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竹之音,为心灵添一抹亮色

2021-04-06陶慧丽

教育家 2021年7期
关键词:竖笛竹笛社团

陶慧丽

竹笛是我国较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由于其构造简单、音色明亮圆润、演奏技巧丰富,颇具艺术表现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园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周边古文化民族特色,结合“育竹”特色课程,选择以竹笛为艺术切入口,以幼儿竹笛吹奏为载体,成立竹笛社团,借以体验竹笛文化的精髓,挖掘竹文化的内涵。

开展竹笛社团的有效策略

精心打造、专家引领,提高艺术修养。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使幼儿掌握精准的吹奏技巧,我园聘请国家一级笛箫演奏家罗守诚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定期为幼儿进行吹奏培训,提高幼儿的吹奏能力及音乐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认真对待、定期研讨,提升专业素养。幼儿每周参与两次社团的集体活动,针对幼儿的能力差異,指导教师和专家分别开展“每月一研讨”“每周一备课”等活动。通过学习和讨论形成活动的具体方案,让幼儿在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吹奏能力。针对研讨后的教学内容,教师录制吹奏方法及乐曲旋律的视频,形成相匹配的影像资源。

细心整理、优化资源,提升特色内涵。社团教师会根据一学期开展的教学活动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电子文档,形成竹笛特色课程的资源库。

开展“竹笛社团”的实施途径

顺应幼儿发展,激发幼儿兴趣。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量身定制适合幼儿使用的竖笛。教师深入每个班级,帮助幼儿了解竖笛的构造,普及竖笛的吹奏方法。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们设计《笛乐淘淘——竖笛入门》口袋书,让没有音乐基础的家长看入门手册也能指导幼儿练习。如今,幼儿已经能熟练地吹奏很多简短曲目,竖笛节目“小星星”还参加了南翔镇“活力宝宝”大赛,好评如潮。

幼儿对吹奏竖笛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后,我们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选拔有潜质的幼儿进行竹笛吹奏。每周一次专家授课、一次园内教师指导活动,教师还会利用“音乐角”活动、自由活动的时间带领幼儿进行练习,培养幼儿对竹笛音色的控制力、吹奏气息的能力。同时注重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以优势资源提升竹笛课程品质,让竹笛的学习成为幼儿艺术表现的重要途径。

一日活动渗透,有效提高吹奏水平。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机渗透竹笛民乐欣赏。比如个别化学习时,幼儿们在班级的小舞台自主结伴、自由选择喜欢的乐曲进行吹奏表演。幼儿自由活动或午餐时,教师将轻柔、欢快的竹笛名曲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播放,提高幼儿对民乐的鉴赏能力。除了幼儿们喜欢的“小舞台”,在幼儿园的走廊、屋顶花园的草坪到处都留下了幼儿们练习竹笛的身影,特别是操场中的一片小竹林,幼儿们穿梭其中,阵阵笛声飘扬出来,他们仿佛林间的精灵。

开展竹笛社团的活动成效

特色创新、凸显幼儿表现欲望。成立以竹笛演奏为主的“小竹笋”艺术团,借助区民族文化项目展示、镇纳凉晚会演出等多种平台给予竹笛社团成员展示机会,使幼儿园特色教育品牌形成一定社会影响力。

搭建平台,彰显竹笛成果魅力。未来,我们将以多种形式扩大影响。在专家的帮助下,给予教师和幼儿更多外出学习、表演的机会,开阔视野;进一步探索课程园本化的内涵,逐年积淀,使竹笛真正成为幼儿园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项目。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古猗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竖笛竹笛社团
My Mother
记忆深处的笛声
我的坚守
如何提高竖笛教学的质量
地方高校竹笛教学方法研究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们班的小能人
社团少年
成功的背后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