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及其特征

2021-04-12王站菊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院校样本

赵 宁,王站菊

(1.山西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2.郑里马小学,河北 衡水 053000)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实践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也取得了辉煌成就。一方面,职业教育理论成果数量激增。根据中国知网数据,2020年在各类期刊发表的职业教育主题论文数量较1990年增长了30多倍。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宽,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本土研究与中外比较研究等相向繁荣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导引政策、哲学内涵、中外比较、职教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教师、校企合作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1]职业教育研究方法不断系统。随着职业教育研究逐步由经验研究向规范性研究迈进,职业教育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2]逐渐由传统的思辨方法向实证研究方法转变。此外,职业教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职业院校、普通高校等机构中聚集了一大批职业教育研究者,[3]研究者队伍的壮大,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

为了进一步揭示近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及其总体特征,特选择以2010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知网所收录的、由职业教育专业期刊所刊发的职业教育主题论文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职业教育研究者队伍、发文机构、职教成果基金资助、职教理论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等维度揭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基本现状、主要特征和发展走向,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在研究数据获取方面,首先确定样本抽样范围。根据职业教育专业期刊办刊情况,选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教育与职业》《职教通讯》《职业教育》《当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研究》所刊职业教育论文为研究样本。其次,以主题词“职业教育”为检索条件,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结果共获得64,124篇文献。在此基础上剔除无效文献,最后获得有效文献63,851篇。样本文献的历年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2010-2020年样本文献历年分布情况

二、职业教育研究队伍及其特征

第一,职业教育研究核心作者群的理论成果产出较多。根据普赖斯“平方根定律”,据此确定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其公式如下:

其中,N代表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nmax代表核心作者的最高发文量。以样本所涉作者群为例,根据公式计算所得,N=10.02,这表明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群通常是指发文量为11篇以上的作者。在职业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群中,发表论文在40篇以上的作者共计16人,该作者群共计发表论文1,356篇,占样本文献的2.1%,具体见表1。

表1 样本文献中发文量在40篇以上的核心作者

第二,从职业教育研究者间的合作情况看,近10年来,职业教育研究者间的合作形式主要以两人合作研究为主流模式。样本统计结果表明,两人合作成果数量占样本统计总数的比例最高,为30%左右,三人合作研究成果数量占比不到10%,四人合作研究成果数量占比为1.6%,四人以上合作研究成果数量占比最低,仅为1.1%。

第三,从职业教育研究队伍的年龄结构特征来看,基本呈现“橄榄型”特征。其中,75.3%的研究者介于31-60岁之间,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中坚力量。该年龄段的研究者正处于科学研究的黄金年龄阶段,其充沛的精力、丰富的科研经验以及成熟的科研能力为其产出更多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提供了保障。年龄在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作者数量占比分别为18.6%和6.1%。相比之下,年龄在31-40岁、41-50岁和51-60岁的作者则分别占作者总数的27.5%、27.7%和20.1%。

三、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

当前,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职学校和企事业机构等。其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中坚力量。依据普赖斯“平方根定律”的计算结果,样本所涉的核心发文机构界定为发文量为23篇以上的机构。其中,发表论文排名前15位的研究机构平均发文量在270篇以上,共计发文6,548篇,占样本文献的10.3%。具体见表2。

从排名前15位的研究机构中,普通高等院校占53.3%,科研院所占6.7%,职业院校占40%。由此可见,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领域,除了发挥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外,充分重视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将可以有效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产出效率。

表2 样本文献中发文量排名前15位的研究机构

四、职业教育研究的基金资助情况

近10年来,我国受基金资助的职业教育论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增长幅度明显。样本统计结果表明,资助论文在34篇以上的基金共有20种,其资助发文量占样本文献总量的8%。在排名前20的基金中,国家级基金5种,资助论文数量3,019篇。地方级基金15种,资助论文数量2,074篇。综合来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资助比例最高,占到排名前20位的资助基金比例的40%。由此可见,未来职业教育研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基金资助格局,特别是提高地方类基金在职业教育研究中的资助比例。具体见表3。

表3 样本文献中资助论文排名前10位的基金项目

五、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领域及未来趋势

近10年来,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关注的热点领域较为广泛。对样本文献的统计结果显示,位居前列的职业教育研究主题包括职业教育、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学校、我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毕业生、教学模式、专业设置、现代学徒制、农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职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现代职业教育、职业能力等。对职业教育研究主题发文量统计表明,所涉主题发文量排名前25的合计发文25,162篇,具体见表4。

表4 样本文献发文量排名前25的主要主题

根据样本文献所涉高频主题,进一步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有九大职教研究主题受到学者们的持续关注。

第一,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该研究主题受关注度最高。从研究内容上看,一方面,该研究主题涉及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发展及改革创新问题。例如,地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改革策略、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等。另一方面,该研究主题还涉及职业教育内部改革问题。例如,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等。

第二,职业院校发展研究。在宏观层面,该主题主要围绕政策制度、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变迁、职业院校所有制变革、职教和普教比例的变化趋势、社会资本的投资等方面,对中职、高职院校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微观层面,主要关注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机制及转型发展问题,职业院校在传承传统技艺、文化革新等方面的作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职业院校区域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道路等。[4]

第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针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领域中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不足,学者们通过研究国外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例如,围绕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从教育目标定位、管理模式、课程开设、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围绕校企合作问题,从校企合作的现状、影响因素、实施渠道、运作机制、治理模式、文化融合、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针对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政策制度建设、社会责任制度建设、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意识建设等基本理念。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了典型示范型、媒体传播型、项目推动型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制、投入机制、目标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第四,职业教育培训治理研究。在职业教育培训问题方面,主要涉及的主题包括:我国培训政策与制度的发展变化;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及其社会支持体系研究;职业院校教育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探索;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研究;国外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及方法的借鉴等。在职业教育治理问题方面,主要涉及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方面。从内部治理看,学者们主要从教师、管理者、职业院校自身等角度出发,明确主体权利,制定相应的职业院校章程和规章制度。从外部治理看,针对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探讨各类主体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地位、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深入探索优化的职业教育治理结构和完善的职业教育治理机制。

第五,职业教育比较及启示研究。学者们主要关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特别是针对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欧盟和日本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多。从研究内容上看,该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学位制度、培训体系、教师标准、课程设置、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职教法的修订等。同时,通过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进而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建议。

第六,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学者们从多个视角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包括专业设置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等。同时,研究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校企合作质量评价、职业院校质量评价的运行机制及完善路径等内容。此外,研究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目标以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探索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模式,重点研究了多元化评价、第三方评价、企业评价等方式;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经验,力求构建我国完善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第七,职业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影响研究。一是职业教育法治与政策研究。学者们研究了职业教育立法问题、职业教育政策和制度的演变历程,通过政治逻辑分析探究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问题,关注政治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等。二是职业教育与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学者们研究了职业教育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强调职业教育应与经济协调、联动发展。三是职业教育与文化互动影响研究。学者们从文化视角对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职业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保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强调职业院校文化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校企文化融合研究,并从国外文化传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中汲取经验。

第八,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一是学者们针对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现状,探讨了教材管理改革、教材结构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剖析了教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突出教材区域差异性、教材内容体现产业先进性、教材编写队伍专业化等建议。二是在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方面,学者们探讨了职教课程发展现状与挑战、课程创新改革、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标准建设、课程开发模式等一系列问题。立足于国外课程建设经验,积极探索体现中国特色的课程建设路径,并提出了行动体系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混合学习课程模式等思路。三是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学者们重点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实践改革、教学有效性探究、教学标准规范制定、教学能力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质量管理的建议,强调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混合教学模式等内容。

第九,职业教育教师与学生研究。在职教教师研究方面,侧重研究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成因,提出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主要包括职教师资培训、职教教师专业素质的重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教教师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等。在职教学生研究方面,主要围绕职教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来展开相关研究,具体涉及职教学生的素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创业教育、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等话题。[5]

除此之外,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还围绕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些现实问题。例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涉及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制度机制、建设瓶颈、矛盾表征、突破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围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入研究了中高职教育衔接、职普教育沟通、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职教多元化办学机制、应用型高校建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等方面的话题。积极探索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深入研究了基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基本方式问题。提倡职教文化的传承、变革与创新,提出职业教育发展应秉持现代性、系统性思维,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创新思路,不断推动职教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院校样本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规划·样本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