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纤维瘤病枕颈部超大型包块手术治疗经验与教训

2021-04-19何继位徐会广库尔班李乃义刘玉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梭形皮下肿物

何继位,徐会广,库尔班,刘 宁,李乃义,陆 南,刘玉河*

(1.民丰县医院外一科,新疆和田 848500;2.解放军960医院,山东泰安 271000)

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一种可以累积三个胚层的良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作者手术治疗了1例颈枕部NF患者,术中出现大出血,现将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30多年前发现右侧枕部有一花生米大小的肿物,凸起于皮肤,逐渐长大。全身多处亦出现大小不等皮下结节,无疼痛,可见咖啡斑,青春期及妊娠期进展明显。咽喉鼻腔内未发现结节。右侧枕部肿物增长迅速,逐渐扩展到颈部,跨越中线,基底宽大,界限不清,膨隆范围约8 cm×15 cm×15 cm大小,肿块松弛下垂遮掩颈肩部,表面凹凸不平,中心区域无毛发生长(图1a)。右枕顶部有一颅骨缺损,头皮轻度塌陷,面积约3.5 cm×3.5 cm大小。全身皮肤可见多发结节,凸起于皮肤表面,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呈圆形、梭形或分叉状,蒂粗细长短不一,无明显挤压痛,额部、颈部、腋窝、腹部可见片状暗褐色斑,全身粘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脊柱发育正常,生理弯曲存在,四肢无畸形。自幼有“哮喘”病史。祖籍山东新泰市,有本病家族史,详见三代家系遗传图谱(图1b)。无放射物、毒物接触史。月经周期正常。24岁结婚,1女、1子及配偶身体健康。诊断:(1)神经纤维瘤病Ⅰ型;(2)右侧枕颈部巨大包块。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2 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常规检查,于2018年9月18日在全麻下行头部包块切除术,将松软肿块聚拢提起收紧,以橡皮筋环扎,沿皮筋周边环形切开皮肤、皮下,电凝止血,沿皮下向四周潜行分离,见肿瘤组织松脆,烂鱼肉样,侵蚀皮下组织,血供丰富,富含血窦腔,电凝止血困难,缝扎出血点组织既离断。将带皮肿瘤组织沿颅骨表面以止血钳快速分离,分块切除。肿瘤组织无边界,沿皮缘潜行切除四周皮下深部肿瘤组织,达肿瘤边界,渗血创面充分电凝。修剪掉多余皮瓣,“Y”形缝合刀口。术中出血约1 500 ml,血压一度下降至45/1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加快输血、补液治疗;术后回监护室,引流袋内3 h引流血性液约800 ml。术区皮瓣膨隆,张力高,考虑皮下血肿。随即局麻下行右侧颈外动脉血管造影术,发现右侧枕动脉出血,先以明胶海绵栓塞枕动脉,造影显示出血停止,观察10 min再次造影发现栓塞点血管再通,出血复发,再次以外周血管弹簧圈栓塞,观察30 min,未再出血。拆除刀口部分缝线,释放皮下大量积血,约300 ml,此时血压逐渐下降测不到,随即呼吸停止。即刻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快速输血、补液。血压呼吸逐渐恢复,意识清楚并睁眼。补充诊断:失血性休克。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抢救治疗。给予美罗培南强力抗感染。给予成分输血共计4 500 ml,加强营养。按时换药,分阶段拆线,刀口愈合良好(图1c)。

3 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报告:大体标本:大块带皮肿瘤组织,皮肤面积为:10 cm×9 cm,皮下灰红色肿物,大小10 cm×7.5 cm×7 cm,切面实性、暗褐色、局部灰白色、质软。另见多块灰红色肿瘤组织,堆积大小13 cm×8 cm×4 cm,切面实性、灰红、质软。镜下见肿瘤浸润皮下组织脂肪及肌肉间,肿瘤细胞呈短梭形,两端尖细;细胞核呈梭形或波浪形扭曲状,肿瘤内可见血管窦和水肿区域(图1d)。

图1 本例患者,女,44岁 1a:颈枕部肿物外观 1b:三代家系遗传图谱 1c:术后外观 1d:术后组织病理所见(HE,×40)

4 讨论

NF主要累及外胚层组织器官,如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眼球和皮肤等,是常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之一。此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多在5~30岁,发病率约为1/3 500,其中约50%患者有遗传学证据,另外50%为基因突变。本例患者三代16人中,共7人发病。

大体病理多表现为多形性分叶状结节,切面呈灰白色或灰红色,质较软,无明显包膜,大多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肿瘤组织沿着皮下脂肪间隙呈浸润性生长。镜下可观察到成纤维细胞和Schwann细胞增生,神经结缔组织增生,神经干明显粗大,细胞核呈纺锤形或梭形,细胞无栅栏状排列结构,往往有多根神经受累,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局部皮肤可见色素沉着[1]。肿瘤可发生于颅腔内外,颅底、咽旁、咽喉部、鼻腔及鼻窦均是好发部位,亦可发生于胸腔、纵膈、腹腔。本病在病理上分为两种类型,Ⅰ型(NF1)主要累及外周神经系统,Ⅱ型(NF2)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Ⅰ型又分为多发结节型、丛状型和弥漫型三种,典型特征是皮肤表面褐色咖啡斑和沿着神经走行分布的瘤样结节;Ⅱ型几乎不出现皮肤病变,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长部位,肿瘤挤压脑、脊髓或神经根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5%~10%的神经纤维瘤病会发生恶性变,预后差,死亡率高。Ⅰ型以多发结节型居多,超声学表现为沿神经走向分布、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呈类圆形、分叶状或梭形,结节一端或两端与神经干相连;其次丛状型也较多,声像表现为沿神经干长轴蔓延生长的低或等回声结节,呈螺旋状增粗扭曲;弥漫型的较少,易误诊,特征性声像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增厚,伴有弥漫性高回声背景中穿行条索状低回声肿物[2~4]。

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组织病理学特点是肿瘤无包膜,组织脆性较大,瘤组织内往往充满大量大小不等的血管窦及疏松的蜂窝状组织,且窦腔壁薄,伸展性较差,故术中出血较难控制,常规手段止血效果往往较差。电动止血装置LigaSureTM(闭合血管直径≤7 mm)能借助高频电能,对组织施加精确的压力,使得血管壁熔合,效果优于超声刀(闭合血管直径≤4 mm)和双极电凝(闭合血管直径≤3 mm)等以热能为基础的止血方式。但应用于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手术止血的国内外报道少见[5]。

本例患者虽表现为全身皮肤多发结节,但枕颈部形成如此超大肿块,比较罕见,由于肿瘤负荷重,致使头部歪斜不能扶正,严重影响美观及日常生活,患者强烈要求手术。本例患者治疗中的教训:术前考虑到是体表包块,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术前过多考虑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检查不充分,没有检查头部CT/MRI,了解肿瘤质地血供;术前未行DSA检查,了解肿瘤血供并处理供血动脉;没有备足血源,在术中血压迅速降低的情况下,无法及时补足血容量,致使术中无法仔细查找出血点,造成仓促缝合头皮。第一次选择明胶海绵介入栓塞枕动脉,数分钟后闭塞的血管再通,增加了出血量。

作者的经验体会:将松弛的肿瘤组织收紧环形束扎,快速最大限度切除多余的皮肤及皮下肿瘤组织,最大限度减少肿瘤负荷,避免肿瘤组织血窦腔过多渗血;术后观察及时,发现皮下巨大血肿,果断选择造影寻找出血点,介入栓塞枕动脉近端,不但避免了创面渗血,同时阻断了残存肿瘤组织血供,使得残存肿瘤组织逐渐坏死萎缩;修剪多余头皮,呈“Y”形缝合切口,避免了切口张力过高,刀口愈合良好,外形美观。对Ⅱ型患者,适应证合适仍可行开颅手术治疗,不适合开颅者可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6]。

猜你喜欢

梭形皮下肿物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应用梭形趾腓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