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021-04-19叶健飞

文理导航 2021年10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高中历史高中生

叶健飞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在现代素质教育观的背景下,教师应在教学中拓宽学生学习视角的宽度与广度,正视自己的定位,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教师也要努力从知识型教师转变为素养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科学、合理的安全课堂教学活动,将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课堂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素养培育工作。本文以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一课为主题,对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进行探究,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辛亥革命》

在我国教育目标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标准中,围绕着历史学科的教育工作重新定义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对课程结构、知识内容、质量考核等多个方面的巩固提出了新的建议,究其本质,是对实际教学工作的一次重新定义。核心素养教育观念是我国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主要在于通过教学实践来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注重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任务,容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艺术与精神品格,同时也将目光投入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与精神部分,并从多个方面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历史信息资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史学观思维,促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拥有更多的收获。

一、全面解析历史知识,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中关于《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标准是针对教师教学所提出的指导性文件,其中的内容有助于教师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概括地说明了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时空观素养、唯物历史素养、史料实证素养、历史解释素养、家国情怀素养。关于《辛亥革命》的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社会的意义、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民国初期的社会经济、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的形态变化、理解其变化的成因”等等。在核心素养教育观的影响下,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教育标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教学要求,并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育。具体地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学习:第一,清末中国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了解在民族危机空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各方作出的相应反应,进而理解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培育学生的时空观素养、唯物历史素养、史料实证素养;第二,武昌起义后的政治形势:了解武昌起义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清政府、立宪派和旧官僚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与行为、分析其政治形势,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第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分析辛亥革命在什么意义上获得了成功,它的伟大意义何在,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与史料实证素养;第四,辛亥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了解辛亥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感悟辛亥革命精神,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分析高中生在歷史学习中的真实学情

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之前,在初中的历史学科教学中已经接触了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内容,但对史料的分析尚不够全面,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史料教学加深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就高一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内容来看,初三所使用的人教版或部编版教材中已经包含《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史实范围包括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到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知识点主要是孙中山先生为发动革命所做出的一切准备及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的结果,并未对民国成立以后的《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表述。而高中的历史教材则在初中教材的知识内容基础上扩充了两个知识内容,分别是事件发生时的大背景,即民族矛盾的加剧;辛亥革命具有怎样的历史功绩。

二、全面整合教学内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挖掘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涵

在教材中《辛亥革命》一课的导入语中,简要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人生经历,从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来分析,这段导入语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的演讲活动,让学生以“孙中山与共和革命”为主题进行一分钟演讲活动,可以选择多个同学来浓缩这一历史事件,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教材中的内容包括从武昌起义开始到民国建立和帝制的终结,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而帝国主义列强则加速对中国资源的控制与掠夺,清政府已经无力回天,即使开展新政或是准备立宪,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历史时期,所以孙中山先生等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决定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来挽救中国。在武昌起义之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至1912年以后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之后颁布了民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布封建帝制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近代民主进程的发展,而历史学中则将其称之为“里程碑”。最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的复辟失败了,而辛亥革命也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

(二)《辛亥革命》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1.教学思路

教师应从近代中国反侵略的历史角度为教学的出发点,将《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立意基于“革命”,将“起因、过程、结果与启示”作为教学的四个框架来梳理知识,再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史实,进而达成培养学生各项历史素养的目标。

2.重点与难点

《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史实的社会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与革命的基本评价;《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难点在于革命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及共和制的历史意义。

3.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应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分别是情景教学法、史料教学法与合作探究法。在情景教学法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学习历史知识,再通过提问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入相关本土的历史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史实。在史料教学法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史料,让学生对这些史料进行掌握和研读,并以此为依据论证史实。在合作探究法的应用中,教师为学生小组布置了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问题,如“武昌起义后的政治形式”、“辛亥革命为我们留下了哪些‘遗产”等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

(三)《辛亥革命》的教学实践

1.课程导入

教师可以选择新闻材料作为课堂导入的方式,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的讲话的相关视频,之后加入课程的导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并以问题的形式收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如“清末,西方列强以武力的方式打开中国国门,民众生活在帝制和列强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列强与清政府签订条约,清政府的大量赔款最终都要从农民的赋税中得到,而中国的百姓早已苦不堪言。在那个年代,有一位伟人带领着一批有志之士结束了封建帝制,他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为什么他会被称为‘国父呢?让我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探索关于《辛亥革命》的真实历史。”这种导入形式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让学生初步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功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素养。

2.史料丰富教学内容

搭配教材中的知识教学,教师为学生列举了几条真实的文献材料,如孙中山先生在《上李鸿章书》中说:“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世兴,地能尽其力则民食足……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又在《伦敦被难记》中写:“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在孙中山的思想中曾经出现过两种救国方式,在《上李鸿章书》中体现的是年轻时候的救国思想,主张“政体内部的和平解决”;后者是中年时期主张以暴力的方式反清。在馬克思唯物主义观的认知中,“量变引起质变”,所以在当时的中国,革命才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史料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在带领学生研究课本知识时,还能够有效的扩充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需要更加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师要在教学之前确定好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引领具体的教学工作。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的进度及深度进行把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如果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完善,那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时就会显得盲目、不知所措。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可以基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标准,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将课程标准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和完善,才能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案,通过系统的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燕.高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水平层次划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朱琴羽.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余新宇.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时空观念及其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8.

[4]袁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及策略[D].温州大学,2017.

[5]耿怀存,刘伟娣.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47.

[6]邱琴凤.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01-102.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高中生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辛亥革命亲历记》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