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2021-04-13施玉杨榆昭吕宁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读图素养教师

施玉 杨榆昭 吕宁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为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依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提出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中学地理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优化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智慧教学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HB180652。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92-0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地理素养的高度凝练与总结,是地理素养的灵魂所在。但是我国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17年教育部才最终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笔者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策略优化,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新变化,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性与针对性,更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新变化下学生对知识的新需求,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1.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1.1丰富表象储备,形成地图表征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加强区域认识素养具有关键作用。而读图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在学生头脑当中建立丰富的地图表象储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训练记忆区域地图的方法主要涉及绘图法和联系法两大类。所谓绘图法,就是让学生动手绘制简易的地理区位图像,通过化繁为简,将主要的轮廓通过学生自行绘制进行呈现,制作出有个人特色的区域地图。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扩充学生头脑中的地图表象储备。所谓联系法,就是通过“以图释图”的形式进行地图表象储备的精加工。[2]一方面以特殊的图形符号来记忆某区域的轮廓,例如在记忆中国行政区划各省轮廓时,常以当地特有动物孔雀来记忆云南省轮廓,再如在记忆世界主要国家轮廓时,常以女人的靴子记忆意大利的轮廓。另一方面在已有地图的基础上,找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规律的总结。例如在对我国气候类型图的理解上来记忆我国各区域的土壤分布图。

1.2培养读图习惯,传授读图技巧

在对学生进行区域地图记忆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传授给学生读图技巧。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特征,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图。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加强对读图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地参与读图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和组织游戏活动等方式,以某区域探险寻宝为主题,学习和掌握该区域自然和人文特征为主线,以该区域不同类型的地图为关卡来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提高读图技能。在课余生活中,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地理書籍,例如《国家地理杂志》,选择性地向学生推荐关于地理的影视资源,例如电视栏目中的《寰宇视野》《走遍中国》等。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互动性。读图能力的培养除了激发学生兴趣,养成良好读图习惯以外,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会学生基本的定位方法。地理试题中的地理图表虽然形式多样,但其本质主要体现的是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不同地理图表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总结归纳读图技巧。

2.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2.1构建综合思维库,重视整体性教学

在区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整体性教学的意识,构建综合思维素材库,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思维的认知结构。综合思维素材库的构建主要从地理教材本身和多学科知识辅助地理教学两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从教材本身出发,活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体系和问题解决模型的构建,整合知识逻辑关系。对于知识体系模型的构建,教师应以某一地理概念关键词为核心,围绕该核心关键词拓展其分支。对于问题解决模型的构建,要结合学生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形成一套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解题技巧。基于此,笔者从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理做如下细化:第一步,明确区域发展背景,即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开发状况;第二步,明确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步,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从区域位置找突破口,人为原因从开发状况找突破口;第四步,制定综合整治措施。

其次,教师要借助多学科知识来辅助地理教学。借助多学科知识来辅助地理教学有以下两方面实际意义:一方面,利用多学科知识来组织地理教学过程。例如可借助语文学科常见俗语“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作为贵州地理环境的课程总结;另一方面,利用多学科知识来突破地理知识的重难点。例如可借助物理学科知识中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作用来解释风的形成,借助热胀冷缩原理来阐述热力环流过程等。这种借助多学科知识辅助地理教学的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养成综合思考的习惯。

2.2巧用GIS技术,提升要素综合认知

GIS技术是一种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能够对地理分布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分析。对于通过GIS技术的运用来提升学生的要素综合认知,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作为GIS技术的使用者,另一种是以学生作为GIS技术的使用者。

以教师作为GIS技术的使用者,通过课堂展示事先做好的素材,来增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直观性。例如教师在分析美国的农业生产分布时,首先,教师可以出示美国农业生产分布图,让学生说出美国农业生产分布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叠加美国地形分布,美国气候分布等自然要素图层,使学生透过图层叠加自主探究各个作物生长的条件,从而提升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能力。以学生作为GIS技术的使用者,通过制作专题地图的形式,来增强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可视性。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分层设色图来分析浙江省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利用GIS地理要素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建立地理要素图层,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3.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3.1拓展素材积累,丰富教学内容

近些年来,关于人地协调观的考查越来越具有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研究者的角色,不仅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案例,还要不断积累教材以外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立足教材,从多维度的角度去加强人地协调观的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从“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以及“人与地协调”等综合角度对课本中给出的案例进行深度加工。例如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例,本节知识点主要包括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条件,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方式与生态环境问题,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与开发三方面,其本质就是“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的影响”以及“人与地协调”关系的体现。因此,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人地协调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建构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一节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人地协调观。

其次,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更新人地协调观的相关素材。例如笔者通过知网查阅近年来我国关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发现我国荒漠化治理成果卓越。以毛乌素沙地治理为例,毛乌素沙地一直以来被列为我国四大沙漠之一,生态十分脆弱,荒漠化现象严重。而有关学者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近40年的荒漠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毛乌素沙地现处于荒漠化正逆向发展,荒漠化程度减缓。[3]现如今的毛乌素沙地正逐步在向毛乌素森林转化,这既是我国地理景观上的一大变化,也是我国贯彻人地协调观的一大典范。

3.2创新教学形式,强化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作为地理学当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价值观念,教师对于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方式应该以多元化为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法结合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设置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教学时:第一步,教师可以将2019年8月底巴西的森林火灾作为时事背景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巴西的森林火灾受到巨大关注。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森林的生态效益,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必要补充,以此来使学生明确“地对人的影响”;第二步,教师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呈现巴西森林的今昔对比,合作探究森林面积减少原因,以此来使学生明确“人对地的影响”;第三步,通过呈现巴西森林毁坏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从不同的社会身份出发,来认识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态度;第四步,由教师就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进一步深化学生人地协调。这种问题探究式的情境教学模式,最大特点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地协调观。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结合热点话题,以乡土地理为基础,优选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进而强化对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特殊的地理节日背景,组织学生围绕本地区的某一环境问题展开社会调查,整理收集相关文献材料,在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调查所得资料在小組中进行交流,通过协作学习加深认识,最后由教师进行活动效果的评价。例如在世界环境日前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自家小区调查垃圾分类的情况,通过向社区居民分发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小区垃圾分类状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撰写小区垃圾分类的调查报告。最后再由教师对本次垃圾分类活动调查的进行评价,揭示出设立世界环境日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4.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中学地理教学优化策略

4.1深化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加强直观感受

地理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机房中使用Google Earth软件中的搜索地位功能查询某一区域的地理信息,例如既可以组织学生查看浙江省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分布状况,也可以组织学生查看浙江省内的交通道路和房屋建筑等人文地理环境。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学习地球运动。在进行地球运动的讲解时,教师将授课地点安排在机房,组织学生使用Google Earth软件,开启太阳光照后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对晨昏线,不同时节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以及昼夜变化状况进行介绍,通过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结合大数据的互动学习和模拟学习成为当下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市面上出现了较Google Earth更加简易的软件,辅助地理教学的功能也更为突出,直接下载到手机便可使用。例如“妙懂初中地理”软件,在Google Earth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很好地结合了3D和AR技术,将地理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难点直观化,实现了地理课堂的智慧化。

4.2组织地理实践活动,加深原理理解

教师除了在课堂当中借助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首先,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内资源的利用要以地理教材中的教具制作、天文观测、模拟实验等活动为基础,借助地理实验室的设施器材来展开地理实践活动。例如通过让学生制作模拟太阳回归运动等教具,透析地理原理。并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制作的教具进行原理的讲解。其次,积极借助校外资源。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个体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天文馆和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拓展地理视野,也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与研学旅行。

参考文献:

[1]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8:48-57.

[2]李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训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闫峰,吴波.近40a毛乌素沙地荒漠化过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36(6):987-996.

作者简介:

施玉(1985年-),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曲靖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杨榆昭(1968年-),男,汉族,云南大理人,曲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中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读图素养教师
最美教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