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与应用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舞蹈群众文化

刘 玲

(来宾市群众艺术馆,广西 来宾546100)

一、引言

舞蹈在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舞蹈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舞蹈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从最初的祭祀性舞蹈,到供皇室观赏的宫廷舞蹈,抒发情感的艺术舞蹈,再到今天的群众舞蹈,舞蹈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不同阶段的舞蹈带有不同的时代烙印。如今,群众舞蹈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教科书。

二、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的重要性

(一)拓宽了舞蹈文化传播的渠道

群众舞蹈区别于专业性舞蹈,技术难度比较低,表现形式雅俗共赏,是大众文化与精神文化间的一种融合,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由于我国的舞蹈种类繁多,舞蹈风格也有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群众舞蹈也有不同的编排形式,即使是同一支舞蹈,受到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影响,其舞蹈风格必然有所差别。因此,在基层群众舞蹈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群众通过吸收时代精华,结合自身理解对舞蹈进行加工,在保持舞蹈的主体风味的同时能够丰富舞蹈的内涵,增强舞蹈的趣味性,使其形成特色优势。基层群众舞蹈跳出了传统舞蹈相对局限的艺术传播范围,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舞蹈文化的多样性,拓宽了舞蹈参与者和欣赏者的受众群体,有利于借助群众的舞蹈力量实现文化的传播,为今后其他类型舞蹈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云南省云舞叙艺术团编排的群众舞蹈作品《花腰情》为例,该舞蹈取材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的花腰彝文化,通过舞蹈表现了花腰彝的生活和劳动情景,该舞蹈民族风情浓郁,对花腰彝文化进行了有益的传承,传播了正能量,彰显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二)舞蹈具有传承群众文化的作用

我国汉族的民间舞蹈从历史到现在发展而来,具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的主要特征。但是随着地域和地区地理位置的不同,舞种类型相同也可能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会具有不同的装扮和着装风格,这就能够体现舞蹈本身独有的特色。舞蹈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吸收了历史当中重要的文化底蕴,而且能够进一步传承现代群众文化,随着演出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人民群众本身也逐渐培养了良好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在发展和创新舞蹈类型的过程当中,保持了原有的风味,这就是舞蹈对传承群众文化的作用的重要体现。

(三)强身健体,提升整体的精神面貌

学生群体通过练习舞蹈,能锻炼自己的身体,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让自己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可以缓解一定的成长烦恼和压力。上班族们利用下班时间去进行舞蹈的学习,能不断为自己注入新的能量,通常上班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压力,且在一定时间内无法得到排解,舞蹈就成为一种很好的排解压力的方式,而且不需要大面积的户外空间,简单有效,让人快速得到一种轻松感和舒适感。老年人对舞蹈项目的喜欢,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在广场舞大为盛行的年代,一些户外的广场等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场所通常被老年人占据,一定程度上没有了家庭的压力,所以更愿意通过舞蹈去结交朋友,锻炼身体,打发消遣自己的闲暇时光。有了健康的身体与积极的精神,人民群众才能够更加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进一步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四)促进群众情感交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高楼林立,群众居住在楼房中大门紧闭,减少了邻里之间的往来,不利于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在广场、公园、街道、社区等空余场地开展群众舞蹈活动,能够促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乐于在茶余饭后走出封闭式的高楼庭院,让互不熟悉的群众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共同的情趣爱好,拓展社交网络,增进邻里之间的情感。同时,群众舞蹈还能够使群众处于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中,共同追求美好的事物,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打下坚实基础。

三、群众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的应用策略

(一)舞蹈编排主题创新

群众舞蹈的编排创新首先应当着眼于舞蹈的主题选择与题材选择。考虑到群众舞蹈的主要参与对象是群众,我们应当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题材和稍高于生活的主题,通过舞蹈的形式让群众产生共鸣,随后引发一些思考,从而对舞蹈主题进行传播,通过舞蹈艺术向人民群众传达出一些社会精神。例如,我们可以将社会时事和社会的新面貌融入舞蹈编排中,紧跟时代热点,让舞蹈艺术更容易融入群众生活。在主题创新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地域性特征,融合当地的特色人文历史,以增强舞蹈的可辨识度,同时唤起当地人群的历史印象和地域归属感。无论是徽州文化,还是闽南文化,亦或是现代兴起的现代文化,都可以融入到舞蹈编排中,利用地域性的标志动作或者语言等文化内容,通过穿插、重组、镶嵌等设计手法,提高舞蹈编排主题的创新性。

(二)群众舞蹈动作设计必须与实际相符合

对于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和编导而言,想要使得群众文化舞蹈达到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那么还需要确保群众文化舞蹈的动作涉及符合实际情况。因为群众文化舞蹈与传统的舞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它不具备那些专业的舞蹈演员,而且也不需要较为专业的舞蹈技术和动作。因为它的受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而群众并不都具备专业的舞蹈技术和能力,也没有相应的舞蹈文化素养。所以在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和编排过程中需要认清不同群众的舞蹈需求,要明确他们进行群众文化舞蹈的目的和意义,以此全面考虑不同群众的舞蹈需求,从而进行相应的舞蹈动作设计,并满足他们对于舞蹈和表演的多种需要。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群众进行一定的调查分析,然后设计舞蹈动作的时候不要过于复杂和困难,适应群众的舞蹈表演即可。

(三)改革形式,创新内容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编者在开始阶段的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过程中通常会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随着群众精神文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已经不满足于该舞蹈形式,而是想要不断寻求更加符合社会大众需求的新元素。为迎合群众喜好,我们需要将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等融入其中。随着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群众开始意识到群众文化舞蹈不仅是娱乐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富有文化与内涵的艺术形式。在创作过程中从形式与内容方面入手,两者兼顾,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将一些全新的元素融入舞蹈当中来,对舞蹈内容进行丰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群众文化舞蹈在群众心中的地位,由于群众文化舞蹈所面对的群众是社会中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员,因此应当保证舞蹈具备多样化,且舞蹈有难有易,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阶级群众的要求。为了保证群众文化舞蹈受到群众的认可,我们需要不断普及群众文化舞蹈知识,帮助群众了解这一形式,并且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众文化舞蹈的学习中来,这将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更加顺利地进行。

(四)在创作作品时应当融入优秀的精神品质

艺术作品应当具有时代性特点,若艺术作品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会逐渐被淡忘,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目前,我国很多民间舞蹈被传承下来,主要是由于这些舞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舞蹈自身不断创新才能生存下来。很多经典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舞蹈的表现形式能抓住人们的审美欲望,并在舞蹈内容以及表现形式上进行理想化的创新。

如今,政府提倡民族文化传承,突出文化作品反映的时代主题。民族文化是经历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文化遗产,饱含着优秀的精神品质,比如敢于开拓、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以及敢于探索等品质。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在进行作品创作时,应当在作品中融入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从而去激发观众,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及精神素质。

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品能给观众启迪、灵魂升华的感受,在人们享受作品的过程中,能使观众享受到一种精神上的美、对生活及人生产生一种深情的关爱,在一定程度上,能积极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

(五)采纳群众审美观念

应当坚持采纳群众审美观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新颖性。因为群众文化舞蹈具备特殊性,所以该方法也能满足不同人民群众所提出的审美需求,并且落实以人为本的观点,将一切精神活动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主要的是因为群众对艺术的认知与认可来源于群众文化舞蹈,而群众文化舞蹈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依靠群众的智慧,为其提供参考意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群众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高,其文化意识也有所增强,在社会背景的推动下,群众会更加关注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为了保障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切实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我们应当坚持采纳群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与群众思想意识,以此保持情感与内容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群众文化舞蹈的社会价值,并且得到群众的强烈认可。

另外,群众文化舞蹈受到群众的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可与群众产生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群众把审美价值取向更好地表现出来,并且在舞蹈中不断刻画情感,使其具备深刻性与准确性。因此在发展时都需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将群众审美观念作为基础,对舞蹈作品进行创作,其能够更加符合大众审美的观点,并且体现出舞蹈的价值与魅力,最终帮助群众感受群众文化舞蹈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需要用群众文化来稳固,群众文化有相当一部分也需要依托群众舞蹈传承和发展。反过来说,群众舞蹈也需要群众文化的发展来丰富自身的内涵与价值。因此,群众文化和群众舞蹈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要想群众文化更好地向前发展,就要兼顾群众文化生活和群众舞蹈之间的关系,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舞蹈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