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4-11杨璐璐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麻醉

杨璐璐

(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 辽宁 沈阳 110036 )

锁骨骨折(CF)多因暴力而起,为骨科领域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以局部肿胀、皮下淤血以及畸形、压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于畸形处可明显触膜到骨折断端,对锁骨下血管与神经造成程度不等损伤,对日常生活与工作均有严重负面影响[1]。手术是为临床所取首选方案,且因锁骨的特殊位置与解剖结构,对手术麻醉的要求较高[2]。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既往常用麻醉手法,但易因阻滞不全而致患者有明显疼痛感,不利于手术顺利开展[3]。鉴于此,我院对IBPB联合SCPB麻醉用于CF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了分析,现详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CF手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进行IBPB联合SCPB进行麻醉,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21-64岁,平均(41.4±5.9)岁,体质量为42-69kg,平均(54.8±3.6)kg。对照组患者进行SCPB麻醉,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19-63岁,平均(42.6±6.3)岁,体质量为44-72kg,平均(53.1±4.9)kg。组间基本资料比较满足均衡原则(P>0.05)。医院学术伦理委员会已批准研究实施。纳入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均确认为CF,无手术禁忌。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非外伤所致CF。

2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CF手术,术前给予0.1g的苯妥英钠与0.5mg的阿托品肌注。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使其头偏向薄枕对侧,双臂呈放松状贴于身体双侧,充分显露骨折部分,接着配置好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15ml备用,并给予心电监护与面罩吸氧,于超声引导下行麻醉阻滞。对照组患者采用SCPB进行麻醉,先以穿刺点做局麻皮丘,医生右手持穿刺针,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后,向对侧脚跟方向进针2cm左右,患者手臂上侧出现异样感,接着固定针头,之后回抽无血、无液体回流以及无空气时,可以注入配置好的混合液体,进行SCPB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IBPB联合SCPB麻醉,其方法为:对患者进行IBPB麻醉,使患者抬头,使患者露出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在其后缘可触摸到前斜方肌,在斜角肌外缘摸到中斜方肌,在两肌肉之间有一凹陷的间隙,该间隙为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再以颈6水平向后画一水平线,使其与前、中斜角肌肌间沟相交,相交点即为穿刺点,采用7号穿刺针进行穿刺,向对侧脚跟方向进针,刺入后出现异物感时停止进针,回抽无血、无液、无气时可注射配置好的混合液,完成注射后观察其麻醉情况,在无任何异常情况下进行SCPB麻醉[4]。

3 观察指标:(1)观察2组麻醉后的临床麻醉效果[5]。①优:患者术程无痛感,无需再使用麻醉剂;②良:患者略感疼痛,给予芬太尼(≤50μg)、咪达唑仑(≤2mg)静脉注射辅助后完成手术;③差:患者有明显的疼痛体验,需行芬太尼(50-100μg)、咪达唑仑(≤2mg)静脉注射辅助麻醉;④失败:患者剧烈痛感,需全身麻醉方可进行手术。(2)观察2组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麻醉药物毒性反应、气胸等;(3)比较2组辅助麻醉药物的用量。

5 结果

5.1 2组临床麻醉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评价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对比(n,%)

5.2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药物毒性反应、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相较对照组的9.76%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5.3 2组辅助麻醉药物用量比较:观察组辅助麻醉药物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用药剂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3。

表3 2组辅助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讨 论

CF通常需予以手术切开内固定复位以修复移位骨折端,促进骨骼生理功能恢复。在行手术时,因锁骨及其周围组织乃由臂丛与颈丛神经共同支配,若仅实施臂丛阻滞麻醉,则难以切断颈丛神经传导,达不到理想的麻醉效果[6]。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臂丛联合SCPB麻醉,可对所有神经传导予以切断,确保良好的麻醉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达到95.12%,明显较对照组的73.17%高。臂丛神经的组成主要为T1与C5-8,可对手术区域深层肌肉以及韧带予以支配,颈丛神经则覆盖C1-4颈神经前支,其中枕小神经、颈横神经、耳大神经以及锁骨上神经均归属于颈浅支,锁骨上2-4支神经行向外下方,所涉及的肩部、胸壁上部、颈侧壁等皮肤,可对周围皮肤的支配起主导作用[7-8]。因而,在术时疼痛感可经此迅速于神经中枢传递,导致患者痛感明显,需借助于辅助麻醉药物,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当臂丛与SCPB联合进行时,颈浅神经亦可受到阻滞,阻滞范围扩大,患者无明显痛感,无需过多麻醉药物辅助,即可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9-10]。本文结果示,观察组咪达唑仑、芬太尼用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即证实上述。此外,2组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因麻醉的实施于超声引导下进行,可明确穿刺针精准到达相应部位,麻醉准确性提高,麻醉药物进入血管或椎管的可能性减小甚至完全规避,麻醉安全性更高。本文结果与高嵩等[11]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IBPB联合SCPB麻醉在CF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麻醉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