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临床观察

2021-03-27韩廷成祁兆建陈大志顾荣胜

光明中医 2021年20期
关键词:腓总腓骨疗程

韩廷成 祁兆建 陈大志 顾荣胜 田 敏

腓总神经是由L4~S3神经根组成的坐骨神经束分出,在臀部比较粗大,沿着大腿后缘在腘窝上角处贴行于膝关节囊后方,再于腓骨小头后面绕过腓骨颈部,附着腓骨膜行于腓骨肌上管中后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因其在腓骨小头头颈部,局部软组织少,位置比较表浅;加之本身较为娇嫩,一旦遭受外伤、手术中的操作不当,单一的体位使局部长时间压迫等因素极易造成腓总神经损伤[1]。腓总神经损伤[2]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表现为足下垂、踝关节背伸,拇趾功能障碍,不能做背屈动作,同时伴有下肢前外侧及足背皮肤异常感觉或无感觉等;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若不能及时诊断医治,后期恢复很慢,甚者出现永久性的神经麻痹障碍[3]。中医学中没有明确腓总神经损伤的定义,其类属于“痿痹”的范畴,认为其病因病机在于外邪筋伤、脉络失充,致肢体及足痿不用[4]。

本研究择取盐城市中医院骨伤科2014年1月—2019年1月医治的相关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的30例住院患者,经及时发现后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治疗,简要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0例均为盐城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的患者,具体分别为左、右股骨颈骨折10例,左、右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下关节腔内滑膜有限清理术后各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8例、左侧腓骨上端高位截骨术1例、右侧胫骨高位截骨术后1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左侧10例,右侧20例;年龄41~50岁18例,51~60岁6例,61~80岁6例;病程3 d以内发现的19例,5~10 d的11例。入院后积极对症处理,经过科里术前讨论,排除手术禁忌后行相关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尚可,术中麻药代谢后3~10 d内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患足拇趾及踝关节背伸无力呈下垂状,小腿外侧感觉迟钝或消失[5]。

1.2 诊断依据符合临床西医腓总神经损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伴有相关肌电图检查等辅助诊断的资料。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有明确手术史,术后出现的神经症状。排除标准:伴有神经症状敏感者;肌电图查腓总神经完全毁损者;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根性病变或脊髓损伤者;沟通不全者。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都是在治疗过程中手术后出现的症状,一般来说术前髋部骨折的患者,入院后常规行患肢皮牵引、丁字鞋或膝部损伤的患者行下肢支具或石膏固定,其他术后的体位始终保持患肢中立功能位,避免下肢歪斜导致腓骨小头处受压迫。

1.4.2 中药治疗采用《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方药组成:黄芪30 g,全当归9 g,赤芍9 g,地龙9 g,川芎9 g,桃仁9 g,红花9 g,陈皮9 g,木瓜9 g,伸筋草9 g,透骨草9 g,独活9 g,五加皮9 g,乳香15 g,没药15 g。水煎服400 ml,分2次服用,每日1剂,2周为一个疗程。

1.4.3 西药治疗甲钴胺胶囊(扬子江药业南京海陵药业,国药准字H20052315)0.5 mg,每天2次,口服,同时予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加甲钴胺注射液0.5 mg(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分装,国药准字J29130076),每日1次,连用2周为一个疗程。

1.4.4 艾灸治疗取膝关节外侧以腓骨小头为起点,沿着胫骨外侧缘至大拇趾,每3~5 cm间隔施灸,温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每日早晚半小时。

1.4.5 穴位贴敷治疗适量的胆南星和黄芪1∶1的比例予以黄酒及香醋调配,现配现用各取2 g,根据中医辨证分经,本病取穴以足阳明经病变为主,少阳胆经及厥阴肝经为辅:足三里、丰隆、解溪、绝骨、阳陵泉、悬钟、丘墟、太冲等穴位,每日交替穴位贴覆。2周为一个疗程。经过上述方法治疗,疗效尚可,但相关文献指出如经过中西医多种方式的保守治疗1年拇趾背伸功能及感觉无明显改善者,考虑神经探查松解或缝合手术治疗[6]。

1.5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肌电图检查正常;好转:感觉基本正常,活动尚可,肌电图检查轻度损伤;未愈:感觉活动较差,肌电图检查明显损伤[7]。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30例神经损伤症状全部改善,走路恢复正常,其中1个疗程以内恢复者15例,占50.00%;2疗程10例,占33.33%;3疗程5例,占16.67%。总有效率100%。

2.2 不良反应仅有2例患者皮肤灼红,停止治疗后好转。

2.3 典型医案患者薛某某,男,68 岁,于2014年1月31日就诊。主诉:跌仆致右髋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半天。现病史:患者于凌晨放鞭炮时不慎跌仆,右臀部着地,当时无昏迷无呕吐,伤后出现右髋部畸形疼痛明显,活动欠利,休息后症状未缓解。现因右髋部畸形、疼痛加重,由家人送来就诊,摄骨盆平片片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断端移位明显,局部成角”,遂被以“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收治入院。刻诊见:神志清楚,精神欠振,右髋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呈外旋短缩畸形,右足末梢血运、运动及感觉可,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不发热。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禁忌行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术后摄片对位可,内固定在位,位置满意。有“高血压病、脑梗死”5年。一直服药,但血压欠稳定。曾来住院治疗,未留有明显后遗症状。术后第3天发现右足伸拇伸趾、背伸踝关节无力,同时伴有小腿外侧皮肤感觉消失。根据科里会诊讨论,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可能,一直认为由于术后不适当的体位,腓骨小头处局部长时间受压所致,我们采用《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组方:黄芪30 g,全当归9 g,赤芍9 g,地龙9 g,川芎9 g,桃仁9 g,红花9 g,陈皮9 g,木瓜9 g,伸筋草9 g,透骨草9 g,独活9 g,五加皮9 g,乳香15 g,没药15 g。水煎服,每日1剂,1周为一个疗程;氯化钠注射液10 ml加甲钴胺注射液0.5 mg(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分装,国药准字J29130076),每日1次。同时进行神经循行部位艾灸及穴位贴敷。2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恢复。

3 讨论

临床发现继发性腓总神经多由医源性人为的损伤引起,在手术过程中尤为显著,主要和术者自身医学素质密切相关:对正常神经的解剖、行程及生理特性未能熟练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对一旦神经损伤的后果认识不足,预知不充分;操作过程粗暴,不仔细,更有甚者对正常神经区分不清,将神经误认为肌腱、过度牵拉,分离过深、盲目钳夹、结扎、有的使用电凝止血造成医源性永久的损伤;甚至手术刀直接切断,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加之在腓骨小头处位置比较表浅,由于术中根据病情及手术操作的便利,可能需要某些特殊的体位,常常因体位性压迫,如踝关节长时间处于外展、外旋位,自身重力的压迫,和手术床旁挡板的挤压,加上患者在麻醉的作用下对被动体位的不适感觉不敏锐,使腓总神经受压损伤。术后在麻药的作用下患者对肢体的主观表述性差,护理的疏忽,术后几天才发现神经损伤症状。

神经症状以患侧小腿外侧、足趾麻木、背伸无力、不能自主抬起,步态不正常,肌肉萎软等脾气虚弱为主,当以健脾益气、活血通络为法,方用中药采用《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黄芪30 g,当归尾6 g,赤芍9 g,地龙3 g,川芎3 g,桃仁3 g,红花3 g,陈皮9 g,木瓜9 g,伸筋草9 g,独活9 g,五加皮9 g,乳香15 g,没药15 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一个疗程。黄芪为君健脾益气,当归活血,白芍益阴补血,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王不留行活血祛瘀,桂枝、防风、地龙祛风活络、通经活血,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痿痹”范畴,《素问·痿论》曰:“治痿独取阳明”,因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且病变部位为小腿外侧以足阳明胃经循行部位为主,故取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上巨虚等为主以健脾益气。病变也涉及到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可选择阳陵泉、悬钟、丘墟及太冲等穴位,以增舒筋活络之功。

腓总神经损伤表现以腓骨小头下部小腿外侧为主,取艾灸于腓骨小头下部为中心施灸,艾距施灸部位、间隔及时间,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通过艾灸外用可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热气可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和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使经脉的温通和受损神经得以修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早期治疗的重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8]:通过经络传导刺激及艾灸热力扩张作用于神经末梢及微循环,可促进代谢,加速气血运行,营养神经,有利于炎症消退和神经组织恢复。

配合专治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的含有内源性辅酶B12的甲钴胺胶囊口服和甲钴胺注射液0.5 mg静滴;具有营养神经作用,其运用神经再生技术将相应的靶器官和再生轴突重新建立突触联系、防止肌肉失神经营养而萎缩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9]。

先贤吴尚先曾说: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即指出外治与内治在病因、病机、用药上是相同的,只是给药方法、吸收途径不同而已[10]。中药胆南星和黄芪1∶1研磨配以黄酒及香醋调配外用于神经循行部位的穴位,通过皮肤吸收直达病所。其中胆南星是用胆汁制的,药性凉,功效:清热痰,祛风痰,具有通滞行气、止痛活络、通闭活血的功能;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尤其对脾气虚所引起的疲倦、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的患者;黄酒对人体的补养行气作用最明显。黄酒中含大量微量元素对神经修复尤为有利,《本草纲目》:“酸苦,温,无毒”,归经入肝、胃经。为此具有改善微循环,行气通痹,达到治疗的效果[11]。

总之,针对继发性腓总神经损伤,思想重视上和术中术后的预防尤为重要,术前做好预见性的防护,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损伤;同时兼顾神经的特殊解剖和其他疾病的继发因素。特别是老年糖尿病的患者,机体抵抗力差、患侧肢体感觉灵敏度不高,皮下组织相对较薄,长期牵引或压迫使本病更易发生,通过本研究综合多种方式的治疗,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可靠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12]。

猜你喜欢

腓总腓骨疗程
腓骨肌萎缩症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腓总神经损伤致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伤残评定结果分析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腓肠肌籽骨导致腓总神经麻痹1例