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2021-04-13董春华

家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董春华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获得了全面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对于教育领域来说,移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使得教学方法实现了拓展,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实现了“互联网+教育”体系,是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的良好助力。本文主要围绕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论述,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有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7-0083-02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所面临的问题根据主体大致可以划分为教师与学生两大方面。对于教师来说,多存在于传统教学理念或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所致,并没有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对于“互联网+”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刻。对于互联网的教育价值了解较为浅显导致没能积极应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手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以及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也不够深入,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则很多表现为积极性不足,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只有学生积极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们大多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印象都在于难度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没意思等,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心理因素或任职因素影响导致对教师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排斥性,这也需要教师予以重点关注,帮助学生矫正不正确的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教学吸引力

实际上,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各个学科都可能出现一种认知上的转变,普遍都会感觉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看不着、用不到,即便这些知识点真真切切地与生活实际联系,但就是无法感知到。这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有关,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将教学内容向学生的实际生活牵引,让学生从生活事件中获得德育感受和法治观念,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会,远比教师的苦心教诲更容易接受,也更具影响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教学与生活联系变得更加方便,以往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讲述有关的事件资料,而现在信息流通越来越便利,互联网中到处都是有关道德法治教育的文章、故事,这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便利,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让教学质量获得了提高。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与学生相关,或学生身边的一些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点,之后再经过自身言语的修饰以及师生互动交流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促进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感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提高教学内容理解的同时,获得思想道德上的提升。如,教学“文明与家园”这一单元,教师可以紧抓“家”这个字,与学生们展开不同层次的情境互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层次上“家”的理解层次。如设计问题“你家在哪?”,情境创设为不同的区域层次,家在附近时学生会回答哪个方向、哪个建筑物周边;同城同市时学生会回答自己家在具体的地名如县、镇;同省时学生会回答自己家在某市;最后再以国际情境为题,由教师扮演一位国际友人提问时,学生则会回答自己家是中国。在这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灵活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家在某某省某市,但我的家也是中国”,再次进行引导,强调“我们都是中国人,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树立“祖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家国情怀,之后再以祖国建设为题,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经济发展、工农生产、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视频,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二)社会热点,引起学生内心共鸣

社会中每天都在发生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很多都是饱含正能量,具有正向意义的,也有很多则是违反法律遭到法律制裁的。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批评教育很难达到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效果,很多学生具有逆反心理,而社会热点对于学生来说是真实发生的,所以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正能量事件可以为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共鸣,而一些“反面教材”的运用又能对学生起到警醒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关注社会热点新闻,多将生活中的正能量事件为学生们传播,让学生在事件中感受人心的美好、世界的美好,从而引发感悟和情感上的共鸣,对学生的心理带来积极的引导效果。而在反面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择,如学生在课下经常横穿马路,不遵守行人交规,那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交通事故”案件来警醒学生,若学生出现打架等恶劣行为,也可以通过一些真实案例警示学生,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化解矛盾,保证学生能够从主观上树立法律意识。

通过网络收集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道德教育不仅可以作用于学生,也可以应用到家长身上,让家长明确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心理上有什么变化、需要重点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开展家庭教育等,将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家庭教育结合,形成家校联合的教育体系,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更多层面。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初中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小学是成长奠定基础的环节,那么初中便是种子发芽开始生长的环节,这个阶段中学生三观的建立与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通俗的理解便是对世界、人生、价值所抱有的态度与思想,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自身的三观带来冲击,甚至一些负能量的内容也可能导致学生的三观出现扭曲,形成错误三观。但初中生不管是学习还是思想行为都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只要教师能够合理引导,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氛围环境,便能让学生的三观以健康的状态发展。如,教学“和谐与梦想”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就此展开班级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一下自己的梦想,对学生所阐述的梦想予以支持鼓励,并根据学生的梦想来引导学生,也可以通过层次化的引导将学生的个人梦想联系到“中国人,中国梦”,在树立良好价值观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意识水平。

三、结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也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运用“互联网+”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及和谐的课堂环境,通过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责编 杨菲)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