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槲皮素对软骨肉瘤线粒体抑制机制的研究

2021-04-19勾旭升李华哲陈立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槲皮素激动剂肉瘤

勾旭升,李华哲,李 觅,张 睿,陈立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软骨肉瘤是来源于软骨细胞的恶性肿瘤,患病率占全部恶性骨肿瘤的16.1%[1],好发于长骨近端及四肢带骨,常见于40~70岁中老年人[2]。因其对放化疗不敏感,常需要手术切除及肢体重建[3]。但微小病灶的残留易造成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因此寻找有效抑制软骨肉瘤的药物成为骨肿瘤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槲皮素是存在于多种中药及食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表明,槲皮素能够有效抑制肝癌、乳腺癌、鼻咽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但其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4~5]。为此,本研究将槲皮素加入体外培养的软骨肉瘤细胞,观察其对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软骨肉瘤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与分组处理

软骨肉瘤细胞(SW1353)源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槲皮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动剂740Y-P购自美国MedChemExpress公司,Western检测抗体购自沈阳万类公司,其余试剂均购自上海碧云天公司。细胞复苏后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5%CO2、37℃条件下培养。待细胞铺满80%培养瓶后传代。将细胞随机分为加药组、激动剂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个样本。加药组加入200 μg/ml槲皮素;激动剂组加入200 μg/ml槲皮素及20 μmol/L 740Y-P;空白对照组仅SW1353作为空白对照。药物干预48h后对细胞各项指标进行检测。

1.2 细胞活性检测

细胞活性检测采用CCK-8试剂盒。3组细胞消化后,各取100 μl加入96孔板中,37℃孵育24 h。每孔加入CCK-8溶液10 μl,37℃孵育1 h后,酶标仪(Bio-Rad iMark,美国)测定各孔样本在450nm处的吸光值(A),以A测得值-A空白孔为各孔实际吸光值A450。并计算各样本细胞活力,细胞活力(%)=(A加药组或激动剂组-A空白孔)/(A空白对照组-A空白孔)×100%,其中A空白对照组取空白对照组6个样本的平均值。

1.3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线粒体膜电位(ΔΨm)检测采用JC-1荧光探针。调整细胞浓度为1×108/L,取0.5 ml加入0.5 ml JC-1工作液混匀。37℃孵育20 min,600g、4℃离心4 min,向沉淀中加入1 ml JC-1缓冲液(1X),再次600 g、4℃离心4 min,洗涤两次。加入1 ml JC-1缓冲液(1X)重悬,取200 μl加入96孔板中,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Hitachi F4500,日本)测量JC-1单体 (A单)和聚合体(A聚)吸光值。A单激发光490 nm,发射光530 nm;A聚激发光525 nm,发射光590 nm。以A聚/A单的比值评估ΔΨm水平。

1.4 细胞内活性氧检测

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检测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调整细胞浓度为1×108/L,取1 ml,600 g、4℃离心4 min,弃上清。根据试剂盒说明书,1 μl DCFH-DA加入1 ml DMEM/F12后重悬、混匀,37℃中孵育20 min。孵育后600 g、4℃离心4 min,弃上清,DMEM/F12培养基洗涤3次。取200 μl加入96孔板中,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值(AROS)。激发光波长488 nm,发射光波长525 nm。

1.5 p-Akt表达水平检测

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表达水平。细胞裂解后测定样本蛋白含量。煮沸后-80℃保存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半干法转膜,5%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 h。TBST洗膜后分别加入抗 Akt(1∶1 000)、p-Akt(1∶500)一抗 4℃孵育过夜。加入IgG二抗(1∶5 000)室温孵育2 h。ECL化学发光试剂盒曝光后,使用Image J 1.5b软件分析灰度值。以p-Akt/Akt比值评价p-Akt表达水平。

1.6 细胞凋亡检测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内Bax、Bcl-2表达水平。提取细胞内的总蛋白后,经电泳、转膜、封闭、洗膜后,加入抗Bax(1∶500)、Bcl-2(1∶1 000)一抗4℃孵育过夜,GAPDH(1∶2 000)作为内参。加入IgG二抗(1∶5 000)室温孵育2h。ECL曝光后,使用Image J 1.5b软件分析灰度值。以Bax/GAPDH、Bcl-2/GAPDH比值评价细胞凋亡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槲皮素对细胞活性影响

空白对照组SW1353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多呈三角形排列;加药组细胞密度减低,细胞间排列混杂,无规律;激动剂组细胞形态介于二者之间。细胞活性检测结果见表1,三组A4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药组细胞A450低于激动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激动剂组A450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空白对照组为参考计算细胞活力,加药组细胞活力低于激动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细胞活性检测结果(±s)

表1 细胞活性检测结果(±s)

images/BZ_67_1301_2566_1486_2635.pngimages/BZ_67_1486_2566_1674_2635.pngimages/BZ_67_1674_2566_1901_2635.pngimages/BZ_67_1901_2566_2129_2635.png指标A450加药组0.48±0.11激动剂组0.73±0.13空白对照组0.92±0.13 P值<0.001 0.005

2.2 槲皮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加药组 ΔΨm(0.69±0.04)低于激动剂组(1.11±0.11)及空白对照组(1.18±0.0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比较,加药组ΔΨm明显低于激动剂组(P<0.001)及空白对照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激动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

2.3 槲皮素对细胞内活性氧的影响

加药组细胞内ROS含量(0.64±0.07)高于激动剂组(0.57±0.03)及空白对照组(0.54±0.04),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组内比较,加药组ROS高于激动剂组(P=0.024)及空白对照组(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激动剂组与空白对照组ROS比较,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

2.4 槲皮素对p-Akt表达水平影响

槲皮素对p-Akt表达水平影响见图1。加药组p-Akt相对表达水平(0.57±0.04)明显低于激动剂组p-Akt(0.62±0.02) 及空白对照组 p-Akt(1.03±0.05),三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加药组表达水平低于激动剂组(P=0.016)及空白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激动剂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图1 槲皮素对Akt蛋白表达的影响

2.5 槲皮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槲皮素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见图2及表2。三组Bax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加药组Bax表达水平高于激动剂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动剂组Bax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三组Bcl-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加药组Bcl-2表达水平低于激动剂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动剂组Bcl-2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

表2 槲皮素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s)

表2 槲皮素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s)

images/BZ_68_206_3247_357_3313.pngimages/BZ_68_357_3247_552_3313.pngimages/BZ_68_552_3247_770_3313.pngimages/BZ_68_770_3247_1032_3313.png指标Bax加药组1.33±0.10激动剂组0.97±0.04空白对照组0.99±0.08 P值<0.001<0.001

图2 槲皮素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槲皮素又名槲皮黄素,多以甙的形式存在于多种植物的花、叶及果实当中[6]。槲皮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病毒、抗细胞氧化、抗肿瘤增殖等,其中抗肿瘤作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7]。国内外多种研究表明,槲皮素可通过抑制细胞信号通路,下调癌基因表达,干扰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发挥作用[8]。证实其在体外环境下能够抑制胃癌、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9]。本研究通过将槲皮素作用于软骨肉瘤细胞,证实其在体外可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降低细胞内线粒体功能,加速细胞凋亡。

线粒体是产生ROS的重要细胞器,当其代谢功能出现障碍时,细胞供能减少,线粒体内ROS、细胞色素c等物质释放进入胞浆,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10]。本研究中采用JC-1检测线粒体ΔΨm水平,由结果可见,加药组ΔΨm明显降低,说明槲皮素能够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当ΔΨm降低时,电子传递链的传递效率减慢,电子从呼吸链逸出,与线粒体内氧分子结合产生大量ROS,同时复合体V不能依靠质子回流合成ATP,出现细胞供能减少。聚集的ROS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胞浆内水进入线粒,造成线粒体肿胀破溃,ROS进入细胞内诱导凋亡的发生。Bax与Bcl-2是一对凋亡相关蛋白,Bax具有促凋亡作用,Bcl-2具有抗凋亡作用[11]。本研究加药组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说明槲皮素能够通过改变线粒体功能进而加速软骨肉瘤细胞的凋亡,进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为进一步探讨槲皮素对线粒体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分析了PI3K-Akt这一重要线粒体调节通路。PI3K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磷脂酰肌醇激酶,兼具有磷脂酰肌醇激酶和丝/苏氨酸激酶活性,当其受到上游酪氨酸激酶的信号激活后使Akt丝/苏氨酸磷酸化位点磷酸化,形成激活态的p-Akt[12]。p-Akt进一步激活下游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从而调节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由本研究结果分析槲皮素抑制了Akt磷酸化,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ΔΨm减低,ROS增多,从而启动线粒体凋亡程序。而加入Akt激动剂后,线粒体功能明显改善,ΔΨm增高,ROS减少,说明槲皮素通过抑制PI3K/Akt抑制线粒体的功能,进而诱导软骨肉瘤细胞的凋亡。然而,由于细胞通路存在交互作用,槲皮素可能存在作用于其他的靶蛋白,或通过Wnt/β-catenin、MAPK/ERK1/2等其他信号通路发挥作用[13,14],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槲皮素能够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降低软骨肉瘤细胞线粒体的生理功能,启动线粒体诱导的细胞凋亡程序,从而达到抑制软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猜你喜欢

槲皮素激动剂肉瘤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AMPK激动剂AICAR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戒断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