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2021-04-13魏雅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机电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点。本文简要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分析了当前对设备安装与维修專业人才的需求,简要概述了“工厂系统、模拟生产、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并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希望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机电  设备安装与维修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152-02

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对企业技术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中,传统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各职业院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机电设备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发展中需要大量的机电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企业机电设备的操作、维修以及检测中来。我国要实现世界制造业工厂的地位,就需要培养大量的机电领域的设备安装以及维修专业人员的支持。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的需求与日俱增,不仅新兴的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以及高新技术工业需要机电设备和管理的维修人才,传统工业产业的自动化转型以及信息化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维修和管理人才,这对提高我国整体的制造业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的电器自动化设备的不断升级、更新以及操作过程的不断复杂化,使得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也使得机电设备的安装、保养和维修管理工作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对各企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人员的调查发现,企业机电设备相关的人才,无论在人员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市场上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人员的需求。

2.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2.1 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高新的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传统的产业之中,传统产业的变革也势在必行。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修也是在产业转型和变革中的一项新的领域。当前机电设备的功能,除了在精度、动力以及速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其发展方向也逐渐向自动化、柔性化以及智能化过渡。从传统的机电设备来看,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机械手等都是对机械类、电子类以及电脑类的一个融合,因此,对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维修的要求也更高,对机电设备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

2.2 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修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近几年无论在水利行业、航空航天行业还是其他的企事业单位,机电设备已经成为了生产和工作运行的主力。随着我国制造业产业的不断升级与发展以及我国世界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确立,如何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内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转型,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管理人才来担此重任。

3.当前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培养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跟不上企业的生产需要。当前科技发展非常迅速,特别在机电设备的利用上日新月异,学校并不是一线的生产基地,很多教师也没有一线的操作经验,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工厂”作为一线设备的使用场所,具有最先进的机电设备的安装和维修的实践经验。

当前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缺乏仿真的教学场所以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一体化教材。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4.1 走出去请进来,深入企业调研,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落实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方案需要,学校需要进企业进行更为深入的调研,成立专门的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培养小组,以学科组长作为带头人,以骨干教师以及双师教师作为成员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组[3-4]。研究表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只注重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大量的模拟仿真训练,因此学校需要在实训环境的设置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除了仿真训练,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和创设企业实习和观摩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对工作环境有一个更为全面真实的认识。学校要根据机电产品的设计、编程、调试、管理、维护为主线,进行系统性的规划,通过结构工厂系统的核心技术,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4.2 狠抓实践教学环节,大胆尝试以核心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改革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需要大量技术人才的支持,不仅需要提高当前一线职工的技术能力,还需要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技能。当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人才,强调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课程标准。为了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不断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岗位操作能力。例如在《典型电子产品制作与调试》的课程教学中,淘汰了过去验证性的实验,新增了检测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并精选了一些典型的课程实训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实践技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一切都要以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为目的,充分体现现代职业化教育中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特点,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在实施教学的阶段,可以从培养“教、学、做”一体化开始入手。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着项目和典型工作任务来完成整个教学的过程,从而达到为企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目的。

4.3 建立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成功应用,给深化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学院的精品专业网和精品课程网,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学院在精品专业网中,可以设置专业的建设措施、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的教学队伍等一些栏目,供师生随时查阅。“微课”的开发也是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微课”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因其短小精悍的特征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另外,微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且比较有针对性,一堂“微课”的时间在5~10分钟左右。对于一些重难点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多次观看“微课”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理解,直到掌握了全部的知识点。

4.4 立足校企合作,准确把握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因此,加强跟企业的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突出当前职业教育中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特点,构建校企合作、双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任务教学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将机电设备的安装、使用、养护以及维修等一系列典型的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使得学校教育能够直接对接到企业的用人标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制造业的不断进步。

4.5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课程结构原则

随着课程改革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重视和推进,学校要注重教学思想的转变,特别是对于机电安装与维修这种对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职业,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的主体,由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到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准确把握专业的定位,根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岗位的要求,分析该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对原专业技能进行结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教学的核心。

4.6 完善实践环境,细化评分标准

在培养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遵循“学做一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训的场景和过程尽量仿照真实的企业车间的工作情况,从细节上培养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学校要依托“工厂”这个大平台,将最先进的设备安装和维修的经验融入到教学中,通过实地的观摩、学习和参与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对接能力[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对实际的工厂操作流程以及工作环境等进行不断地模拟,不仅要提高学生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巧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实际的模拟中,不断熟悉安装与维修的流程,以及资产管理、绩效管理、计划与调度等一系列实际的工作内容,从而制定出优化的教学实施方案。

自编教材,将教學内容与岗位要求和技能要求进行结合,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职业性和针对性。融入企业生产关键技术和标准,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文件。在教学过程中,要编制实训工单,重视实训教学在学生成绩评分中的占比,并明确列出评分表的内容以及评分细则的标准,评价要涵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评价两个部分,尽量对学生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市场上对机电设备与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增加。但是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不能适应当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针对当前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一些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改革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市场对机电专业设备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例如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企业的平台,为学生创设更为真实的实训场景以及参与实地考查和实习的机会;通过评分标准的细化,采用任务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个细分的任务过程中,掌握机电设备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政策的优惠和倾斜等鼓励更多的人报考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从而满足市场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臧林,王成洲.CCAR-66改革背景下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河南教育(职成教),2020(Z1):22-25.

[2]何红丽,宋全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创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15):80-82+85.

[3]瞿文影.基于工匠精神的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36(10):49-52.

[4]孙佳明.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226,241.

作者简介:

魏雅文(1974年-),男,辽宁瓦房店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电气控制及电子应用技术。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机电
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高速公路机电养护模式分析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