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PS规范化防跌倒实践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情况相关性分析

2021-03-30陈连珍

循证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室规范化发生率

陈连珍

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511500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病人跌倒在地或是更低平面,使得病人遭受更大伤害[1]。在住院病人中,因其受到治疗环境、病情等因素影响,跌倒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2]。防跌倒等事件的发生是护理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已经纳入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的评审[3]。目前,国内针对院内跌倒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病人跌倒预防、跌倒管理模型[4-5]等调查与分析,分析跌倒病人案例中存在的高危因素。但对于防跌倒实践体系的运行情况缺少相关评估研究,预防体系的完善也存在差别,本研究运行预防病人跌倒的评估、不良事件上报信息平台、监管的规范化实践体系(APS),以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挖掘APS防跌倒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相关性,以期为高危跌倒病人的早期识别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本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脑科三区及其他科室接收的6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3(63.2±3.2)岁;并发心血管疾病者21例,并发糖尿病者17例,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16例,其他6例。

1.2 方法

所有科室内病人实施常规防跌倒护理,即当病人入院后,护士为病人耐心介绍病区环境; 对病人进行常规防跌倒健康教育,同时,设置防跌倒警示牌,并告知病人及家属做好相关预防措施;加强巡视,及时解除发现的危险因素。脑科三区及其他科室在防跌倒分级管理的情况下,实行APS规范化防跌倒实践体系[6]。具体方法:病区内成立APS规范化防跌倒实践管理体系项目执行小组,由护士长及若干名骨干组成,护士长任组长。A(评估,assessment):病人入院后采用《防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进行跌倒风险评估[7],总分<25分为低风险,总分25~44分为中风险,低、中风险需每周评估1次,总分≥45分为高风险,高危险病人需每3 d评估1次。若病人存在转科、治疗变化、病情加重(医嘱下病重、病危)时,需再次评估。P(信息平台,platform):利用院区内已有的办公系统,从而将护士及信息平台整合资源,防跌倒体系成员能够及时查看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处理。S(监管,supervise):病区内对防跌倒情况,采用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现场督导等形式,将信息平台内反馈的结果进行处理。

1.3 APS运行效率评估

定期对APS规范化防跌倒实践体系进行量表评估,该评估由本项目质控小组进行操作[8]。量表包括评估及时度、健康宣教、信息填报、监管情况、流程规范5个维度,共计25个条目,各条目评分分别为1~3分,总得分为25~75分。评分标准:流畅为60~75分; 一般为40~59分;较差为39分及以下。

1.4 观察指标

主要包括APS体系运行评分、病人跌倒发生率等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定量资料比较中防跌倒知识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PS体系运行效率变化趋势

2019年4个季度APS体系运行评分呈逐渐增高趋势:第一季度45.3分,第二季度53.1分,第三季度61.2分,第四季度63.5分。

2.2 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的正态性检验

采用单一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APS体系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数据见表1。结果表明P<0.05,不服从正态分布。

表1 Kolmogorov-Smirnov检验 (n=60)

2.3 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相关性分析

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呈负相关(r=-0.318,P<0.001)。

2.4 不同科室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相关性分析

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院内不同科室中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脑科三区及其他科室采用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均呈负相关。见表2。

表2 不同科室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相关性

3 讨论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跌倒损伤已经是对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尤其是针对存在基础疾病的病人,轻度时造成皮肤挫裂伤、肌肉韧带拉伤,重度情况下可能导致病人骨折、颅脑外伤甚至死亡,也可能导致病人出现严重并发症,影响病人康复进程,甚至病情加重[9]。防跌倒是对住院病人进行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跌倒具有多种危险因素,但通过积极干预手段,能够做到有效预防[10]。

APS规范化防跌倒实践运行体系是严格参考JCI评审标准制定,以实施规范化、系统化跌倒预防管理体系,针对住院病人防跌倒的组织管理、评估与执行、质量监控等环节,进行环境评估,及时找出环境中潜在危险因素,积极处理,并对所有可能出现的跌倒情况进行初次评估、持续评估、重新评估,坚决降低住院病人跌倒、坠床风险[11]。

3.1 科学预防病人跌倒,改善病人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APS体系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存在负性相关关系,说明在住院病人中积极推行APS规范化防跌倒体系能够降低病人跌倒发生率。采用APS规范化防跌倒体系,能够有效梳理院内科室中防跌倒的体系,合理规范流程,增强病人健康教育效果,增强过程性监督及信息反馈,合理配置医护资源,从而有效预防病人跌倒,提升病人治愈率。在经济效益上,APS规范化防跌倒体系运行,一定程度上加快病床周转,提高院内收入,产生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上,规范化预防跌倒,提升病人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跌倒等问题,更充分利用医疗资源[12],提高病人满意度。

3.2 不同科室因地制宜,提高APS规范化运行效率

根据院内不同区域,脑科三区采用APS规范化防跌倒实践体系,其运行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呈负相关,说明在院内多个科室内进行规范的APS体系运行能够积极预防病人跌倒情况。分析原因可能脑内科是病人跌倒发生的高危区,在原有医疗资源投入程度下[13],采用进一步规范的防跌倒体系建设,更能够积极抓住病人跌倒发生率降低的积极影响。

3.3 提高APS体系运行效率,降低跌倒发生率

脑科三区老年病人比例较高,年龄偏大,多伴有基础疾病或是其他相关并发症等;且病房内可能存在的水渍、杂物等环境问题,健康宣教不到位等环节问题,等级报告不及时等流程问题,评估单填写问题等,这些均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跌倒、坠床等意外出现[14]。因跌倒、坠床等不利因素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病情加重,可能会增加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同时又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若要预防病人跌倒,从而缩短病人住院时长,提高治疗效果,要求科室及医院需要进一步积极提升院内科学管理水平以及医疗、护理水平,加强病房内部流程管理及人员配合和协调,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医护人员积极性,降低错评、漏评等行为。积极在脑内科推行APS规范化防跌倒体系,能够降低跌倒发生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防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因素[15]。

综上所述,通过运行APS规范化防跌倒平台体系,对科室内存在跌倒风险的病人起到提示作用,护理人员对跌倒风险评估的及时性提升,高危行为管理效率提升,信息化管理跌倒风险,降低病人跌倒发生率,且数据结果也证实APS运行体系的效率与病人跌倒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

猜你喜欢

科室规范化发生率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地方立法调研规范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