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研究
——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的分析

2021-04-16

职教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指标院校

创新创业研究已然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现有发展趋势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研究主体从学生主体向以教师主体转变;研究内容从单一的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向理论与院校实际、定性与定量结合发展。如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与提升策略的二者结合研究转变;研究方法从以教育学角度为主向教育学、管理学、统计学、高等数学等多元角度研究转变。

总体而言,学术界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创新创业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李凯、周国立从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特征,并从创新创业意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三大维度(CTP 模式)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1]。王元地、陈禹选取28 个反映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绩效方面的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何丹丹、张金邦、曹佳蕾、柳春分别从OBE、大数据等视角,采取层次分析(AHP)和熵权法等方法构建了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3-6]。西方学者从创新创业胜任力的角度来描述创业能力,包括能力胜任力、心理胜任力和社会胜任力等维度。Agbim(2013)指出创新创业能力是与企业家精神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不仅是通常理解的能力,还包含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是这些要素的一种综合状态,对新创企业的绩效和成长有显著影响,可以从个体、团体和企业三个层面解析[7]。

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8]。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实质上是以评价者的自身价值为对象,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当前评价主体多集中在校级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高校学生等,评价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比如评价主体的受教育水平、价值观等。二是评价指标可操作性不强[9]。确立指标时倘若把指标全部放入评价体系,会使体系过于繁杂,不利于指标评价工作的开展。因此,评价体系执行者应考虑如何将指标制定的更加全面,同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三是支撑手段过于传统不够智能[10]。目前大多数高校仍采用打分表的方式进行评分,但这容易造成统计数据缺乏准确性以及缺乏合理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也不利于后期资料的保存等核查工作。

由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多层次多维度缺乏评价标准的现状,试图采取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构建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对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选取以及评价体系设计提供了实证研究数据,有助于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思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一、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方法选择

目前主流教师能力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法。针对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实施的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非常多,属于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性问题,与常规高职院校实施的绩效评价差距较大,仅仅采取简单的定性、定量或者常规评价手段实施,很难保证结果的全面性、真实性与客观性。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尝试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理论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结合,最终构建极具层次性的灰色评价模型,而且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分别进行高职院校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和创业能力评价指数的测度。基本的操作流程为:第一步,选取所有指标的最大值,基于此构造最优指标集合;第二步,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第三步,计算二级指标关联系数;第四步,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第五步,运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创业能力指标ECI 和创新能力指标ICI。根据指标值可以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各指标进行排序。

二、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模型构建

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的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包括“创新能力指标”(ICI,Innovation Competency Indicator)和“创业能力指标”(ECI,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y Indicator),通过数学方法进行数量转换,得到多层次灰色关联的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包括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以及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评价指数”(ICEI,Innovation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和“创业能力评价指数”(ECEI,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

(一)评价指标

基于ECI 和ICI 的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创新特质能力(Feature Competency)、创新技术能力(Technology Competency)、创业实践能力(Practice Competency)和创业社会能力(Society Competency);二级指标为一级指标的细化,共24 个二级指标。此外,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所有指标中的权重值,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加权求和的方法,可以得出高职院校教师准则层的创业能力指标ECI 和创新能力指标ICI。

(二)评价指数

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包括高职院校教师“创业能力评价指数”(ECEI,Entrepreneurship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和“创新能力评价指数”(ICEI,Innovation Competency Evaluation Index)。分别由高职院校教师创业能力指标ECI 和创新能力指标ICI 通过数学方法转换得到:

按照公式1 和公式2 计算得出高职院校教师创业能力评价指数ECEI 和创新能力评价指数ICEI。

其中,ECI0,ICI0分别表示高职院校教师的创业能力指标平均值或标准值以及创新能力平均值或标准值,ECIi,ICIi分别表示第i 位高职院校教师的创业能力指标值和创新能力指标值。最后,运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指数。

三、应用分析

(一)案例选取

GT 学院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学校内涵建设中,将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优评先、绩效考核、岗位晋升的重要指标,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培养纳入年度师资培训计划。然而,由于实务中缺乏类似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参考,使得评价方案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该校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按照表1的创新创业能力指标向10 位教师发出调查问卷,展开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分值设定规则,以5 分制进行评分,1 分为最低值,5分为最高值,3 分为平均值。为便于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分级,同时虚拟一位所有指标均达到平均值3 的教师0 参与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作为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标准线。

(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指标分析

根据10 名教师的评分情况,可以得出GT 学院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参照序列,即以同一个底层指标10 位教师得分的最高值作为最优评价值。应用多层次灰关联模型,对表1所示教师创新能力指标和创业能力指标测评结果计算二级指标层灰色关联系数。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可计算出这10 位GT 学院教师特质能力、技术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的灰关联系数,以及创业能力指标ECI 和创新能力指标ICI 的灰色关联系数。最后,根据所计算的10 位GT 学院教师创新能力指标和创业能力指标,可计算得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ECEI)和“创新能力评价指数”(ICEI)。以教师0 所计算出来的创新能力指标和创业能力指标即为计算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时所依据的标准值。以教师1 为例,计算其“创业能力评价指数”(ECEI)和“创新能力评价指数”(ICEI)。经计算,教师0 的“创业能力评价指标”(ECI0)和“创新能力评价指标”(ICI0)分别为0.391 和0.396,教师1 的创业能力指标ECI1 和创新能力指标ICI1 分别为0.536 和0.722。因此,教师1“创业能力评价指数”(ECEI1)和“创新能力评价指数”(ICEI1)的计算过程如下:

表1 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ECEI1=(ECI1-ECI0)/ECI0=(0.536-0.391)/0.391=0.370

ICEI1=(ICI1-ICI0)/ICI0=(0.722-0.396)/0.396=0.822

同理可得其他教师创新能力评价指数ICEI 和创业能力评价指数ECEI。由此,可以得到GT 学院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测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GT 学院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

由表2可以看出,GT 学院这10 位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均超过了平均水平教师0。教师10 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为0.723,排名最高,表明其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更接近所构建指标的最优水平,其中该教师创新能力超过平均水平58.2%,创业能力超过平均水平86.4%。因此针对该教师,建议一方面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创业培训,进入企业实践锻炼,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技术能力的提高。教师4 的综合评价指数最低,为0.364,其次是教师3。从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和创业能力评价指数来看,教师4 虽然综合评价指数得分最低,但是创业能力较高,达到了0.623,这表明教师4 在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而其创新能力评价指数为0.106,是10 位教师中评分最低的,这意味着该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偏科”问题。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相辅相成,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基础,而创业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运用。当创新能力提高时,相应的创业能力才有提升的内在动力。教师4 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由于教师的自然惰性、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对创业能力提高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创新能力的保持与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创新能力相对降低,由此可能会带来创业能力降低。因此,教师4 应注重对特质能力、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此外,教师3 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和创业能力评价指数均较低,表明该教师应从这两个方面全面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以达到较好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服务于学校“双高”建设。

创新创业成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因此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站在当前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研究基础上,运用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等研究方法,建立基于多层次灰色关联的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数模型,为高职院校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管理提供科学的评价模式和技术工具。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指标院校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