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03-30谢林林张春雨

循证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室医护人员家属

谢林林,张春雨,乔 莹,陈 良,张 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250000

急诊科是每个医院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疾病种类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危重症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科室[1]。急诊科拥有整个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精通各类疾病救治、护理的医护人员,很多病人在急诊接受治疗后病情好转后直接出院,也有很大一部分危重症病人在得到紧急处理后选择去重症监护室(ICU)、心脏外科监护室(CCU)和神经外科监护室等专科性科室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2]。在病人入急诊接受短暂治疗至转出或者转至其他科室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情况危急,医护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全部放在病人的身上,对于陪同家属的心理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医护人员经常遇到病情紧急的病人,对于这种场面已经能完全应对,对于病人家属来说,亲眼看见这种生死时速的激情场面,心理产生恐惧、担忧等情绪还是非常多见的。对于病人家属出现的这种心理问题,临床命名为迁移应激[3]。早在1992年,北美护理诊断协会将迁移应激纳入护理诊断体系[4],将其定义为:个体从熟悉环境转到陌生环境而产生的生理或心理紊乱,主要症状为焦虑、抑郁和孤独。如果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较高,轻则会影响病人的社会支持度,重则会影响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了降低急诊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以保证家属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支持和照护,本研究对我院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家属迁移应激水平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预防和减轻家属的迁移应激提供理论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1月—10月在我院急诊转出156例病人的家属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病人在急诊治疗时间≥72 h,即将转入ICU、CCU和神经外科监护室等科室进行后续治疗;每位病人只选取1名家属;病人家属年龄≥18岁;与病人的关系为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承担病人主要照顾工作;共同参与医疗决策的责任者;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获得病人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病史;患有严重心理或认知功能障碍者;病人家属主动要求转科者;中途退出者;不符合以上纳入标准。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在查阅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家属的性别、年龄、有无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病人的关系、对病情了解程度、有无共同照顾者、有无照顾病人经验、接诊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等。

1.2.2 迁移应激量表

本研究使用周松等[5]翻译的中文版ICU转出患者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该量表是由Hyun等[6]编制,用于测量ICU转出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s α系数为0.83。量表共包含迁移准备、家属压力、病人自护能力和迁移满意度4个维度和17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2分表示“不同意”,3分表示 “不确定”,4分表示“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得分范围为17~85分,其中条目1,3,4,5,9,11,17为反向计分。总分越低表示研究对象的迁移应激水平越高。

1.3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1.3.1 资料收集

首先研究者在调查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取得其同意配合后,采用匿名形式填写问卷。与病人主治医生沟通后,确定病人即将从急诊转科。在病人转出急诊的前1 d或当天发放问卷。若家属在填写问卷过程中遇到难题,由调查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解释说明。问卷填写时间为10~15 min,研究者现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本次调查研究发放问卷156份,回收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为94.87%。

1.3.2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整个研究过程的可靠性,由科室护士长对研究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包括发放问卷时的指导语言、填写问卷的要求等。在开始正式研究之前可以安排科室护士进行填写,对于填写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整改。特别注意:问卷填写过程中不能由研究者代填,不可给予关于选择答案方面的授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情况

本研究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总得分为(56.21±6.57)分,条目均分为(3.12±0.52)分。其中4个维度的条目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病人自护能力[(3.01±0.42)分]、家属压力[(3.09±0.49)分]、迁移准备[(3.42±0.57)分]和迁移满意度[(3.56±0.69)分]。

2.2 影响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单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程度、有无照护经验、不同接诊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的家属迁移应激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单因素分析 (n=148)

2.3 影响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以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总分为因变量,以家属的性别、文化程度、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程度、有无照护经验、不同接诊时间和不同护理满意度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α入=0.05,α出=0.10)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6个,即家属的性别、文化程度、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程度、有无照护经验、不同接诊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影响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急诊转出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病人的迁移应激总分为(56.21±6.57)分,条目得分为(3.12±0.52)分,说明急诊转出病人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为中等偏上,高于周松等[5]的研究结果。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急诊转出病人家属,家属不仅要照护病人、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入院治疗和检查,还需要承担费用支出、担心病人的疾病情况。面对病人即将转入ICU、CCU等封闭式科室,再加上家属亲眼看见了急诊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的救治场面,此时会带给家属更多的不安和焦虑[7]。在急诊,家属最起码能接触到病人和医护人员,面对ICU、CCU等科室,完全封闭式管理势必会让家属更加的担忧病人的病情变化。迁移应激4个维度中得分较低的是病人自护能力[(3.01±0.42)分]和家属压力[(3.09±0.49)分],其中一个原因是病人刚刚在急诊接受抢救,自身还没得到很好的恢复,在没有家属陪伴的封闭式科室势必会增加家属对病人照护方面的担忧;另外一个原因是ICU、CCU等科室全程由医护人员陪伴病人,各种医疗条件先进,相应的医疗费用高,这会促使病人家属不仅要担心病人的病情还要准备更多的医疗费用[8]。除此之外,当下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也是导致其迁移应激水平高的主要原因。

3.2 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属的性别、文化程度不同、对病人病情的了解程度、有无照护经验、不同接诊时间和不同护理满意度是急诊转出病人家属迁移应激的主要影响因素。

3.2.1 女性家属拥有更高的迁移应激水平

研究显示,女性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家属。主要是因为女性在面对紧急情况和突发灾害时心理承受能力更弱,应对能力也逊色于男性;再加上女性家属心思比较细腻,比较感性,在面对急诊病人马上转入ICU等科室时,会对ICU及相关科室存在很多的疑惑和担忧。以上种种均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女性家属心理问题的关注,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支持。

3.2.2 文化水平高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更低

结果显示,文化水平越高,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越低,与Luis Andréluz Barbas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文化水平高获取各类消息的途径也多,对于ICU、急诊等科室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网络及时获取;第二,文化水平高的家属理解和接受能力强,能够及时地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更好地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第三,文化水平高的病人从事的职业和接触的事物会比较广泛,对于这种大场面能够及时地做出应对,不至于手忙脚乱。因此,在面对文化水平较低的病人家属时,医护人员应该经常为其解释病人病情变化,保证家属能够尽可能地掌握医疗护理决策,尽量减少家属内心的疑惑。

3.2.3 对病人病情完全了解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较低

结果显示,对病人的病情了解程度越高,家属的迁移应激水平越低,与李倩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属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内心能够尽早地做好心理应对,在和医生详细沟通后自然能够更容易接受病人转科治疗。因此,使病人家属参与病人的病情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

3.2.4 照护经验多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更低

结果显示,拥有照护病人经验的家属迁移应激水平更低,与赵静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家属照护经验多,对医院的各个治疗流程都比较熟悉,能够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自然能够更快地接受病人转科治疗。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多留意无照护经验的家属,给予必要的帮助,以改善家属的焦虑情绪。

3.2.5 接诊时间越短,护理满意度越高,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越低

结果显示,接诊时间越短,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越低,与Lee 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急诊病人多数存在病情急、变化快、抢救场面混乱等特点,家属更会因为担心病人的安全而出现心理焦虑和害怕,接诊时间短,治疗速度快,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家属内心的担忧,能促进家属紧张的心理缓慢平复,进而提高家属对急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家属迁移应激水平自然降低。医护人员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尽量缩短急诊接诊时间,从各方面尽量保证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4 建议

急诊不仅是危重症病人入院接受治疗的首诊科室,更是医护患矛盾频发的场所,处理好医护患之间的关系能够极大地改善三者之间的关系[13]。研究表明,医护患之间的信任是影响家属迁移应激的重要因素。国内临床医护人员应在关注接诊量和救治率的同时,还应将人文理念充分体现在病人及家属身上。结合本研究影响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因素,关注文化水平低、无照护经验、女性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减少病人及家属的等待时间,增加病人诊疗计划的共享程度,全面服务病人及家属,让更多的病人早日康复。本研究只选择了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样本量,建议将来开展更大样本的多中心研究,弥补本研究的不足,为更多即将转科的急诊病人及家属提供生命安全保障。

猜你喜欢

科室医护人员家属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爱紧张的猫大夫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