰沃,戏曲演出市场范围大。目前全省民间职业剧团数量最多的是台州市,当地有民间职业剧团117 家,占全省民间职业剧团总数的19%,台州的温岭、玉环、路桥等地农村长年累月承接省内外的民间职业剧团演出,这一带的民间职业剧团也常年活跃于本地和温州、宁波、绍兴等地。此外,经济发展较好的宁波市、温州市的民间职业剧团数量多且种类丰富:绍兴市的戏曲演出传统悠久,当地的民间职业剧团也数量可观。

(二)剧种丰富,传承非遗。

浙江全省各地戏曲民间职业剧团数量已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总数的94%,全省现有的昆剧、京剧、越剧、婺剧、绍剧、甬剧、姚剧、瓯剧、和剧、湖剧、杭剧、睦剧、新昌调腔、宁海平调、台州乱弹共18 个剧种均有数量不等的民间职业剧团存在。其中越剧的民间职业剧团数量最多,共452 家,占总数的73%;其余民间职业剧团数量较多的剧种有婺剧(97 家),瓯剧(19 家),姚剧(15 家),绍剧(10 家)。民间职业剧团目前在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生存状况属于极度濒危的和剧、睦剧,这两个剧种的专业剧团已经撤销,只有民间职业剧团仍有演出活动。此外,松阳高腔、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等不少国家级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均依靠民间职业剧团维持演出、开展传承。例如,诸暨西路乱弹一直没有建立专业剧团,十里坪村的民间职业剧团是主要的传承力量,演员都是当地村民。绍兴目连戏等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都是与当地民俗活动紧密相关的,在特定时期由当地民间职业剧团自发组织演出。这些民间职业剧团的生存状况将直接影响非遗项目的生存、发展。

(三)演出活跃,服务群众。

民间职业剧团每年演出21 万多场,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总演出场次的95%;演出收入约10 亿元,占全省文艺表演团体演出总收入的90%,经营情况较好的剧团每年演出场次基本都在500 场以上,许多剧团一年实际演出都在600 场以上,大批剧团常年坚持在最基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演出,最大广度地满足了基层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实现了对国有专业演出团体的有力补位。

二、疫情导致浙江省民间职业剧团面临生存危机

(一)演出被迫取消,经济损失严重。

浙江省民间职业剧团普遍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春节至次年4 月是各地特别是南方地区民间职业剧团活跃的旺季,农村演出市场素有“金正月、银二月”的说法,春节期间各地民营剧团演出量大,演出的价位也相对较高,通常能占据全年收入的80%,之后逐渐进入演出淡季。以往农历春节等时期繁密演出的收入是剧团全年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不但要发放演员工资,还要用于购置设备、租赁房屋等。而疫情期间丽水、温州等地的民间职业剧团因为长时期不能演出,剧团在资金上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如缙云的某婺剧团,节前合同满满,甚至一个村子都是连续演出三天三夜,疫情发生以后由于连续几个月的演出都被取消,剧团因长期没有经济来源而面临严重困境。有的剧团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还要支付演员的基本工资,以及租赁房屋、设备的费用,现金流断裂风险明显加大。疫情导致整个浙江省民间职业剧团春节“旺季”的演出全面停止,无论是规模较大、已经注册为企业的民间剧团,还是个体戏曲从业者的自主办团,无一例外都面临收入严重下滑、甚至零收入的局面。

(二)人员大量流失,传承面临断裂。

目前浙江省民间职业剧团的组织形式较为多元化,其中独资的小微企业占大多数,民办非企业以及季节性活动的剧团也占较大比例,如三门县海棠平调剧团、瑞安飞云江高腔瓯剧团等家族继承式剧团,这种剧团多为家庭成员共同经营,传承某一非遗传统戏剧类项目。大多数剧团的组织形式仍是沿用传统的班社制,剧团的演员每年与班主签订合同或者有时仅是口头约定,合同期满演员即可自由流动。由于疫情原因剧团收入下滑,从业人员收入减少。随着停工时间的不断延长,一些从业人员生活日益艰难,一些艺人及学徒转行打工以求维持生活,这也直接导致一些民间职业剧团逐渐解散,一些生存、发展比较困难的非遗传统戏剧传承队伍不断瓦解,而一些原本就已极度濒危的非遗传统戏剧项目则面临“人散艺绝”的风险。

(三)受到关注不足,转型面临困难。

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出基本以各类政府采购或扶持下的“下乡演出”以及跟婚丧嫁娶、祭祀酬神等民间风俗紧密结合的演出为主,其演出收益与影视行业以及城市大剧院相比差距甚远,在演出市场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经济损失总额有限,以及主要活动于农村地区,从目前出台的相关文旅扶持政策来看,民间职业剧团因疫情受到的损失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尚未引起政府、社会的足够关注和重视。

三、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帮助民间职业剧团恢复生机

面对突如其来且长期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尝试从政府、民间职业剧团自身、承担民间职业剧团有关人才培训工作的培训基地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帮助处于疫情下的浙江民间职业剧团渡过难关。

(一)政府层面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关于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意见》》(省疫情防控〔2020〕9号),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了《关于全力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战胜疫情稳定发展的通知》、汇编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纾困复工指南(政策汇编)⑬等,但由于民间职业剧团的特殊性,这些政策落地并不是很顺利。目前来看,大量民间职业剧团及从业者受疫情冲击,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房租、社保等支出成本较大,演出设备等长期寄存面临损坏甚至损毁情况,部分从业者甚至面临因疫返贫、致贫风险。为此,建议各地文旅部门制订专门针对民间职业剧团的精准扶持方案。

1.出台劳资社保扶持政策

鼓励民间职业剧团在停工期间组织演职员参加线上职业培训,并发放一定补贴。向暂时失业的民间职业剧团演职员提供失业补贴、稳岗补贴等资金支持。因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民间职业剧团,可缓缴社会保险费。

2.推出税费减免政策

减免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民间职业剧团有关税费,允许受疫情影响的剧团延期申报纳税,对民间职业剧团进行房屋租金减免,鼓励各地文化馆(站)、非遗馆、社区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场所免费或低价为民间职业剧团提供排练场地。

3.激发演艺消费潜力

目前虽然文旅部已经出台恢复舞台演出的有关政策,但因为农村地区,观众出于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认知和恐惧心理,短期内参与文化消费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农村演出市场需要通过合理引导培育直至恢复正常。建议通过对城乡居民发放专项文化消费券、文惠卡等方式激发演艺消费潜力,振兴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出市场。

(二)民间职业剧团层面

1.民间职业剧团要尝试“传统演出+新媒体”的经营模式

多数民间职业剧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节庆演出,由于市场狭窄,导致抗风险能力较低。疫情的突然发生一方面导致剧团陷入困境,但也在倒逼剧团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此次疫情极大推动了新媒体文娱消费的发展,国内有众多国办院团已经开始试水或拓宽线上渠道,如短视频直播、“云”展播、线上课堂等,抖音、西瓜视频、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等都成为火爆的演艺新媒体应用平台。疫情倒逼民间职业剧团必须加快探索“戏曲+新媒体”的营销模式,拓展以往单一的农村演出市场。剧团经营者需要逐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思维,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逐步拓宽剧团的盈利来源。

2.民间职业剧团要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民间职业剧团的管理长期以来都以“戏”为核心,多数剧团的组成承袭解放前传统的班社制,剧团的组合是出于创排剧目和演出的需要,班主与演员之间的契约关系往往都是灵活、自愿确定,在剧团实际管理中民俗、行规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多数民间职业戏班还是延续着传统农耕社会的经营管理方式。由于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研判演出市场发展趋势和规避风险的能力都十分不足,一旦遇到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经营者难以及时做出正确反应。

民间职业剧团要融入现代演出市场就必须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现代化转型,例如参考借力电子商务行业牵头搭建全省民间职业剧团数字平台,可参考盒马鲜生等餐饮企业利用大数据开展“共享员工”的举措,鼓励在民间职业剧团内部及通过与有关文艺院团、文旅企业合作实现“共享员工”,保持民间职业剧团队伍稳定。

3.民间职业剧团要抱团取暖、形成合力对抗风险

鼓励各地区繁荣民间职业剧团自发成立组织、抱团取暖,进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就演员薪水等级、演出收入等级等核心问题进行共同约定,联合抵制合同期间内随意跳槽、破坏市场底线的恶意低价竞争,演出结束后拖延支付戏金等不良行为,促进行业整体健康、良性发展,最终形成合力,在演出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三)承担民间职业剧团有关人才培训工作的培训基地方面

1.合理调整培训安排

受疫情影响,目前大部分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出排练工作还没有正常恢复,一些地方的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员还处于居家或者兼职其他行业维持生存的状态,人员召集存在一定难度,建议相关培训安排可考虑适当延期,针对民间职业剧团人员的时间作一些必要调整。

2.提供优质的线上培训课程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于疫情期间推出的“定制式”的文化礼堂网络课程中的戏曲类课程全部由学校专业名师展示演唱和表演技巧,并详细教授一段经典剧目,让全省的万余名民间职业剧团从业人员可以“足不出户”接受最专业最实效的线上培训。此外学校的戏曲线上培训课程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不断成熟,目前院教学改革和建设重大专项项目越剧唱腔教学资源库建设已充分推进,教师团队集结了国内顶尖的越剧名师,并邀请了诸多梅花奖、金桂奖获得者授课。课程内容包括越剧戏曲语音、发声,小生、花旦、老生与老旦唱腔等。这些优质线上教学资源也为民间职业剧团后续的长期线上培训提供了坚实基础。

3.培训内容多元化

对于民间职业剧团从业者来说,目前除了提高演员戏曲表演的艺术水准,有关经营、管理人员也急需学习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现代演出行业运营理念与方式等知识,特别是目前戏曲从业者线上演出的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还存在一些意识形态、行风导向问题,亟需切实加强培训,有效引导。只有全面提升剧团管理层的素质,才能让他们以更高的视野来全面推动民间职业剧团适应现代演出市场和新媒体时代的全面转型。

注释:

①本文以下均统一简称民间职业剧团。

②据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的提供的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9 年。

③据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的提供的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9 年。

④陆遥.摸清剧种家底 传承戏曲事业[J].浙江日报,2017.05.28.

⑤据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的提供的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19 年。

⑥崔伟.民间职业剧团疫后生存发展亟待关注与扶持[J].中国戏剧.2020,(3).

⑦新新剧评.疫情之下,民间职业剧团的艰难与坚守 腾讯网https://xw.qq.com/2020.04.15

⑧崔伟.民间职业剧团疫后生存发展亟待关注与扶持[J].中国戏剧.2020,(3).

⑨以企业形式登记注册的民间职业剧团有独资、股份制、合伙企业、集体企业等多种组建形式。

⑩郑荣健.多元化经营,加强续航能力——谈谈疫情形势下传统戏曲的危机策略[J].上海艺术评论.2020,(2).

⑪浙江政务服务网http://www.zj.gov.cn/2020.02.06

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省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丽32 号建议的答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http://ct.zj.gov.cn/2020.07.16

⑬《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0 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http://ct.zj.gov.cn/2021.01.27

⑭省文旅厅九项措施指导文旅企业用好政策共渡难关[J].兰江导报.2020.02.14.

⑮省文旅厅九项措施指导文旅企业用好政策共渡难关[J].兰江导报.2020.02.14.

⑯张小卫,胡玉强,炜熠.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下曲艺演出经营实体影响调查分析[J].曲艺.2020,(5).

猜你喜欢

剧团浙江省民间
《初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