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气与生命节律的调控

2021-03-29包素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宗气循行卫气

邵 牛,包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

生命节律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节奏和规律,是生命现象的重要特征之一。宗气又称“大气”“胸中阳气”“动气”,其肇始于先天,培养于后天,以元气为根,合天地自然“清轻之气”和饮食水谷“精微之气”而成。《灵枢·邪客》云:“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连接心肺的中心环节,调控心肺功能的发挥和全身气血的运行,在“司呼吸”“贯心行血”的同时,兼具“肺主治节”功能的个性化特征。《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言:“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治”指治理,可引申为平衡之意;“节”指节度、节制之义,“肺主治节”又指肺对人体生命节律性具有平衡节度的作用,即主持、调控正常的生命节律[1]。而“肺主治节”功能的发挥是以宗气为重要载体,“治节”亦称“肺主宗气”的功能[2]。因此,宗气作为一身血气之所尊,司心肺枢机之功,行“肺主治节”之职,燮理气血,斡旋周身,统摄三焦,与人体生命节律的调控关系密切,现阐述如下。

1 呼吸-心搏节律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宗气有名而无形,借心肺之功能以明其用,主要表现在调控呼吸和心搏节律。《素问·平人气象论篇》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难经·一难》曰:“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3]”呼吸与心搏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是心肺两脏功能活动的具体表现,主宰生命的延续与人体的健康状态。而宗气贯心脉而司呼吸的功能,决定了心搏与呼吸的产生和持续得力于宗气的激发与推动,是构成并维系人体心肺功能活动的根本动力[4]。分而言之,一方面宗气积聚胸中,包举肺外,敷布气道,为“司呼吸之枢机”。《灵枢·五味》言:“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言:“宗气者,动气也。凡呼吸、语言、声音,以及肢体运动,筋力强弱者,宗气之功用也。[5]3”宗气通过“司呼吸”之功能激发肺脏节律性的盈缩开阖,维持呼吸与脉搏的正常比率(通常为1∶4),调节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以顺应人体生理活动变化的需要,即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肺司呼吸,人之所共知也,而谓肺之所以能呼吸者,实赖胸中大气。[6]137”若宗气亏虚则肺宣发失常,气行乖降失节,呼吸节律越于常度,而致呼吸表浅、气短或“动则喘剧”。另一方面宗气为“肺辅心行血”的中介,贯心脉以行气血,鼓动心搏的产生与延续,推动气血布散全身。同时宗气作为联结心肺功能的桥梁,其本身运行亦有节律性,并受呼吸节律的控制,参与心搏节律的形成和维持[7]。《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言:“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隔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虚里即心尖搏动处,乃心气之所至,为宗气之外候。张山雷言:“心以血为主,赖有大气流行以运用之,乃能鼓荡周旋,无微不至,而心家之全体大用乃备。”肺朝百脉,宗气代肺行“治节”血液循环之职,维持心脏搏动有常,虚里按之应手,一息4-5至。孙一奎引撄宁生《卮言》曰:“天地非大气鼓鞴,则寒暑不能以时,潮汐不能以讯,霜露冰雪不能以其候;人身非此气鼓鞴,则津液不得行,呼吸不得息,血脉不得流通,糟粕不得传送也”[8]4,故而宗气盛则心血得充,搏动有律,脉来和缓,节律均匀而有神,气血输布和调有序。若宗气亏虚,运行不畅,气血阻滞则脉来节律不规,或结或代,诱发“心机之跳动”与“心血之循环”的节律失调。诸多临床研究表明,从宗气失常辨治哮喘、心律失常等心肺疾病,均显现出良好的疗效[9,10]。

2 睡眠-觉醒节律

睡眠-觉醒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与昼夜节律相一致的生命活动,生物体顺应自然界昼夜规律变化形成了睡眠-觉醒节律。基于天人相应观点,《黄帝内经》从天地人的高度来思考睡眠的机制,认为营卫运行是人顺应自然界能量变化的结果,人的寤寐是源于脾胃营卫之气“如环无端”运行的结果[11]。《灵枢·大惑论》言:“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灵枢·营卫生会》言:“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人体睡眠-觉醒节律实为营卫昼夜循行节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营为阴,卫为阳,营卫昼夜循行出入有序,人之寤寐节律方不失其常,即“行于阳则寤,行于阴则寐”。若阳气盛、阳不入阴则致不寐;若阴气盛、阳不出阴则致嗜睡,而营卫二气生成和循行又与宗气休戚相关。从营卫的生成而言,宗气上出于肺,循于咽喉,别出两行,以分营卫,其清顺柔和者附丽于血,行于脉内则为营;剽悍滑疾者附丽于津,行于脉外则为卫,三者同源异名,正如张介宾所言:“然营气卫气,无非资借于宗气,故宗气盛则营卫和,宗气衰则营卫弱矣。”从营卫的循行而言,营卫昼夜阴阳交替的循环分布,仰赖宗气的调控。《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言:“营气者,乃阴精之气也,即宗气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阴也。此气行于昼二十五度,行于夜二十五度,始于手太阴,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卫气者,阳精之气也,亦宗气之所统,犹太极之分而为阳也。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始于足太阳,五十度而复会于足太阳。[8]34”《读医随笔·气能生血血能藏气》:“营气不能自动,必借宗气之力以运之。[5]46”宗气充盛,调控有度,营卫二气循行方能节律有常,昼夜有序。因此,基于营卫的生成及循行分布节律与宗气的高度相关性,人体的睡眠-觉醒节律必然受到宗气的调控。宗气不足,营卫不和,循行紊乱,阴阳出入失常,或致“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卫气散漫不循其道,而“昼不精夜不暝”,或致“卫气留于阴而不行,故猝然多卧焉”。《医学衷中参西录》曾载案:“西丰县张某,年十八九……其证夜不能寐,饮食减少,四肢无力……系胸中大气下陷……投以升陷汤,为其不寐,加熟枣仁、龙眼肉各四钱,数剂全愈。[6]469”可见,调补宗气可作为治疗睡眠-觉醒节律失常的有效思路之一。

3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素问·宝命全形论篇》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流布全身,气、血、脉是形成血压的基本物质和基础。血属阴,血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气(气属阳)的推动和固摄作用[12]。《类经·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云:“人之阴阳,亦与一日四时之气同。故子后则气升,午后则气降,子后则阳盛,午后则阳衰矣。[13]16”人体阴阳之气机的升降出入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朝则为春,日中为夏,主阳气之升,阳升则阴消;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主阳气之降,阳降则阴长[14]。由于人体阴阳气血运行的昼夜变化规律,导致人体血压变化也呈现“两峰一谷”的杓形节律,即血压峰值多集中在卯辰、申酉时,而血压的低谷多在子时[15]。研究表明,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已经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人体健康,而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与宗气密切相关。一方面“心主身之血脉”,心脉气血充足是血压形成的源动力[16]。宗气作为“血脉之纲领”,贯心行血、司心搏枢机之功,调节心率和心律,促进全身血液通过血管有序布散,维持血压的平稳有节。若宗气虚弱,心血亏虚,搏动无力,心脏收缩舒张无劲,则血流郁滞,脉道不利,血压失于常度,即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另一方面血非气不运,气行则血行。气乃血压节律性表现的始动因素,而宗气为“诸气之纲领”。《类经·营卫三焦》言:“此气出自中焦,传化于脾,上归于肺,积于胸中气海之间,乃为宗气。宗气之行,以息往来,通达三焦,而五脏六腑皆以受气。[13]145”宗气营居胸中,积于气海,为肺主气功能发挥的主要载体,代肺行“治节”之职,通贯三焦,循行周身,为后天之气运动输布之本始,统摄人体之气呈昼夜节律性运动。《医门法律·大气论》言:“其所以统摄营卫、脏腑、经络,而令充周无间,环流不息,通体节节皆灵者,全赖胸中大气,为之主持。[17]”在宗气的推动和调控下,气机阴阳升降有序,昼夜出入节律有常,人体营卫诸气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维持人体血液在脉中始终处于环周不休、循行不止、运行有律的正常生理状态,方使脉道通利,气血和畅,则血压呈正常昼夜节律性高低。若宗气过剩,乖戾失常,气海失司,则致脏腑经络之气升降失序,血压高低节律异常,即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之症。察验于临床,石学敏院士从“气海理论”出发,其所创立的“司气海,调血压”针刺技术,就是以行宗气之职,为宗气输布枢纽的人迎穴为主穴,通过针刺人迎穴调节胸中之宗气,司理气海,调控气血生化,使脉道充盈以达到平秘阴阳、调和气血、血压稳定有常的效果[18]。

4 结语

宗气作为“人体生命之所宗主”,行“肺主治节”之功,总理心肺关系,调摄气血运行,协调气机升降,是保障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对人体的生命节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宗气理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宗气论治的疾病涵盖了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因此,进一步研究宗气对生命节律调控的现代医学内涵,丰富其理论体系,扩大宗气的应用范围,对提高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宗气循行卫气
基于“卫气稽留”论治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
任督脉循行刍议*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卫气:保护人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