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抗生素暴露情况调查

2021-04-06耿荣张微唐浩勋李巍谢立敏金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

耿荣 张微 唐浩勋 李巍 谢立敏 金丰

孕产期和新生儿期抗生素的暴露对儿童日后的健康具有潜在危险。持续摄入含有低剂量抗生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会造成抗生素在人体内蓄积,导致肠道菌群分布改变和代谢活性异常,影响肠道菌群的正常建立。新生儿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如果菌群建立不良会增加其过敏、免疫力低、腹泻、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1]。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孕产妇围产期的血清、乳汁以及新生儿胎粪中的抗生素含量,评估其食源性抗生素暴露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规律产检未使用抗生素的孕产妇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45 岁。入组标准:①正常妊娠无重大内科疾病;②入组前2 个月内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新生儿入组标准:①出生2d 内;②纯母乳喂养;③未服用抗生素及调节肠道菌群药物,监护人知情同意。

1.2 样本收集

1.2.1 孕产妇血液样本 收集孕晚期(孕36 周及以上)孕妇常规产检例行抽血项目检测的剩余血清0.5ml。

1.2.2 母乳样本 收集产妇产后3d 内及42d 复诊时母乳样本,各5~20ml。

1.2.3 新生儿胎粪 收集新生儿出生之后48h 内的胎粪,约4 样品勺用于菌群检测。

1.3 样本检测方法采用β-内酰胺类药物检测试剂盒(沪械注准20192400077)、氟喹诺酮类检测试剂盒(沪械注准20192400078)、磺胺类药物检测试剂盒(沪械注准20192400085)、四环素类药物检测试剂盒(沪械注准20192400084)、酰胺醇类药物检测试剂盒(沪械注准20192400079)、林可酰胺类药物检测试剂盒(沪械注准20192400080)均来自上海溯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规格:24 人份/盒,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法(Time resolved fluorescent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TRFIA)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法分别检测孕妇血清中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和林可酰胺类等6 大类抗生素的浓度及暴露情况。

1.4 饮食问卷调查自制问卷调查表以收集孕妇膳食谱,将膳食进行分类,分别汇总。

2 结果

2.1 产妇血清、母乳及其新生儿胎粪抗生素检测结果共检测100 份母血和100 份母乳样品,结果显示,母血中抗生素阳性率为46.00%,其中磺胺类阳性率最高(17.00%),其次是β-内酰胺类(11.00%);母乳中抗生素阳性率为18.00%,其中β-内酰胺类阳性率最高(17.00%);99 份新生儿胎粪样品(1 份样品丢失),抗生素阳性率为27.27%,其中氟喹诺酮类阳性率最高(11.11%),见表1。

2.2 孕期饮食问卷调查结果发放100 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3 份,回收率为83.00%。结果显示,猪肉、鸡蛋、蔬菜类、水果类是孕产妇食用最多的种类,见表2。

表1 孕产妇血清、母乳及新生儿胎粪中抗生素检测结果[n(%)]

表2 孕期饮食问卷调查结果[n(%)]

3 讨论

低剂量食源性抗生素是指上世纪50年代后在养殖业中普遍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在加快动物生长和增产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抗生素通过动物源性食品富集进入人体,这类抗生素剂量很低,其暴露模式有别于临床抗生素用药,是典型的低剂量、持续暴露。另外未被吸收的抗生素部分通过粪尿以原药的形式排出体外进入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3,4]。

正是由于食源性抗生素暴露剂量低,持续时间长,因此抗生素对人群健康的风险评估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首先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后分布于体内各个部位,也可通过泌乳、产蛋而进入乳、蛋中,进而在肉、蛋、乳等动物产品中残留。被人体摄入后,造成抗生素在体内蓄积,乳汁作为新生儿的食物来源,也会出现抗生素残留。

根据妊娠期间抗生素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一般可将抗生素分为3 类:①对胎儿有明显毒性作用,如四环素类及磺胺类抗生素、氯霉素、甲硝唑、利福平等,此类抗生素应禁止使用;②对母体和胎儿都有一定毒性作用,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酰胺醇类及呋喃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异烟肼等;③对胎儿无明显影响,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酯化物除外)、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等。

本研究中检测的抗生素包括6 类:β-内酰胺类(3 种)、林可酰胺类(3 种)、氟喹诺酮类(2 种)、酰胺醇类(2 种)、四环素类(1 种)、磺胺类(1 种)。有研究显示中国最常见的8 大类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酰胺醇类、林可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此8 大类抗生素覆盖了90 种临床常用抗生素、40 种兽用抗生素以及12 种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抗生素,部分抗生素类是临床和养殖通用抗生素。

有报道[5~7]表明通过尿液检测,孕妇人群的阳性暴露比例达到40%,其暴露浓度1.8μg/ml,与本研究孕妇的检测结果(46%)基本一致。但相比其他成人组,孕妇的抗生素暴露健康风险小于普通成人,这与孕妇人群对于食品安全更为重视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血中β-内酰胺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1.00%和17.00%),并且在新生儿胎粪中检出率也较高(分别为6.06%和4.04%),考虑孕产妇摄入食物有残留并且可以进入到新生儿体内。但从孕期饮食调查情况分析,孕妇的饮食相对比较均衡,所以尚不能确定与哪类食物有关。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新生儿胎粪中检出率较高,考虑其更容易在新生儿肠道中聚集,后期研究应进一步观察是否对新生儿正常菌群建立影响更明显。母乳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检出率较高,提示母亲在哺乳期仍有低剂量抗生素摄入,没有进行具体与哪类食物有关的研究,所以尚不能明确。

日本学者Ayumi[8]对孕期小鼠实施低剂量抗生素暴露的生物学效应分析及其新生小鼠体脂含量的影响,观察到子代小鼠的体脂含量增加和肠道菌群结构变化。

本研究样本量小,未做血清、母乳、胎便抗生素阳性率相互关系的研究,接下来还需要大样本检测围产期孕产妇的乳汁、新生儿、婴幼儿的粪便中的抗生素及微生物菌群,并评估相互关系,评估其暴露水平以及食源性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分析食源性抗生素暴露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猜你喜欢

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
药学监护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使用该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喹诺酮类抗菌药应关注哪些特殊的不良反应?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药学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分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临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