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指肠原发性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

2021-04-13冉卫明姚前竞翟昭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内见胰头轴位

唐 雷,冉卫明,姚前竞,翟昭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患者男,79岁,外院腹部CT发现十二指肠病变1周;既往有胃溃疡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十二指肠降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增强后局部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条状稍高密度影,部分层面紧邻胰头(图1A、1B)。MRI:十二指肠降段管壁明显不均匀增厚达2.3 cm,肠腔狭窄,T1WI呈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b=800 s/mm2)呈高信号;增强后管壁不均匀明显强化,周围脂肪间隙尚清晰,部分层面与邻近胰头分界欠清(图1C)。影像学诊断:考虑十二指肠降段肿瘤。行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降段及水平段12.0 cm×10.0 cm肿块,质硬,肠管变窄,远端肠管内见血凝块,肿块边界不清,与胰头、横结肠系膜、肠系膜上动静脉及门静脉等周围组织炎性粘连,压迫肠系膜上静脉使之向左推移。术后病理:十二指肠黏膜面隆起性肿块约8.2 cm×5.0 cm×3.6 cm,切面呈灰白实性,质硬,肠周脂肪组织内见2枚质硬结节,最大径约1.6 cm;光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内见少量脂肪细胞(图1D);免疫组织化学:Ki-67(+,约20%)、β-Catenin(+)、CK(-)、CD34(-)、CD117(-)、Dog-1(-)、SMA(-)、S-100(-)、ALK(-)、EM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示MDM2基因扩增。病理诊断:十二指肠去分化脂肪肉瘤(de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DDLPS)。

图1 十二指肠原发性DDLPS A.轴位CT平扫(箭示病灶); B.轴位CT增强(箭示胰头,箭头示病灶); C.轴位MR T1WI(箭示病灶);D.病理图(HE,×200)

讨论脂肪肉瘤(liposarcoma, LPS)是由不同分化程度和异形脂肪细胞组成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20%,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多为深部无痛性肿块。LPS常发生于腹膜后、四肢,起源于十二指肠者极其罕见。LPS分为高分化型/非典型脂肪瘤性肿瘤、黏液型、多形性及去分化型。不同类型LPS所含脂肪组织不等。对于高分化程度LPS,CT及MRI易识别其脂肪组织成分,纤维间隔有利于鉴别LPS与良性脂肪组织。DDLPS含较多软组织样、黏液样成分,脂肪组织少,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本例肿瘤分化较差,未见明显脂肪成分,术前诊断难度较大。本病应与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肉瘤及十二指肠腺癌等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K4阳性细胞弥漫分布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DM2基因扩增是诊断DDLPS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内见胰头轴位
猫抓病淋巴结炎超声造影表现1例
前纵隔未分化梭形细胞肉瘤1 例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利用OPD scan Ⅲ与传统裂隙灯法评估Toric IOL轴位的对比研究
屈光不正误诊为弱视49例视光学因素影响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宫外妊娠漏诊1例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体会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对跟骨骨折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