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而精,精而趣

2021-04-13钟满凤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严谨增值发展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比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提升的都要靠作业的途径得以提升。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途径,是学生将课堂上获取知识转化为知识技能的途径,它推动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和毅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少而精  严谨  增值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6-0009-02

过去的教学大家总以为多刷题就能让学生巩固知识技能,特别是数学,大家都会认为熟能生巧,只要多练就能考高分。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多练,就是重复做很多的练习,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业有数量而没质量。作业设计科学合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教育部出台的双减政策,要求我们老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摒弃过去的机械重复练习,设计有效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练习,我在探索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变。

一、从随意到严谨

高质量的作业建立在教师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但很多教师缺乏相应分析,布置作业比较随意,没有体现对不同学生群体、学生不同能力类型和不同思维水平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要基于实践需求,对不同学生进行合理归类,以此为依据对作业难度、数量和类型进行恰当分层,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真正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布置菜单式的自主选择作业,深受学生欢迎。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解决分段计费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例题:“王叔叔坐出租车到城里办事,3千米以内7元,超过3千米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算),里程表上显示6.3千米,王叔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是全班同学必须能解决的。转而设计逆向思考的问题:“王叔叔下车时付了16元,他最少行了多少千米?最多行多少千米?”难度加大了,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能够满足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吃的饱,基础性的问题既能检测整体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又能让中下水平的学生找到自信。作业设计决不能简单复制,机械模仿的练习只能磨灭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从判断到增值

评价是作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作业评价往往被简单地等同于作业批改,其“增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作业的评价要“准”。首先,批改学生作业要及时,否则会因为时间过长而影响对学生学习判断的准确性。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上午的作业绝不拖到下午改,下午的作业绝不拖到明天改,这样我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其次,判断学生作业的依据要全面,既重视“错题”,又关注作业中“正确”或者“精彩”回答;既基于学生某一次作业进行判断,又关注学生一段时间内多次的作业情况;既要根据学生作业进行判断,还要结合课堂内外师生交流的情况来把握。最后,判断学生作业的标准要多元,既要明确学生在知识体系上的漏洞,又要分析学生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还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态度。作业评价的挖掘要“深”。教师要基于对学生作业的判断,深入分析其根源,找到改进学生学习的“关键点”。方法上,我要求学生做错题集,我自己也做错题集,批改中,及时拍下学生的错题,以备学生去讨论和说理,也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步骤,以此明确教育教学实践改进的方向。

三、从单一到开放

数感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作业设计要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具有情境化,注重知识和技能,注重围绕一定的主题来完成,注重作业的开放性。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思维都应该是持续的、由低向高逐渐递进的,其实越开放的题目,就越能够激发数感素养。例如小数的简便计算我设计了这样一题:7.4×2.5=(   )×(   ),并把自己这样填的理由说清楚,这题的答案就是开放的,有的说看到2.5就想到4,而7.4里面有0.4,要想让2.5遇见0.4,括号里要填2.5和6,也有的同学说,2.5也喜欢1,要想让2.5遇见1,括号里填2.5和6.4,还有的同学说2.5喜欢2,所以括号里填5.4和2.5,还有同学说7.4喜欢1,让7.4喜欢1,括号里填7.4和1.5。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要重视分析和应用,更要强调评价和创造,不仅要把握一份作业不同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更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呈现。

四、从“说理”到“写理”

数学知识有很多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而概念的练习变换多端,一个知识点,可以从方面的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会让学生多做教辅,做许多重复的练习。事实只要把每个概念理解透彻了,无论什么练习,都能迎刃而解。想要牢固吃透概念,说理作业是一项很好的作业,每天晚上根据当天的知识设计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或判断题或应用题,让学生说理,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或说给同学听,说给老师听。这样学生先经历一个“说理由”的过渡,一个月后逐渐写出理由。在写理由的过程中,学生就要回忆起课堂上的知识点,并且还会描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牢固。说理作业有时还会根据学生的错题来说理,错误的解題辩着辩着就明白了。例如:下面哪道算式的答案一定是错误的:A.60÷0.5=120,B.60×1.5=40,C.60×1.5=90, D.60÷1.5=40,辩论很有意思,明白人一眼就说出道理:选B,因为60多乘比1大的数,积要比原来的数大,而这里的计比原来的数小,所以肯定是错的。概念说理,分析中加深理解。一道说理题,可以结合多个知识点来分析说理,例如五年级上册,我设计这样一道题:甲数×1.3=乙数÷1.3,甲数和乙数谁更大?在学生的反馈中得到这几种答案:乙数大,因为甲数要扩大1.3倍,乙数要缩小1.3倍后才相等,显然是把小的数扩大,把大的数缩小了,所以乙数大。答案二,甲数乘比1大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说明原数比积小,乙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小于原数,说明原数比商大,所以乙数就大。答案三,假设甲数是1,,那么1×1.3=1.3,乙数÷1.3要等于1.3,乙数就是1.69,所以乙数大。答案四: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都乘以1.3,左边是甲数×1.3×1.3=乙数,甲数要两次乘比1大的数才和乙数相等,说明甲数小,乙数大,一题用到多个概念知识,一举多得。说理让学生数量关系更清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广阔,每天一道说理题是双减政策下一项有效的作业,我认为既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数学的表达能力。

五、从枯燥到有趣

要使学生保持好奇心,提高作业质量是关键,所以要使作业的质量有所提高,必须让作业具有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喜欢学数学。教学小数乘法解决问题单元,分段计费是一些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都感到困难的一部分知识,在练习中学生思路不清晰,容易造成解题错误。分段计费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布置学生扮演的士司机、电费收银员、快递邮递员、摄影店老板等角色,体验收费的过程,这种有趣體验,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段计费的步骤,学困生都能乐在其中,取得良好效果。在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中,设计拓展练习34×14.7+3.4×85.3,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我们称两积中共同的因数为“儿子”,分别乘相同的因数称“爸爸”和“妈妈”,在这道题中“儿子”3.4被拐卖了,你能帮”爸爸妈妈”找回失散的”儿子”吗?找到了又该怎么解救?大家纷纷说出把3.4解救出来,变回3.4后,家庭中的另一个成员就要发生变化,它就变回原来自己的身份85.3,这样“爸爸妈妈14.7和85.3”就可以一起“爱儿子3.4”了,有趣的拟人化描述,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他们不会惧怕有思维难度的练习,能结合有趣的情境化解深奥难理解的知识。

六、从课本到生活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既能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小数乘除法计算单元我设计这样一题:请你选择到下面四个超市买糖,你愿意去哪个超市买糖更便宜?A.50g4.5元,B.200g17元,C.300g22元,D.1000g80元,学生也是各有自己的意见:四个超市提供的价格,因为数量不统一,所以价格上是不能直接比较哪个超市更便宜的,达成数量必须统一才能比价格的一致意见后,有的同学认为算出每个超市1g糖的价钱就知道去哪家买合算了,有的同学算出每个超市50g的价钱,有的同学算1000g价钱,这几种都必须用笔算,最简单一种方法就是按100g来算,分别对应的是9元,8.5元,7元多一点,8元,所以选C超市最便宜。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七、结语

在“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好了,学生就真正提质增效了。双减只是手段和途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去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一直在路上,学习时时刻刻在进行,让“双减”政策在教学路上开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凡事用最简单、最省钱、最省时、最省力的方法收获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兴坤.例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作业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8(9).

[2]任淑瑜.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J].新时代教育(学生版),2017(26).

作者简介:

钟满凤(1968年-),女,汉族,福建永安人,本科学历,小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研究和教学。

猜你喜欢

严谨增值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二维码在物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增值运作
读《工匠精神》,浅谈现代学徒制
中学语文呼唤严、实、新的生本课堂
善用探究性学习促使数学课堂增值研究
从“添附”论知识产权的归属
浅谈信息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