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金融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2021-04-12王秀娟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校企金融人才

王秀娟

(吉林工业经济学校,吉林 吉林 132000)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对人才的培养加速开发,在面对国际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金融缺口明显增加,尤其缺少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金融专业人才。为了弥补这一缺口,高校金融专业应迅速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业需求的金融专业人才,使金融人才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及理论性,再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与企业共同成长,既为企业带来优秀人才,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但现如今我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处在探究阶段,本文针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金融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研究。

1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现状

随着近几年政府的政策支撑,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作出突出贡献,随着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及应用,我国的第三方交易形式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加上一些网络借贷平台、电商、网络保险、网络融资等行业的兴起,大大降低了金融成本,并且推动了经济利益,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每年都呈爆发式增长,使我国的经济金融行业处于国际顶尖水平[1]。

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虽发展迅速,但仍需庞大的专业人才进行维持,与传统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行业应拥有更新的专业技能,为了弥补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人才短缺情况,高校应对金融人才的培养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革,使金融专业学生一毕业就可胜任岗位,拥有技能,适应社会,具有创新精神。因此,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还应进一步提升,并跟上时代的步伐。

2 我国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需要拥有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应根据社会的要求及所需岗位进行专业培训,对学生之后的就业问题提供保障,也为企业带来专业、实际的应用人才。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对专业、可实践的技术人才需求较高,要求学生一毕业就可上岗,既要懂理论知识,又能动手操作。但就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看,学校设置的课程没有专门的定位,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使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目标并不明确。从金融专业上看,很多学校对数据建模、金融的政策及法律、金融的风险控制等培训不到位,使学生与现实社会脱节,不但毕业后难以胜任工作,甚至大部分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风险,这种人才培养方法与市场需求是完全分裂的,容易造成企业、人才之间的双向不利[2]。

2.2 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如今我国已有很多高校跟上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步伐,设立具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与专业,但仍有一些学校延续传统金融课程,与新时代的接轨明显有差距,使很多学生毕业后就业难、难以融入社会;并且很多学校即使设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设置的并不合理,有的只是延续了传统课程的套路,让学生学到的依旧是理论和业务经验,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培训不到位;还有一些学校设立的专业课程针对的都是管理层,对既拥有理论知识又可实践的专业人才培养过少,导致互联网金融市场出现专业实践人才供不应求、管理人员过多的局面,使人才分配不合理;有的职业高校虽然针对互联网金融专业设立了专业课,但其培养人才的能力比较落后,招收到的学员也参差不齐,致使培养的优秀人才过于稀少,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2.3 教学资源不足

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如今经济金融行业迅速发展,专业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很多学校里的专业老师较少,无法针对学生进行细致授课,难以集中学生,保证不了每位学生都可进行全面学习;还有的教师是毕业后直接从高校招聘而来,教学经验不足,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只有理论知识,没经历过企业练习,缺乏实操经验,甚至没有社会经验,无法满足“双师型”的教师职称,因此培养出的互联网金融人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有的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对学生的实操环节投入不大,使教师无法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即使开展一些实践教学,也只是利用老套的软件,或提供一些缺乏专业性的实习岗位,对学生的学习意义不大,使学生对互联网金融专业无法深入理解,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互联网金融人才,不但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就业及工作能力,而且为企业的培训带来极大麻烦[3]。

2.4 校企合作不理想

如今很多校企合作并不理想,互联网金融专业属于一门新的课程,对课程内容、授课形式与方法还有待提高,学校应根据企业的需求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规划,但很多企业对学校采取“不理会”态度,使学校无法针对市场要求来培养学生;一些学校的教育内容与企业离不开关系,如互联网金融的营销、市场推广、理财规划、风控指导等内容,只有学生去企业进行深刻体会,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但企业对待学生态度较差,在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观、体会时,企业的态度并不够热情,甚至直接将学生拒之门外,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3 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指高校根据时代的需要与企业目标,培养综合型人才并与企业联合,通过学校的授课、企业实习共同完成[4]。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的人才会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的积极性、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学校的教育目的、教育结果都显著提升,大大增加了学校的就业率,让企业拥有大量合适的人才,实现校企合作的目的[5]。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深入企业,了解工作内容,增加社会经验,对社会的更新及变革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形势,满足社会的需要。可见,校企合作可满足高校老师培养专门的人才,使学生拥有专业性、领域性、能力性的技术,从而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金融模式,如今互联网金融专业与社会紧密接轨,作为高校,更应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及实践能力,促进岗位的需要,提高互联网金融的灵活性,目前,高校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与企业之间的需求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很多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及个人素养都达不到企业要求,因此,应大力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达到企业、学校、人才三方都满意的目标。

4 完善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

4.1 确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

为了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要相吻合,学校应根据自己的位置、环境、经济等因素,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社会及企业的需求,重新确立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可加大市场调研,掌握市场所需的专业型人才类型,再请相关人员进行讨论予以探究,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同岗位及不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对人才进行专业性、发展性的培养,尽量满足市场所需,减小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的缺口。

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的金融行业有很大差别,很多学校仍然使用老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教育内容陈旧且不符合时代要求,对学生的发展存在弊端[6]。要想创新教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对互联网金融专业有充分的见解,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给学生授课的同时,尽量将企业实际内容与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联系,可通过模拟课或者实践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贴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达到企业要求目标,使教学顺应时代的变化,以多元化教学为目标,避免只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动手行为较差,不符合市场与企业的需求。

4.2 优化教师教学能力

针对学生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实践操作性较强,为了避免教师出现理论知识强于实践能力,应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多元化能力,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为教师制定职称方案:在进行教师的招聘时,要有至少3年的相关行业经验,拥有专业的技术职称,增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公司的管理者优先聘用,针对一些公司高管不想放弃本职工作,可对其进行兼职招聘,或邀请一些行业经营或企业骨干来学校举办讲座。

学校自身的教师,若有相关实践能力较少的,可为教师举办培训班,让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发展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从而培养全面的人才,也可联系企业让教师直接去企业进行工作实习,不但优化了教师的动手能力,还可让教师了解企业实情,提升社会经验,加强教师的科学探究能力,打造“双师型”资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拥有全面的了解,更加全面地指导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7]。

4.3 加强校企沟通与合作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去企业实习是最可体现人才培养的方式[8]。对学生的教育,不只存在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当中,应多进行实践探索,鼓励学生“走出去”,去社会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对接理论知识,完成学习目的,这就需要企业与学校之间相互配合。首先,学校可邀请相关企业到学校进行参与学校的改革、课本的编制、课程的情况,让企业根据自身市场需求为学校提出宝贵意见,再通过学校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其次,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在丰富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为学生的教授提供良好保障;最后,学校可与企业共同为学生打造可动手操作的实践场地,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动手实践,邀请企业有资质或有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4.4 政府干预给予一定的补偿

在校企合作中,难免会出现学校或企业的投入得不到回报的现象,可由政府出面调解,针对学校的经费少、学生不能获得足够的学习等问题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学校的教学设施齐全,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对社会的贡献有更大作用,社会的回报率更高;对于企业的投资往往得不到回报,政府也应给予企业一定补偿,避免企业出现“亏本”现象,从而终止校企合作。

5 结语

企业与学校之间,无论是结构,还是运行都存在着明显不同,学校与企业应合理利用各自优势,双方进行对接互补,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进行合作,双方应制定良好制度,相互指出不足,共同成长进步,才能对学生进行专业、高度、多元化的培养。

互联网金融的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与企业应把握市场需要,通过资源共享,以实践形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培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让学生将工作与理论相结合,实现学校的教育目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金融人才
人才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