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为焦虑遮望眼 家长还需持本心

2021-04-13丁发炜

家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儿子天性家长

丁发炜

据澎湃新闻报道,日前在山东济南,李女士带着五岁的儿子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考研点外站着。她说:“想让儿子体验下考场氛围,孩子大约还有16年左右就要考研了,大概还有5840天。这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吧。这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帮助。”孩子表示,自己长大了想考清华大学。网友们说,这位妈妈是不是过分焦虑了。

看完这则新闻,我笑了。我问一旁正在玩积木的同样也是五岁的小儿子:“你长大了想考清华大学吗?”小儿子仰起头,一脸认真地问我:“清华大学是干嘛的?有滑梯吗,有棒棒糖吗?”看看我家小儿子,怎么就这么幼稚呢?五岁了只知道滑滑梯和棒棒糖。人家李女士的儿子也是五岁,怎么就能说出“长大了想考清华大学”的豪言壮语呢?

没有雄心壮志的不仅是小儿子,还有我那大儿子。我问他,如果我考博你愿意陪我去考点体验下考场氛围吗?大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愿意,我可以去学校的球场打球等你啊!”

两个儿子的回答都让我好失望,让我对自己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怀疑。不过,失望之余,我想,小朋友喜欢滑滑梯、吃棒棒糖,大朋友喜欢打篮球,这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吗?两个孩子的回答没有错,虽然毫不高大上,但是一点儿也不假惺惺。这就是孩子,真实的孩子。可是我们有多少家长,硬生生让自己的焦虑淹没了孩子的天性,不仅如此,还让焦虑冲昏了理性。

莫让焦虑淹没了孩子的天性

当下中国,教育变成了令人焦虑的问题,似乎每户人家都很焦虑:孩子一出生就要考虑给他报哪些早教班,才不会让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学龄前已经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钱报了形形色色的培训班;为了孩子上所重点小学,已经举全家几代人之力早早准备了学区房;为了孩子上更好的初中,已经学孟母多次搬家,折腾得全家人精疲力竭;为了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十来岁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天天熬夜刷题,已经很久没能在晚上十二点之前上床睡觉了……

家长为什么如此焦虑?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初中,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985、211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然后就阶层跌落,一辈子生活在“底层”,生活在困顿之中。可是,焦虑真的有用吗?焦虑真的就能帮助孩子学得更好、活得更好吗?

我认为,过度的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把孩子逼上绝境。正如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教授所说,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徐凯文教授文中的这组数据并非北大的个案,全国各地因抗拒家长重压、不堪学业重负而选择轻生的的中小学生还少吗?相关的新闻还少吗?这样的新闻实在不算是什么新闻了。这样的事件似乎经常性地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家庭上演,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大家的生活依旧继续,只有发生悲剧的家庭会长久地笼罩在痛苦之中。

痛定思痛,家长不能再无动于衷、袖手旁观了。因为每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可能面对这样一种风险,那就是孩子在当前通过应试选拔的大背景下不堪重负,身心健康甚至连生命安全都面临危险的一种风险。家长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变,这个改变尚需时日,而我们的孩子天天都在长大,时不可待。所以,家长莫让焦虑淹没了孩子的天性,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绝不能以牺牲童年为代价换取孩子学业上一时的成绩。只有尊重生命,呵护天性,孩子才有长远发展。家长的过度焦虑于事无补,只会让孩子不堪重负。

莫让焦虑冲昏了家长的理性

家长要说了:“大家都在焦虑,我不焦虑就落后了。”我想说,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不要让焦虑冲昏了理性。身为家长,我们要有不盲从的智慧、不加压的定力、不怕输的勇气。

家长要有不盲从的智慧。许许多多的家长都很焦虑,我就一定要跟着焦虑吗?不,家长要有不盲从的智慧。首先想一想,焦虑到底有没有用。焦虑之下孩子就更容易成才吗?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适度的压力和紧迫感可以让人对目标更加重视,对任务更具使命感。但是压力过大则会成为负累。尤其对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家长过高的期望、过大的压力、过度的焦虑正在摧残他们。有些孩子不堪重负选择轻生,有些孩子不堪压力患上抑郁,有些孩子不堪焦虑干脆辍学……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家长不要跟风去焦虑,要理性思考一下焦虑的后果。

家长要有不加压的定力。焦慮之下,家长就不断给孩子加压。今天增加一个培训班,明天让孩子多刷几道题;今天晚上十一点睡,明天晚上就十二点睡。孩子是机器吗?即便是机器,如此长时间地超负荷使用也会出问题的。当外界对孩子不断加压,家长要有不加压的定力,更要为孩子减压。要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带孩子阅读、运动、旅行、游戏,以家庭教育弥补当下学校教育的不足,为孩子减轻心理压力,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完整的人。

家长需要有不怕输的勇气。家长又要说了:“如此减压,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我想说,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你如果真的爱孩子,就要有不怕输的勇气,就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把孩子的长远发展放在首位。不要斤斤计较于一时一事、一次考试一次排名,而要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重。今天你输得起名次,教会了孩子“生命第一”的理念,孩子明天才能赢来更加广阔的人生。

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写作十多年来,我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围绕这五个“本”字,即本质、本职、本分、本来和本然:家庭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家长的本职是什么?本分又是什么?家庭教育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什么样?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然”?

思考之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当下中国,太多的家长忘记了家庭教育的“本”,而去舍本逐末。于是让焦虑泛滥,被焦虑控制,反过来又去控制孩子。

对这五个“本”,我的回答是: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家长的本职是当好孩子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和支持者;家长的本分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家庭教育的本来面目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过正常人的生活、过一种温暖的家庭生活;坚持陪伴孩子做好吃饭、阅读、运动、谈心、旅行这五件事,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然”。要防止家庭教育“学校化”“知识化”“焦虑化”,回到家庭教育本源,要为了孩子的心灵健康、人格健全,切切实实、坚持不懈地做点事。

家庭教育不能忘了“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家长们放下焦虑,回归本心。

(责编 宋行军)

猜你喜欢

小儿子天性家长
动物学校放寒假
山鸡舞镜
家长错了
爷仨钓王八
家长请吃药Ⅱ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没收爸爸
犯错误找家长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