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育人路径

2021-04-12黄孝波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创辅导员育人

黄 燕 黄孝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2021年“两会”热词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2020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强调广大教育工作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肩负着时代发展的重要使命,而高校专业教师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中坚力量,不仅在校园和课堂中传道授业,更是为大学生上好第一堂课,解答人生和成长发展中的疑惑,并将促进学生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教育工作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落实到高校教师的职责规范之中[1],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和广博的专业知识优势,为新时代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1 高校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的育人价值和意义

高校辅导员是处在思想教育最前沿、离学生最近的人,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2017年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三章“配备与选聘”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足额配备到位”,同时强调“高等学校可以从优秀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研究生中选聘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教育部也相继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提出了一些系统育人新的思想观念,强调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意义和重要性,推动专业教师兼职担任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要求,也是实施“三全育人”改革的具体方略,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课程开展注入新的有生力量。高校专业教师兼担任职辅导员,还可以很好将教师和辅导员的角色融合于一体,充分发挥在教学、科研、职称、学科背景的优势,实现教育者、研究者、辅导员三种角色[3]的有机融合,将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与学生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同时推动自己事业进步,为学校发展献力。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可以调整和优化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让辅导员队伍得到补给,加快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建设,给专职辅导员队伍带来新的活力,减少工作倦怠,改善辅导员队伍的整体面貌;在工作的带动下影响专职辅导员,不断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工作的创造力,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养,为立德树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校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的育人困局

结合广东省《关于贯彻落实全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通知精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于2018年出台《关于建立教师辅导员制度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为了建设良好的学生工作队伍,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进一步发挥教师对学生专业指导和学业帮扶的作用,要求从所在学院优秀党员教师中选拔聘用兼职辅导员,同时将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制度发布后,通过教师提出申请、二级学院审批以及上报学校备案的方式推动制度落实。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专业教师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辅导员“思想教育和学业引导”等部分的职能,但是因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与职称评定挂钩,有职称的教师积极性较高,而没有职称的教师申请人数确寥寥无几,这就出现了一些困局。

2.1 制度规范之困:工作缺乏科学规范的制度引领

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在选拔、工作内容的安排以及监督和考核上,在校级层面和各二级学院都缺乏明确规范的制度引领。首先,教师选拔为兼职辅导员的条件不明确。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优秀的界定较为模糊,没有具体的年龄、素养、专业、能力结构等方面的考量标准。学校层面上缺乏整体统筹,将教师兼职辅导员的选拔任用等工作交给二级学院执行,导致教师兼职辅导员的能力和素养参差不齐,入口没有严格把关,必将影响工作开展的质量和实施的效果。其次,教师兼职辅导员对工作职能,对学生专业指导和学业帮扶领域,对工作时间、地点和指导帮扶对象的选择没有明确的要求。一来选拔后个别教师兼职辅导员没有明确的指导对象,不了解指导的频率以及不明确岗位工作目标,光有其名而未履行岗位职责;二来个别积极主动的兼职辅导员教师忙碌工作和辅导,但因为没有重点,工作量较大影响到了教学科研工作。再次,制度执行中缺乏交流指导、监督、考核等相关制度的建立。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校级层面没有集中指导交流和管理的部门,归属于二级学院进行管理,让教师兼职辅导员们孤立工作,在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督考核指标和要求,没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使得专业教师在忙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仅仅凭借个人的热情和自觉性来开展辅导员工作,没有外部助力,这样大大影响了教师兼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2.2 平台资源之困:工作过程缺乏平台和资源共享

教师兼职辅导员,回归字面之意,其主要在于兼职,而非专职。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中,专职辅导员归属于校学工处管理,专业教师由学校教务处管理。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是相对特殊的群体,拥有双重身份,归属二级学院管理。沟通是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及时有效地沟通,可以快速传递重要信息,达成信息和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增强整个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将团队的效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经调查了解,院级部门很少建立正式的教师兼职辅导员交流平台,教师兼职辅导员之间、教师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也非常少,缺乏互助共进的沟通共享平台,因而导致获取信息渠道的单一,造成工作重复、资源浪费,没有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互进互促。此外,在高校中,不同的群体掌握和了解的资源也不尽相同,教师个人的专业和视野等因素也存在差异,因而如何互通有无,形成特色和亮点,有效利用各方资源,推动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就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2.3 能力素养之困:工作过程缺乏指导帮助

在传统的分工中,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教书”,专职辅导员负责“育人”;而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就需要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书”“育人”。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这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不仅要担当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还要具备育人的能力和素养,而这些能力和素养是需要不断积累形成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管理育人知识不足[4]、流动性强,[5]事务繁杂,极易疲怠等问题,也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存在代沟。有的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在访谈中提道:现在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远胜于老师,即使在交流谈话,都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有的老师积极做出了调整: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时期,后浪的演讲视频让他对B站有了全新的认识,意识到只有更好了解学生和学生的需求,才能不断提升上课的实效。于是在手机上默默下载了B站、抖音等大学生必装的休闲学习APP,确实也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世界,但依然觉得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探索、学习和交流。这前后老师做法的对比,说明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需要方法和艺术的。只有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掌握与学生沟通管理的艺术,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因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故要提升专业教师辅导员的育人成效,就需要先提升除专业外的沟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对教师兼职辅导员的老师开展集中培训和个性化指导,并对其工作给予相应帮助。

3 高校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育人路径探析

3.1 制度领航:制定高校兼职辅导员系列工作制度

《制度改变中国》一书中指出:制度为什么重要,从根本上说,就是它可以节省交易成本;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可以减少麻烦。如果制度是可信的,有人不按制度办,违犯了法律,是会受到惩罚的,那么人们就可以对别人如何行事有一个比较可靠的预期,与他们打交道时就会比较简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师兼职辅导员的育人成效同样需要制度规范和引领。第一,完善教师兼职辅导员的选拔机制[6]。全校统筹制定教师兼职辅导员的聘任标准,通过笔试或面试、试用期等对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准入制定标准和要求,根据二级学院的发展需要配备人员,并确定工作的周期以及退出机制和要求。第二,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教师兼职辅导员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范畴,充分发挥教师兼职辅导员的优势,如强化第一课堂的导入,将专业课与社会发展、大学生成长发展紧密结合,加强学风建设和学业指导;强化第二课堂的牵引作用,在双创背景下,结合大学生的学科竞赛、专业实习实践、专业学术成长以及考研深造等注入专业精神。第三,制定队伍沟通交流管理制度。优化教师兼职辅导员的管理、交流学习和互助的外部环境,为教师兼职辅导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第四,强化后勤保障制度,加强经费的投入和支持。学校需在聘任后,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激励教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依然抽出精力参与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平台助航:加强培训和交流,打造资源共享互助平台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和管理训诫的行为。结合党员三会一课的党内组织生活模式,搭建校级、院级教师兼职辅导员岗前素质能力工作内容等的培训,定期加强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等内容方面的培训。厚积理论知识,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开启每个月1~2次工作交流分享、教师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的实时沟通模式,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通的育人共创平台。例如,“互联网+”大赛已经开展到第六届,赛事含金量高、比赛氛围浓厚,专业教师辅导员利用专业优势和岗位优势,以比赛为抓手,通过比赛加大指导力度,提升指导“双创”竞赛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7];强化实践平台和打造第二课堂,让专业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舞台延伸到第二课堂,走出校园,强化实践技能。教师兼职辅导员与专职辅导员打好组合拳,为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注入新的能量,同时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强化教师的专业成长;并在学生实习实践、论文写作以及考研深造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3.3 成效巡航:加强考核和激励,反馈优化促发展

考核和激励可以有效发挥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的作用。为调动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加强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多维度定期考核评估,对工作绩效显著的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实施激励机制加以表彰,对工作无明显成效的教师进行约谈,并执行退出机制,配备相应的工作量,使其与教师的个人发展、工作业绩、职称评定相挂钩[8]。当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主要将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只要担任就可以参与职称评定,但对担任期间工作成效不佳,同时在年终绩效考核中,并没有呈现出教师兼职辅导员工作成效的老师,考核还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在双创背景下,二级学院以及学校在考核过程中,需要明确考核教师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教师的工作量并入年底工作绩效[7]。此外,对教师兼职辅导员有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考核要求,并加大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的奖励力度,促进双创工作的开展,日常还结合工作实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课时补贴。

4 结语

高校兼职辅导员制度的实施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提升和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平台和全新的育人路径,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占用了专业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但也为教师走进学生的世界提供了方法,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景提供了思路,为教学生活注入了活力。同时,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很好补充辅导员队伍在数量、结构、知识、专业以及能力上的不足,不断促进辅导员整体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将辅导员队伍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最后,实施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有效落实“三全育人”的改革理念,更好地发挥专业教师课堂优势和学科竞赛指导优势,在“双创”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孕育创业项目,推动大学毕业生积极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保就业、稳就业。

猜你喜欢

双创辅导员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双新双创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