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App与传统竹文化美妙邂逅

2021-04-06许丽莉

教育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统内容幼儿

许丽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让幼儿从小接触、感受、体验并珍惜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学前教育应负的责任。

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我们从幼儿对传统竹文化的学习现状入手,以“竹子本领大”App为例开展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将传统竹文化与现代App技术巧妙融合并加以创新,从而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动性。

借助“竹子本领大”App,我们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实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传统竹文化教育。

精心筛选内容,体现适宜性。竹文化包含了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用,以及精神层面的文学与艺术内涵。如此广博繁多的内容,哪些才是适合幼儿的呢?我们针对幼儿和教师分别采用了访谈和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分析后发现:幼儿对竹的了解较为浅层、狭窄,具备探索的兴趣;教师对竹文化内容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對幼儿的问题无法给予正确、及时的回应;教师认为App中的内容可以与我们现有的竹资源以及主题活动进行连接,让幼儿的感受和探索更有深度。

基于幼儿的已有认知、兴趣需求、年龄特点、现有资源,我们最终确定了自然之竹、功用之竹、文化之竹三大版块内容,并进行详细的梳理与归类,帮助幼儿丰富认知经验,从而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情怀。

创新呈现形式,凸显趣味性。基于幼儿好动爱玩的天性,我们围绕核心“趣味性”对App内容呈现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丰富有趣的游戏以及互动形式,激发幼儿探索竹文化的兴趣和主动性。

一是充分挖掘有效的游戏教学资源,在App中设计“眼力大考验”“趣味问答”等趣味小游戏,带给幼儿更多主动参与的欲望,满足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身心发展需求,加深幼儿对竹文化的了解。

二是采用丰富的人机交互设计,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幼儿只需点击画面上的物体,App便会做出相应的交互反馈。例如,点击“竹笛”图片就能听到竹笛乐曲。App中还加入了许多“你问我答”“比一比”的互动活动,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实现快乐学习、知识共享。

拓展应用策略,重视主动性。在App的教育实践运用中,教师始终在思考如何拓展App的应用策略,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了解、接收、内化,在竹文化的熏陶下逐渐爱上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提供索引菜单,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改变教师为主的教育理念,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App创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息平台,并为幼儿提供索引菜单,支持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自由“点单”。这样的“点单式”学习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幼儿在内容选择上主动性更强,推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第二,分析统计数据,评价幼儿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软件后台收集幼儿的使用记录,有助于针对幼儿的薄弱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关注和引导;凭借点击量数据分析最受欢迎及不受欢迎的内容,及时捕捉幼儿的共同兴趣点进行资源调整优化;依据后台显示的幼儿学习路径、学习时间等,了解每位幼儿的学习深度,便于对幼儿进行个体评价。

App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小导师,带来更为便捷的多媒体学习空间,还是幼儿生活中的调味剂,在指尖触碰中让竹文化学习之旅更加活色生香。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幼儿变得更加主动好学,逐渐积淀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喜爱之情,其认知、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也逐步提升。

App还是带动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掌握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良好推手,帮助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局限,扮演好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等角色,推动幼儿在快乐自主的学习中获取竹文化知识。

App将竹文化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育竹课程得以进一步完善。我们不仅借助App丰富了育竹课程资源库,还提高了育竹课程的目标达成度,使园本特色课程实施更加高效。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传统内容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少年力斗传统
幼儿画刊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