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的创作观念及发展趋势

2021-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媒材表现主义陶艺

孙 佳

(九江市美术家协会,江西 九江332000)

一、创作观念与艺术本质

(一)观念主义与表现主义

谈到现代高温颜色釉,便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现代陶艺对其产生的持续性深远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西方及日本、韩国等地的现代陶艺观念对我国传统陶瓷创作领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由装饰性为主的工艺表达方式逐渐走向艺术化,各种釉上、釉下工艺美术技法也得以打开枷锁,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从造型、色彩、纹饰的单体固有构型,到自由表现主义空间,高温颜色釉在现代陶艺观念中,被赋予了更多的生命。无论是追求简单的胎釉自然裂变,还是对釉料流动性、变异性特质的发挥,都体现出比其他表现媒材更为宽广的表达空间。近年来,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油画、水墨等领域的画家逐渐关注到高温颜色釉这一特殊材料,“釉画”开始成为一种全新的探索领域。通过借助其材料本身特有的色彩、肌理语言,迸发出其在绘画性领域独居特色的观念性表达特质。

要系统深入地考察现代高温颜色釉在绘画性方面所呈现的特殊景观,我们首先要追溯其产生的形式特征源流。这其中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表现主义,这是形成于20世纪初期西方特殊的绘画艺术流派,这种绘画样式及表现手法在思维观念上区别于更早时期的印象派。它强调创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忽视对现象实物过分具象的抽象摹写。例如,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现实的扭曲,将人们的恐惧甚至是悲观主义思想等情感抽象出来。这些早期表现主义较为典型的表达特征很鲜明地体现在相应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身上。他们大都受到康德哲学思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柏格森直觉主义等哲学、心理学及美学思想的影响,在创作行为上主张对传统的反叛,极力凸显革命意识。他们试图通过刻意避免对客观事物的摹写,强调摒除人的行为方式及环境来揭示人的灵魂,以及排除对暂时性、偶然性现象的个案记述,以此凸显表现对象的永恒特质。从形态特征来看,表现主义的形式美感事实上有些类似于法国的野兽主义,同样热衷于浓烈、艳丽的色彩表达及运用,画家们常常粗犷地将颜料瓶直接用力挤压出颜料,并直接涂抹在画板上,创造出多种色彩相互交织的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由此较为直截地传递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倾向。

对于色彩的强调性是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创作尤为关注的要点,这显然与早期表现主义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主要原则是通过光色作用的调和效果来达到色彩配置的目的。我们常常看到,画面上既没有具体造型,也无明确的行为意识涂抹,而是综合运用配置、构图、比例,在绘画的语言框架内,营造媒材与空间的秩序性。类似的表达心理,我们可以在马蒂斯的作品中看到,这是对色彩较为纯粹的价值展现与观念表达。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之所以体现出部分区别于现代陶艺的艺术发展方向,除了媒材本身所具有的特质被越来越多的其它领域创作者广泛运用外,也与西方早期表现主义甚至后来的观念主义表达思维理念有着重要关联。而通过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应的艺术家群体,也可以看出,这些艺术家或多或少都对西方早期表现主义绘画有着一定的了解、认知甚至是有着较为丰富实践基础。

(二)“艺术性”与“绘画性”

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的行为方式转向,实则还暗含了陶瓷绘画自身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将绘画从平面向空间延伸的过程中,“釉画”有着其自身特有的立体表达语言。从形式特征来看,常规的绘画一般呈现的载体主要是平面。早期的陶瓷绘画同样如此,以平面瓷板作画,烧制后成为瓷板画,这是陶瓷绘画最为常规的表现样式。自陶瓷绘画的概念被确定以来,平面瓷画一度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绘画艺术样式。但也因此被釉画、书画等领域评论为仅仅只是“对主流绘画艺术的复制”,失去了其自身的“魂”。而随着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在媒材领域实现了更大突破,釉画带来的开放性语境,较为深刻地奠定了其在陶艺与绘画的交叉研究实践中的独立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绘画逐渐从单纯的平面走向空间。除了釉料本身在高温环境中产生的立体变化表现外,承载画面的胎体同样能够产生不同的变化效果。而判定作品的艺术性与绘画性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即便是一种有形表达,却也不可避免地要考察绘画的存在要素。由此可以看出,高温颜色釉的纯艺术性表达是游走于造型艺术与观念艺术之间的某种特殊的艺术性表达方式。也正是这种突破常规陶艺观念的表达方式,最终成就了高温颜色釉绘画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而存在。

在表现手法上,高温颜色釉绘画同样有着与现代陶艺类似的情感表达特征,甚至于比后者更加放达、随性,更为追求酣畅淋漓的即时感情抒发。类似于波洛克的“行动绘画”,釉画艺术家也开始尝试舍弃常规的笔墨材料,改用直接的泼洒喷溅等方式,将釉料、色料即兴泼洒在平面或立体坯体之上。当液态的釉料(色料)与干燥坯体接触的一刹那,通过不同程度及角度的撞击,在接触面上形成飞溅喷射的痕迹,由此也留下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宣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出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完全不同于传统釉面装饰的创作表达行为,它吸收了西方自由表现主义中极为典型的艺术精神及表现渠道,但同时亦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媒材属性。

(三)后印象主义

除了前面所述的西方绘画艺术流派对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外,后印象主义绘画也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推动角色。这一绘画流派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特征。西方印象主义绘画发展至后期,出现了某种全球性绘画艺术的渗透交互,随着日本浮世绘等相比之下较为严肃的风格对西方倡导感性表达思维产生的思想冲突,艺术家对色彩的表达开始有所转向,变得不再单一追求混沌、无秩序性,而是逐渐趋向于展现一种适度的规则性,但画风依旧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的余韵,有着虚幻的朦胧之美。后印象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其中较为主观地将艺术家对自然的视觉印象进行抽象,但同时又有一定的秩序性,并且最具特点的是相比于印象主义,其结构更具简洁化、概念化、平面化特征。在形式法则上更为直接纯粹,甚至有一丝装饰的意味在里面。

无独有偶,在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领域,艺术家们不少也深受后印象主义之风的启发,围绕釉画领域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和实验。这些创作行为意识从作品风格中可以得到反映。首先,在造型表现上,变得轻轮廓,重色彩,对表现对象当时所处的状态更为重视;其次,开始有意识地运用几何构型特点的色块交织穿插的方式,来传达一种冲突与对撞,这种富有冲击但却并不错乱的表达方式,成为现代釉画较具特色的一种特征性表现手法。例如马丁民的釉画作品《梦中家园》系列,运用色彩的几何构成,形成不同釉色之间相互穿插的表达效果,通过土黄、黛青等典型色彩的表现,展现乡村屋舍土墙黛瓦等色彩视觉印象,表达了对梦里老家的特殊情愫。从画面结构不难看出,色彩以色块交织穿插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朦胧而又扁平的装饰性绘画效果。

二、发展趋势思考与展望

(一)“实验性”艺术思维对高温颜色釉媒材语言的延伸

现代高温颜色釉绘画发展之所以迅速,与艺术家诸多的创作实验有着重要关系。这一方面受西方绘画观念及手法影响而产生,另一方面则同时与当代国内异军突起的新水墨、材料绘画、装置绘画等创新表达形态相关联。釉画的媒材语言表达,也并不只是针对母体绘画语言的简单复制,而在于其能够将这种具有开放性自由表达思想的艺术实验模式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由此不断对新的表达思维空间产生拓展性延伸,丰富了形式与思路。传统国画是不会强调实验性的,而是遵循循序渐进的理性发展模式,每一次变革进步都是建立在规则、秩序基础上的。而西方现代艺术自上世纪初期开始,艺术观念的统一性,审美创造观念的规律性,评价和批判的价值标准都逐渐开始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反叛、破坏、革命、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所有的体系、标准迅速崩塌。因而在高温颜色釉领域,传统的装饰审美主义演变成为观念主义、表现主义等表达思维,从媒材语言上去呼应这种全球化的艺术思潮。

(二)“媒材论”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的深化

当代国内外先锋绘画领域,处处充斥着材料与媒介的凸显表达。这显然对高温颜色釉绘画的快速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这其中还涉及到从题材到媒材的艺术转向问题。现代表现主义从本质上而言是20世纪中叶西方艺术前卫策略的一种宏观表现,特别是二战以后,原本从事单一门类创作的艺术家们在历经战乱、政治动荡等颠沛流离之后,在无序中产生了一种混沌意识,各种艺术门类间的交流与融合由此得到了深层次的加强。同时,在题材上也更为丰富,涉及更多政治、社会、人文、自然等相对古典艺术更加边缘的话题,通过装置与介入性表达,艺术家开始在作品中自由表达着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观点态度。在陶艺领域,一些陶艺家和雕塑家在作品中大胆运用陶泥的材料特性,变造出更多异于常规的雕作手法,并且使得陶泥成为备受关注的材料之一。陶艺家们也更加注重作品与社会化环境的介入性关系,通过综合材料的横向运用以及对陶艺材料工艺语言纵向延伸的把握,凸显出陶土、釉色在窑烧环节中产生的自然肌理及物化变异的优越性,将材料的变化性、复合语言等特性发挥到极致。同时,他们也将这一媒材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于自然肌理及形色语言的绘画之上,由此产生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特殊媒材效果表达。通过这些特征性工艺符号,使得材料性绘画焕发出比传统平面绘画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以及极具开放性的自由度及鲜活生命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早期的表现主义,还是包括陶艺甚至是后来的釉画在内的“新绘画”,从本质上来说,都体现出“媒材论”在现代艺术语境中的深化、蜕变、衍生过程。

猜你喜欢

媒材表现主义陶艺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关于表现主义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混凝土媒材在城市雕塑中的潜在特性
例谈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