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篮球教学的问题及教学策略探讨

2021-04-21王佳鑫胡云鹏吴占朝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6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

王佳鑫 胡云鹏 吴占朝

摘要:大多小学生成长在蜜罐中,他们享受父母创造的优渥的物质生活,一些不太好的生活习惯导致其整体的身体素质不佳,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是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小学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阶段,运动的匮乏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而篮球运动既可以强化学生体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教育理念下,文章对当前小学篮球教学策略研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点教学技巧,以促进小学篮球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小学篮球教学;问题;策略

一、当前小学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场地设施不够完善。当前阶段,篮球场通常都是所有学校必须具备的基础运动场地,部分教学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在篮球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十分充足,并且还会定期购置教学活动相对应的篮球器材,从而保障相关的篮球教学活动得到广泛的开展。但是对于部分教学经费不足的学校来说,一方面在篮球场地的设置上就比较欠缺,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的篮球场地,甚至有的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标准的篮球场地,只能够在水泥地上架设篮球架进行运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运动需求。同时由于经费不足,篮球器材的购置也存在问题,在日常的篮球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一人一球,篮球数量捉襟见肘,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除此之外,很多小学在进行篮球场地的规划设计层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很多小学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距,存在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共用同一个高度的篮球架的情况,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身高、力量等条件的约束,很难做到精准投篮,不仅仅不利于学生开展相关的篮球训练,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选择不够合理。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技能,与大多数体育类别相比,小学体育更多的是以教育作为目的,以专业的身体训练作为主要途径来帮助小学生增强体能、养成健康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运动技能,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社会适应能力。由于小学生尚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初期阶段,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如果教师在选择相关的篮球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没有合理且科学地筛选与甄别,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对篮球课程内容缺乏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不利于学生提升篮球运动技巧,增强身体素质。

二、小学篮球教学的几点策略

(1)组织体育竞赛,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在新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家长都更侧重于关注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希望孩子实现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该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通过篮球教学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使得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增强能力、增加见识。对此,小学篮球教师应该积极组织篮球竞赛活动,培养同班同学在同台竞技的过程中的合作意识与核心素养,增强篮球教学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实现寓教于乐。比如,在小学篮球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篮球竞赛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运球这项篮球教学中的基础项目为例,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运球能力,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障碍运球接力”的形式来辅助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所谓的“障碍运球”其实指的就是在场地上设置一定的路障或者直接让学生站在指定的位置,然后让其他学生运球穿过这些障碍物;而“运球接力”指的则是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运球活动,时间累计最短的可以获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基础素质将其分成整体素质相近的6~8人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排定出场顺序,其他小组的学生则负责在指定地点扮演“障碍物”。运球的学生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穿越障碍物才算成功运球,下一名学生才可以出发接力运球。其中哪一个小组用时最短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而用时最长的小组则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比如擦一星期黑板等。通过开展此类的竞赛游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篮球技能,更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这也是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

(2)因材施教,组织开展分层教学。在全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到了从娃娃抓起的程度,很多小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种特长培训,其中就包括篮球、游泳等体育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尽管在同一个班级中,但是学生之间在身体素质以及相关体育技能的掌握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组织开展相关篮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关注并重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比如,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篮球训练方式,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分层教学”的方式来组织开展相关的篮球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其中包括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將其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身体素质较强、具有一定的运动天赋且对于篮球运动兴趣较为高涨的学生群体,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大训练难度和增加训练时间,以此不断激发这部分学生的身体潜能,从而帮助其掌握更加多元化的篮球运动技巧;而B层次的学生则代表大部分学生群体,那就是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水平都相对比较普通,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还是应该以基础篮球技能教学为主,在帮助学生认识篮球、学习篮球的过程中提升其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篮球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其身体素质之外,还应注重其健康品格的培养。学习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动力,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不断地创新和优化自身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在篮球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术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运动精神和思想观。

参考文献:

[1]张康,冯亚宁.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引入游戏教学模式的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29)

[2]卢自由.激励教学法在少儿篮球运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10)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