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研究

2021-04-13李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课堂

李华

【摘要】当前初中教育的大背景为新课改,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方式、内容等作出了积极的改革,旨在推动教师培养出具有学科核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高效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些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课改  趣味课堂  地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78-02

地理是一門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应当展现出综合性的特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学校不重视地理学科、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角色转变不到位等教学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给广大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想更好地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抓住新课改的教育发展机遇,就需要对地理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着手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

在当前的初中教育体系中,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低于其他基础学科。许多初中学校在教学任务、中考考查方向等因素的影响下不重视地理课程,常常出现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的教学占用地理课程教学时间的现象,导致地理教师难以完整展现教学内容。在课时安排方面,一些学校只为地理教师安排了非常少的课时,造成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许多初中地理教师还是承担着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难以将精力完全放在地理教学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与学生进行长期的友好交流。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我国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着学生积极性较低的问题,这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都只注重成绩,不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地理成绩,习惯直接将课本上的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背诵的方式记住大量的理论知识,以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学生则将升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唯一学习目标,认为地理学科对自己的中考成绩没有较大的影响,于是就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上,最终出现了在地理课堂上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问题。

(三)学生未能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

新课改提倡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初中地理教师仍然沿用着“自己讲解、学生听讲并做笔记”的单一教学模式,习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节奏记录重点教学内容,未能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惑,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将不清楚、不理解的内容记下来,最终出现学习问题越攒越多的状况。这一现状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容易造成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的问题。

(四)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新课改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要求,对学生全面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许多初中地理教师都将教学内容集中在理论知识上,往往只设计以教室为主要场所的理论教学活动,几乎不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学习活动。这一教学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性,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只能坐在教室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难以提升实践探究能力。经过长期的学习,许多学生出现了能力不均衡的问题,能够流利地阐述大量教材上的内容,但是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却不具有必要的认识。

(五)德育教育未能渗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综合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强。但是,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表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未能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导致基于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往往只制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常常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则将教学内容集中在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上,很少突出蕴藏在地理知识中的优秀文化、精神品质、行为习惯等德育内容,这就导致地理教学难以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高效教学策略

(一)通过教学设计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针对地理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完善备课工作,优化教学设计,以此来合理地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提升地理教学课时的利用效率。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经验,提前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正式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需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找出众多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顺序进行重复考量。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教学,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比如在讲解《疆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提前制定“记住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面积”“培养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通过我国辽阔的国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的教学目标,然后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如利用2分钟的时间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图片和世界政区图,再利用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从“世界政区图”中找出0°经线、180°经线等特殊的经纬线。另外,在探究活动方面,教师可以设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的探究任务,为学生预留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派出代表总结发言。按照相同的方法,教师就可以提前设计其他的教学环节,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时节省一定的课堂时间。

(二)通过趣味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富有趣味的课堂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增强学生的乐学情绪,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当设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当运用趣味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和生活谚语结合起来,通过信息设备创设趣味性的图像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趣味地理游戏,以此来丰富趣味教学的方式方法,保持学生对地理课堂的新鲜感。

比如在讲解《地形和地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向学生展示“云贵高原梯田”“内蒙古草原”等图片,播放某些山脉的航拍视频,以此来创设图像情境,通过图像情境带领学生认识我国不同的地形地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在讲解不同地形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谚语,如通过“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的生活谚语向学生讲解昆明以东地区的高原地形特点,以此来提升教学语言的幽默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你画我猜”的趣味课堂游戏,让一名学生到讲台上画出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中的任一地形,然后和其他同学一起猜出地形名称。这样,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通过多样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通过讲解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某些地理知识,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基本的认识,而学生要想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就必须要亲身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新课改指出了教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转变课堂角色。因此,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应当提升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展示过程的重视程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课堂竞赛、辩论会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讲解《土地资源》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教学时机,提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构成特点是什么”的课堂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使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阅读课本内容、查找网络资料、记录归纳。在学生结束讨论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次展示讨论成果,如第一个小组的学生阐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主要有草地、耕地、林地,特点为土地资源总量丰富”,那么第二个小组的学生就可以进行补充式阐述,补加“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还有工矿、交通、城市用地,特点还包括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

(四)组织开展课内外的实践学习活动

初中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育具有服务于劳动实践的性质。理论教学是学生获取间接经验的途径,实践教学则是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的途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深度理解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组织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增加地理知识储备量。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课内实验和课外研学旅行两个方面着手设计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通过借助多媒体和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某些场所开展户外实践学习活动。

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结合“地质灾害——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泥石流的主要发生条件”的课堂实验,让学生通过改变土质、水量、植被覆盖率的模拟实验探究泥石流的主要影响条件。再如在讲解《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农村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当地人民交谈等方式调查当地农业种植区的地形特征、农作物类型、气候状况、作物熟制等,以此来深化学生对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认识,推动学生传承实践探究精神。另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业博物馆进行学习,为学生创造近距离观察历史上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五)在教学中渗透人地观念和家国情怀

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体现着德育教育的内容,具有培养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明确“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发掘地理学科知识中的德育素材,引导学生透过某些地理现象认识人地协调观,通过祖国和家乡的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意识,提升学生对祖国和家乡建设事业的认同感。通过渗透人地观念和家国情怀,教师有利于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发展为具有优秀素养的社会人才。

比如在讲解《水资源》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总体特点以及人们在利用水资源时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加强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产生“水资源是有限的”的认识,教导学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意识。再如在讲解《可爱的家乡——山东》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山东的地理位置、资源含量与分布等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认识和欣赏山东的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促使学生产生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新课改是对学科教学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我国的整体教育实力。初中地理教师结合新课改内容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增强教学洞察力,及时掌握新课改内容的变化,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兼顾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沈清艳.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活动”栏目的教学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25).

[2]周绍玉.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思维与智慧,2016(20).

[3]賀鱼霞,更登格西.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J].亚太教育,2016(28).

[4]黄振平.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7).

猜你喜欢

新课改课堂教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