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历史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2021-04-18王小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王小鹏

[摘   要]顺应新课改要求,依托素质教育,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拓展,助力有效教学。借着拓展课堂的东风,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出课外拓展的若干心得和有选择地实施课内专题拓展,对于探索课堂拓展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外拓展;课内拓展;激发兴趣;助力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6-0035-02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展开,新课改的速度从慢步到小跑进入快车道。为了更好地减负提质,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学科尝试推广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拓展。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我对课堂拓展的解读为,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或其他因素,没有也无法把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魅力完全展示出来,一些在我们眼里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知识,无法进入学生的视野。在全民减负提质的要求下,进行历史课堂拓展,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和关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教学,提升实效。我惊喜地发现自己过去的一些做法与之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我的课堂拓展实践最早源于温州市历史与社会学科中考改等级的时候,由于闭卷改开卷,分数改等级,导致很多学生忽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上课不听讲或做其他学科作业等情况屡有发生。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加大学生对学科的关注,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我开始进行学科课堂拓展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国际时事热点很感兴趣,就经常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穿插诸如对美国总统竞选、普京等名人轶事的讲解,学生反响热烈。

一、课外拓展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况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见识有局限性,教师既要迎合他们的兴趣,又不能选择对他们来说太过复杂的内容,我主要是介绍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的情况(以越南、印度为主)。此外,课外拓展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要结合初一历史与社会侧重地理的特点,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加强读图方法指导,配合初一教学内容加强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知识的指导。

初二、初三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我精选国际时事热点如克里米亚事件、英国脱欧、拜登当选美国总统等开展讲座,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相关事件间的联系,事件发展、影响与当事国实力的关系。学生已经可以从复杂的国际社会背景中,了解事件背后的大国博弈。如克里米亚事件起因是俄罗斯为自身利益力挺叙利亚,损害了欧美利益招来报复,其中也有美国对造成俄欧对立形成新冷战国家战略的刻意推动。理解了现实版的落后就要挨打,还有这些事件背后体现的欧美与中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就知道中国现在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提升自身实力。这样的拓展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用历史的观点评价国际和国内时事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大局观。

二、课内拓展时,训练学生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看待历史事件

教师在拓展国际时事及相关历史知识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结合历史学科教学达到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要求,参考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标准,讲清当时的国际国内社会背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重大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明晰课堂学习需要关注的侧重点,同时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例如,我在讲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对比越南和中国的疆域图,提出问题:“当今世界的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两者的国力对比我们从疆域上就能看得很清楚,当时越南为什么有这个底气主动和中国抢地盘呢?”然后,我讲述国际社会背景并进行如下解答。

1.越南本身军事实力较强,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与美国打了十年越战,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美国这个当时的超级大国,动用百万大军,最后无奈败退,让越南无比骄傲。二战后,美国只打了两场败仗,除了抗美援朝战争输给中国,就是越战,而且越战中美军的兵力及损失都远远超过抗美援朝战争。經历了残酷的战火考验,越南自诩军队战斗力超过中国。

2.时机选得好,中国当时刚刚结束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国内政局还不稳定,经济上百废待兴,可以说国力处于最弱的时候。

3.苏联的全力支持是越南当时最重要的倚仗。越南侵占我国领土时,苏联在我国边境陈兵百万,扬言“要是中国敢打越南,就要大军进犯”。当时我们的领袖邓小平同志不畏强权,做了最坏打算,在我国北部边疆内迁百万居民,顶上大军对峙,放言“有胆你就来......”结果苏联怂了,我们也打赢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学生在课堂拓展中增长了见识,懂得了质疑,学会了分析表面事件和背后事件的联系,加强了思维训练,践行了素质教育。

三、在拓展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教师在拓展内容的选择上要符合课程要求,选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给学生的思想以良好的正面引导,不能偏激。在讲国内反日游行和砸日系车暴行事件时,我非常注意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分析这些“愤青”行为的不当之处,让学生学会理解但不支持他们的行为。还记得当我讲到“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的巨大战果时,学生眼中的兴奋和激动;分析南海问题时,美日原先的军事部署,以及在国际裁决公布后准备强行入侵南海造成既定事实的计划被我军提前部署重兵破除后,学生表现出对我国强大的自豪感。

四、尝试专题拓展,用整节课时间围绕专题设计教学

拓展知识不分课内课外,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上课时或多或少都会拓展延伸知识,但是受困于考试纲要和教学时间,教材中许多值得我们深挖内涵、对提升学生思维和能力极有帮助的内容无法深入探究,只能蜻蜓点水,学生管中窥豹,很难从中获益。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博大精深,教材上的某些内容我认为可以也很有必要进行专题拓展。

例如,在“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推恩令的教学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专题探究。教师应简要介绍教学流程,先说明社会背景,如用刘邦杀白马盟誓说清西汉诸侯分封的由来,分封诸侯导致诸侯实力强大,对中央造成威胁。呈现材料对比——汉景帝削藩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实现削弱诸侯实力的结果。请学生阅读后思考如下问题。

1.汉景帝和汉武帝为削弱诸侯实力分别采用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汉武帝的推恩令为什么没有引发诸侯反弹?请你设想诸侯在接到推恩令时的不同反应和可能结果。

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诸侯不管接受与否,都要面对实力被削弱的结果。学生认识到推恩令的绝妙之处,教师让学生评价推恩令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有没有可能出现推恩令不起作用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教师揭示:诸侯的实力极强,直接打上京师,推翻中央。任何谋略都必须在有实力的基础上,才有实行的可能,如果没有实力,再强的谋略也无力回天。教师让学生再次对比汉景帝和汉武帝的措施,说说两者之间的核心区别在哪儿?提示学生汉景帝削藩后封地利益归谁?汉武帝下推恩令后谁直接得益?最后受益的又是谁?学生明白两者措施的核心区别就是汉景帝直接把利益夺来给自己,汉武帝则是把利益让出来给别人并最终受益。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启示学生:现实中很多冲突往往都是利益之争,如果大家掌握了这一点并应用在实践中,不少争端都可以消弭于无形。我认为推恩令在中国古代权谋史中有重要影响,作为阴谋的较高境界——阳谋的典范,极具学习和探究的价值。教师对推恩令专题知识的拓展,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学识,开阔学生眼界,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提高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五、实践课堂拓展的困惑

1.教学时间的冲突。课堂拓展不管在课内课外,都会占用时间,区别是占用时间的多少而已,这也不可避免地会对日常課堂教学造成影响。拓展一两节课还好调整,但现在文件要求每学期至少拓展五个课时,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2.拓展课中,由于师生能力、学识的不对称,很容易造成学生大部分时间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师生交流互动较少,既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有段时间习惯了自己整节课“唱独角戏”的做法,希望大家注意避免。

总之,课堂内外的知识拓展,都是建立在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助力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的,是对日常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不能喧宾夺主,占据太多学习时间。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为课堂拓展的探索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    谭斯陌)

猜你喜欢

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谈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拓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关于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