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各族人民健康之路

2021-04-03刘湘源叶汉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疟疾孕产妇艾滋病

刘湘源 叶汉风

1.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650299);2.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研所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少数民族人口占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特有民族、跨境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团结带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浴血奋斗,1950年2月云南迎来了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人居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影响云南各族人民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决胜扶贫攻坚战彰显了社会主义体制的无比优越性,以独龙族为代表的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一步跨千年。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践行了“一个人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2020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初期不足32岁升至75.26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500/10万降至12.42/10万,婴儿死亡率从319.9‰降至4.73‰,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1 筚路蓝缕,云南一路走出“瘴疠之地”

重点疾病重点防治,重点地区重点预防,重点人群重点保护。历史上,云南省129 个县(区)均为疟疾流行区,曾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普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昔日疟疾肆虐高发地区。据史料记载,1919年前思茅城居民为7万余人,到1949年解放前夕已不足2千人;德宏州人均期望寿命仅28岁。解放后党中央统一部署,云南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选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病魔之王、瘴疠之首的疟疾作为主攻方向,举全省之力,战而胜之。1952年西南军政委员会派出300余人的西南防疫队来到云南,1953年卫生部派出110多人的中央防疫队深入少数民族疫区协助控制疫情。驻地解放军部队也参加军地抗疟工作队,分赴疟疾流行区灭疟治病。经过10个5年防治规划的实施,全省疟疾发病率从1953年的244.18/万降至2005年的3.13/万,2020年历史性地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甩掉了一直背负的“瘴疠之地”污名。与此同时,其它传染病防控有序推进:1956年全省消灭了人间鼠疫;1960年消灭了天花;1962年消灭了回归热。1989年云南首次证实艾滋病病毒在本地流行,防治艾滋病大幕从此拉开。1996年省政府启动实施“6268”工程,在6个边境口岸、26个边境县、8个边境地区建立疾病防治屏障。2005年始,云南持续开展4轮16年防治艾滋病的“人民战争”。2006年11月颁布实施《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条例》,2020年11月该《条例》由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修订,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是年,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率、治疗率和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90.5%、92.0%和96.2%,是全国唯一实现“三个90%”的省份;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至1.36%,达到国际消除标准。至202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17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保持21年无脊髓灰质炎发病,2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昔日极大威胁云南各族人民健康的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 健康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人口“三重医疗”保障到位,常见病、慢性病得到及时诊治。2012年,云南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贫困人口分布的县域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全省129个县中,有88个国家级贫困县,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突出,健康扶贫压力大、任务重。2016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制订《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2017年9类15种大病集中专项救治实现所有贫困县、区全覆盖,救治61 100人。2018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纳入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范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五个全覆盖”;29种大病专项救治覆盖所有贫困县市区;“光明扶贫工程”为12 603例白内障患者建档立卡实施复明手术;慢病签约服务管理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92%以上。2019年所有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一单式”即时结报,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88.89%;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至32种。当年4月,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直过民族贫困发生率降到2.42%,“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至2020年底,云南省28.28万建档立卡因病致贫和112.49万因病返贫人口全部脱贫;2832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都有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服务,累计救治36种大病患者18.94万人,签约服务564.74万人。

强化对口支援帮扶,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快速提升。2005—2013年省卫生厅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累计派出9批次3880人次支援帮扶。2014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施意见》。2016—2018年,由上海市、广东省、驻滇部队和云南省73个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共派驻医务人员1700余人次,接诊患者30余万人次,带教指导手术4万余台次,培训骨干医师640名,推广适宜技术1300余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3 优质服务,促进各族人民生殖健康

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多部门协作,项目引领,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妇幼健康是生殖健康主要内容,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妇幼健康事业纳入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统筹规划,从政策环境、体系建设、能力提升全方位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民族差距不断缩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实施国家项目带动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大幅提升,从1990年的30.33%升至2010年的90.87%,到2020年全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87%,基本消除了地区、城乡差距;产前检查率从1992年58.07%升至97.82%。孕产保健服务全面规范开展推进了孕产妇死亡率的快速持续下降,从建国初期1500/10万、1994年149.19/10万降至2010年37.27/10万和2020年12.42/10万。2003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在两个市区试点启动,3年后在全省推广。2010年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三病”母婴传播工作,10年实践建立了契合云南实际的疾病防治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从干预前34.8%降到1.36%,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消除标准,避免和减少了儿童新发感染。从2012年开始连续8年妇女儿童健康项目列入云南省政府惠民实事,通过建机制、抓落实、强保障,妇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成效卓著。以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医疗机构和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妇幼服务网络遍布城乡;覆盖婚前、孕前、产前、新生儿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体系初步建成并不断完善。自2018年起,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连续3年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妇女儿童健康福祉持续改善,各族人民生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猜你喜欢

疟疾孕产妇艾滋病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 世界艾滋病日》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非洲“两苏”地区疟疾预防与治疗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