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建筑业融入长三角的生产效率研究

2021-04-14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建筑业安徽省规模

侯 涛

(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在国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下,安徽省着力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合作,在建筑业方面,为了不断加大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推动安徽省各地级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1-3]。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具有劳动力密集、建筑业企业资质与生产能力不符、机械使用率低、管理效率低以及不恰当的冗余投入偏多等特征。长江三角洲区域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它将对建筑业的新发展起到风向标的作用[4],因此,安徽省建筑业在融入长三角的改革创新中,各地级市应当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充分地剖析自身短板及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加强各地建筑业的发展,为安徽省构建科学有效的新建筑业贡献力量,为安徽省建筑业更好、更快地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体系中做出努力。

安徽省各地级市建筑业的良好发展关系到安徽省建筑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目前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战略际遇下,各地级市一方面要借助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填补企业关键技术的空白,以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外省建筑企业对本地企业带来的冲击[5]。本文基于DEA技术,结合《安徽统计年鉴—2019》中建筑业各地级市数据,分析对比各市建筑业生产效率情况,评价各地级市的生产效率水平并提出改进建议。

1 文献回顾

段宗志(2011)利用Malmquist方法分析安徽省全要素生产率得出处于规模递增阶段的安徽省建筑业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状,主要原因在于仅仅利用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没有带来明显的规模经济[6]。王幼松(2014)指出建筑业产业布局的优化以及建筑企业的引导性政策有助于综合效率的提高[7]。刘佳(2016)指出技术创新的提高有利于建筑业增加规模收益[8]。郑晓晓(2017)研究生产效率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加规模收益有助于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9]。在对安徽省建筑业的研究中,段宗志等(2017)在基于主成分回归研究分析中指出,安徽省建筑业从业人数和技术装备率对建筑业增长影响程度大,投入大量资本推动经济增长,但没有分析各地级市资本的投入是否过剩,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10]。

学者们在对建筑业的研究中,没有对地级地区进行详细的生产效率分析,因此,所提出的建议方案无法给予地方政府精准的参考。本文利用DEA方法精准分析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建筑业生产效率状况,对于DEA无效地区给予细化的改进建议,以提供政府政策设定的参考建议,通过改进各地级市的建筑业生产效率水平,推动和加快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1]。

2 方法介绍及指标选取

2.1 方法介绍

DEA是数据包络分析的简称,1978年由国外学者提出,经多年众多学者的拓展和完善,已成为比较主流的生产效率评价方法,其优点在于:避免了众多主观因素造成的繁复生产函数的不准确,数据包络分析(DEA)可以通过有效的多产出、多投入并利用数学规划建立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DMU),避开具体生产函数关系式的确定,也避开关系式中主观设定的权重[12-13]。本文拟采用BCC模型,以安徽省各市作为决策单元来判断生产效率是否有效。

minτ

式中:Xj,Yj分别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量;βj代表第j个决策单元的组合权重;X0,Y0分别代表被决策单元的投入量;S+,S-为产出量,分别代表产出不足和投入冗余;τ为1个产出投入决策单元的有效情况,当τ=1,S-=0,S+=0时,说明此DMU为有效决策单元,产出投入达到最优状态;当τ=1,S-≠0,S+≠0时,说明此DMU为弱有效决策单元。当τ<1时,说明此DMU为无效决策单元[14-16]。

2.2 指标选取

为了全面考虑多因素对安徽省建筑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避免因为指标选取的不合理造成分析结果的不准确,同时兼顾数据的可得性[17-19]。投入方面,在劳动力层面,建筑业期末从业人数的统计指标体现了建筑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技术层面,通过建筑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功率体现建筑业施工技术水平;在规模层面,利用建筑业企业数体现安徽建筑生产规模;在企业运营管理层面,企业管理费用直接体现了企业管理效率。产出方面,基于对生产效率的考虑,选取建筑业生产值作为生产效率研究的产出指标。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安徽省建筑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

3 实证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选取BCC模型对《安徽统计年鉴—2019》中各地级市对应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综合效率方面,亳州市、蚌埠市、滁州市、马鞍山市的综合效率值均达到1,表明这4个地级市的建筑业生产效率值均落在生产集的生产前沿面上,即处于DEA有效状态。合肥市、淮北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滁州市、马鞍山市、黄山市的建筑业纯技术效率值均达到1,表明这8个地级市的纯技术效率达到当前投入的最佳状态。其中,合肥市、淮北市、淮南市、黄山市4个地级市的规模效率小于1,说明这4个地级市的建筑业投入产出方面的变化不会带来明显的生产效率变化,四市处于弱DEA有效阶段,根据分析结果中的规模收益状态来看,淮北市、淮南市、黄山市应当扩大当地的建筑业产业规模,以提高规模经济的收益,促使规模经济与生产投入达到最优配比,以此为当地建筑业生产效率带来有效提升。合肥市建筑业规模收益处于规模递减状态,建筑业的高投入不会带来递增规模的收益,所以合肥市应当加强建筑业的高质量、高水平的生产效率改革,以促进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改进优化。

表2 安徽省16个地级市建筑业生产效率汇总

在表3建筑企业数的指标栏中,可以看出芜湖市、宣城市、池州市、安庆市四市的改进率明显高于平均改进率。考虑到本研究是基于产出不变,对于投入变量的分析模型,即此四市在建筑业企业规模数上的投入冗余率过大,企业数量上的优势没有对生产效率的改进作出显著性贡献。在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功率的指标栏中,宿州市、铜陵市、池州市的冗余率远高出平均值,说明此三市在建筑业施工现场的机械无效工作量过多,造成大量施工机械的资源浪费,此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现场管理水平的不足。同时对比管理费用指标栏中的结果,宿州市的无效管理费用投入比例远超平均值。为此,宿州市建筑业企业应当加强管理能力的学习,提高管理水平,以此来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在期末从业人数的指标栏中,可以看出宿州市、铜陵市、安庆市三市建筑业从业人员数冗余偏多,表明三市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生产效率偏低,需要建筑业企业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主观劳动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促进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结合规模收益状况,安庆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即建筑业产出量增加的比例会大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安庆市在4个指标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的冗余率均明显高于平均值。故安庆市在追求建筑业规模报酬时,无需继续高程度盲目地增加指标的投入量,应当加强对已有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对管理能力的提高,达到有效合理地运用已有投入资源,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安庆市建筑业生产效率的高质量提升。对于处在规模报酬递减的城市,选取芜湖市为例分析。从松弛变量分析中可以看出,芜湖市在建筑业企业数和期末从业人员数两方面的投入冗余偏多,因为芜湖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大规模的投入量增加不会带来高比例的产出量增加,所以芜湖市应该重点促进建筑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促进当地企业向先进企业学习,增加建筑业企业的竞争,优胜劣汰,让市场选择企业,从而达到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效果。

由4个投入指标的平均改进率柱状图(见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是目前最直接地提高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方式,然而从图中可以看出,建筑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低,无法合理有效地发挥机械设备对建筑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建筑业企业个数也是安徽省建筑业生产效率无效的8个地区重要改进的方向,需要各地级市政府放开市场,让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优胜劣汰,使得建筑业企业数达到与建筑业产值相适应的平衡态。管理费用的改进直接说明了建筑业施工现场企业管理效率水平的低劣,管理人员无法高效合理地安排施工有序地进行,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期末从业人数的平均改进率为4个投入指标中最低的一项,一方面是现有建筑业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后继的建筑工人人数的减少。

表3 纯技术效率小于1地区的投入冗余分析改进情况

图1纯技术效率小于1的地区投入指标的平均改进率

4 结 论

基于上述的研究分析,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了加快安徽建筑业快速地融入高速发展中,有如下建议:

1)继续保持合理健康的市场竞争。在健康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业企业会主动加速自身实力的提升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自身主动地提高创新生产能力,有助于安徽省建筑市场保持充盈的生机活力,企业数量会维持在与建筑业产值相适应的合理范围内。

2)鼓励和帮助建筑企业增强管理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建筑业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中,工程管理人员的效率是1把利刃,高效的管理水平将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取得较大的优势[20]。所以建筑企业应当补缺管理效率低的劣势,积极主动地学习构建科学系统的、运行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从而提高本地企业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冲击下的竞争能力。

3)保障和提高建筑工人的有效权益。建筑工人因自我维权意识的匮乏,导致建筑工人经常性地被恶意侵犯其合法利益,进而致使建筑工人的年龄断层现象严重。保障正当权益和提高薪资水平是促进建筑市场工人高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有效手段,为此,政府及公益机构应当借助互联网平台多方面地宣传与建筑工人有关的权益政策;政府应当拓宽建筑工人的维权渠道,提供高效有力的绿色服务通道;政府应当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促使企业主动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

安徽省建筑业发展把握住新时代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合作契机,应该着力于提升本地建筑企业的竞争水平,加强引导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有活力的健康发展,积极推动安徽省建筑业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业安徽省规模
成长相册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