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

2021-04-11徐文铭蒋顺琬姜劲挺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创伤性髓内四肢

徐文铭 余 阗 蒋顺琬 姜劲挺 肖 伟

( 深圳市中医院骨科 , 广东 深圳 518000 )

骨不连是指骨折端经治疗无法自行愈合,有研究显示,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若发生骨不连情况,会伴随不同程度疼痛情况,不仅影响患者术后恢复,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随着医疗技术发展与进步,加压钢板内固定被常用于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术中需将骨折端全部显露,进行骨结构解剖重建,再进行有效固定,创伤面积大,且术中极易对病灶四周软组织血运造成破坏,不利于术后恢复[2]。基于此,此次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于临床治疗中实施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现对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7年5月-2019年6月收治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中,选取60例为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7.39±6.27)岁。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8.04±6.13)岁。2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确诊为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3];(3)神志清晰者;(4)对此研究知情且积极配合者。排除标准:(1)表达功能障碍者;(2)病理性骨折;(3)肩、肘部存在功能性障碍;(4)有精神疾病患者;(5)妊娠、哺乳期患者。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首先于术前对患者进行CT检查,确定所需接骨板长度,再对其采取麻醉措施,根据其骨折类型与特点,于骨折部位骨膜外侧处切开,将骨折处整个骨折断端暴露出,并对骨折处采取骨折复位措施,再利用接骨板对骨折近、远两端进行有效固定,最后在骨折部位用C型臀X线机进行监测,确定位置合适后,再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放置引流管后将伤口关闭。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术前对患者进行CT检测,确定交锁髓内钉准确直径与长度,然后对其采取麻醉措施,保持仰卧姿势,利用手法进行骨折复位,并利用C型臂X线机对骨折部位进行监控,确定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以后,于患侧内收10°-20°,膝关节屈曲90°以上,髋关节屈曲70°-90°,膝前中间部位切开,并钻开骨皮质扩髓,将髓内钉置入其中,髓内钉远端需置于胫骨下端髓腔中,确定踝关节处并未进入髓内钉后,再用各2枚锁定钉于髓内钉远近两端采取锁定措施,最后将手术切口进行缝合。

3 观察指标:(1)对2组患者手术总时长、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详细记录,仔细观察并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情况;(2)于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利用X线片观察其患处愈合情况,结合Johner-wruch标准进行评定,优:偶尔伴随疼痛但步态正常,无畸形、骨不连、神经血管障碍等情况;良:偶尔伴随疼痛但步态正常,无骨不连情况,但神经血管存在轻微障碍;差:仍存在骨不连、明显畸形、神经血管存在重度障碍,且有明显疼痛、跛行的情况;(3)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5 结果

5.1 2组手术情况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引流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差异对比

5.2 2组术后6个月随访愈合情况比对:随访6个月,比对2组愈合情况,观察组愈合良好率为96.67%,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6个月随访愈合情况对比(n,%)

5.3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36%,而观察组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讨 论

四肢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目前主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外固定术2种治疗手段[4]。有研究显示,90%以上四肢创伤性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后,骨折端都能自行恢复,但仍有5%-1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因局部供血不足、术后感染、再骨折、骨折端分离等并发症,导致骨不连情况发生,对患者患肢功能恢复造成严重影响[5]。因此,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治疗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患肢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分别应用于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患者治疗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中出血情况皆优于对照组。表明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固定骨折接骨板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治疗中[6]。通过对骨折处实施解剖复位,将加压与锁定结合,可最大限度保证患者骨折断端血液循环可继续进行,促进骨折部位愈合,但因创面较大,极易引发术后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患肢功能恢复[7]。带锁髓内钉固定术采取弹性固定术,具有可负重、创面小、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8]。治疗时只需通过髓腔固定,不仅不会破坏骨膜,也不会对骨折端四周肌肉组织、血管造成损伤,还能为患者骨折端给予良好稳定性,从而起到促进骨折端愈合的作用[9-10]。本研究将2组随访6个月愈合情况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良好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也远远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将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应用于四肢创伤性骨折骨不连患者治疗中,可促进骨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在实施髓内钉置入时,实施扩髓操作时,所产生碎屑具有“自体植骨”的作用,进而使骨折部位活性细胞数量增加,刺激了骨痂的形成,进而加速骨折端愈合[11-12]。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创伤小,有利于术后康复,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创伤性髓内四肢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跟踪导练(四)
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